
百部根方
BAI BU GEN FANG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鮑氏方》
方劑配方組成
熱性指數
6
寒性指數
8
熱/寒比例
偏寒 (0.75)複方歸經比例
肺經 100%
肺經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方劑組成解釋
「百部根方」中包含「百部」,這是因為百部本身具有潤肺止咳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而方劑的組成往往依據藥材的功效來決定。
百部性味甘、苦,微寒,歸肺經,具有潤肺止咳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對於肺燥咳嗽、百日咳、蟲積腹痛、疥瘡、濕疹等症狀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。因此,百部作為「百部根方」的組成藥材,可以發揮其潤肺止咳、殺蟲止癢的功效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百部根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- 暴嗽:
「暴嗽」指咳嗽突然發作,多屬外感風邪或肺氣驟逆所致。此症特點為咳嗽急促、劇烈,可能伴隨痰少或喉嚨不適。古代醫家認為,暴嗽多因肺氣失宣,或邪熱壅肺,需速解表宣肺或潤降肺氣。百部根方的「搗自然汁」配合蜜煎,體現了「急則緩之」的思路,以甘潤之性緩解肺氣上逆之急。
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
百部藤根(2兩):
- 本草記載:
百部性微溫,味甘苦,傳統歸肺經,具潤肺止咳、殺蟲滅虱之效。《名醫別錄》言其「主咳嗽上氣」,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進一步指出「百部亦天門冬之類,故皆治肺病殺蟲」。其潤而不滯,能降氣止咳,尤適於肺燥或肺熱咳嗽。 - 汁液特性:
搗取自然汁,保留百部原生藥性,取其「生者尤良」之理(參考《神農本草經》對鮮藥的論述),生汁辛潤之力更強,能直達肺絡,緩解咳嗽之急。
- 本草記載:
蜂蜜等分:
- 協同作用:
蜂蜜甘平,歸肺、脾經,具潤燥解毒、緩急止痛之效。《傷寒論》中「蜜煎導法」即用其潤滑之性。與百部汁相合,可增強潤肺止咳之功,且蜂蜜能緩和百部微溫之性,避免燥烈傷津。 - 煎膏工藝:
「沸煎成膏」使藥性濃縮,甘潤滋膩之效更著。膏劑黏稠,能附著於咽喉肺絡,形成保護,緩和氣管刺激,符合「燥者潤之」的治則(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)。
- 協同作用:
服用法:粥飲調下:
- 粥飲(米湯)性平味甘,益胃生津,能載藥上行於肺,兼顧中焦脾胃。此服法暗合「培土生金」之理,通過健脾補肺,增強止咳效果。
整體治療原理
此方以「潤降肺氣」為核心:
- 急則治標:百部汁直接抑制肺氣上逆,蜂蜜潤燥緩急,針對暴嗽的急性症狀。
- 標本兼顧:蜂蜜與粥飲護胃生津,防百部久服傷脾,體現「治肺不傷中」的配伍智慧。
- 推論延伸:
若暴嗽因於風熱,百部微溫之性可能稍嫌不足,然配伍蜂蜜之涼潤可制其溫;若因寒邪,則蜂蜜略減其效,故原方可能更適於燥咳或無明顯寒熱偏性的暴嗽。
此方簡潔而力道專一,體現古代「單方驗方」的臨床思維,以鮮藥之力結合食療(蜜、粥),符合「藥食同源」的傳統理念。
傳統服藥法
百部藤根2兩。
搗自然汁,和蜜等分,沸煎成膏子。
每日3服,粥飲調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同名稱方劑
百部根方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八引《鮑氏方》。 組成:百部藤根2兩。 主治:暴嗽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