麋臍丸

麋臍丸

MI QI W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28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28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腎經 100%
腎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麋臍丸中加入麋茸,主要是基於其補腎壯陽、益精填髓的功效。

麋茸為雄性麋鹿的幼角,其性溫,味甘,入腎經,具有溫補腎陽、填精益髓、強筋壯骨的功效。而麋臍丸本身以補腎填精、益氣養血為主要目的,因此加入麋茸可以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。

此外,麋茸性溫,可緩解部分藥材的寒涼之性,使方劑更溫和,更易於患者接受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【麋臍丸】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此方載於古籍,主「脾虛」之證,尤以「不能食」為核心表現。脾主運化,脾虛則納穀不化、食欲不振,甚則拒食。案例中「但飲酒而不能食」者,酒性雖溫,然過飲反傷脾陽,致中焦虛弱。服此方三劑即能進食,顯示其對脾陽不振、運化無力之證有速效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藥物性味歸經與功效

    • 麋茸:甘溫,入腎、脾經。為麋鹿幼角,較鹿茸更溫潤,善補腎陽、益精血,兼溫健脾土。腎陽得充,則脾陽得助(火生土),改善腹冷泄瀉、食欲不振。
    • 膃肭臍(海狗腎):鹹熱,入腎經。為壯陽峻品,補命門火衰,助陽益精。與麋茸相伍,增強溫腎暖脾之效,針對脾腎陽虛之本。
    • 肉蓯蓉:甘鹹溫,入腎、大腸經。補腎陽、益精血,質潤不燥,可緩和麋茸、膃肭臍之剛烈,兼潤腸通便。以其打糊為丸,既為黏合,亦添補力。
  2. 配伍思路

    • 脾腎雙補:脾虛久病及腎,腎陽不足則脾失溫煦。方中以麋茸、膃肭臍振腎陽,間接暖脾土;肉蓯蓉調和,使補而不燥。
    • 溫潤並行:三者皆溫,然麋茸甘潤、肉蓯蓉滑潤,可制海狗腎之燥烈,避免傷陰。
    • 酒送藥力:溫酒服之,助藥勢直達下焦,激發腎陽,上溫中州。

三、推論可能功效
此方適用於脾腎陽虛型厭食,症見:

  • 畏寒肢冷,脘腹冷痛
  • 食少難化,大便溏薄
  • 腰膝酸軟,性功能衰退
    其原理在於:
  1. 補火生土:透過補益腎陽(火),間接恢復脾胃(土)運化功能。
  2. 精血互化:麋茸、肉蓯蓉填精,精足則氣旺,脾氣自健。
  3. 陽氣宣通:陽氣得補,陰寒自散,中焦氣機暢達,食欲遂開。

此方簡峻,藥專力宏,適合虛寒重症,然須辨明陰虛內熱者忌用。

傳統服藥法


麋茸、膃肭臍各等分。
上為細末,用肉蓯蓉打糊為丸。
每服70粒,溫酒送下。
不能食王東卿運使,出蜀過鄂,但飲酒而不能食,林總琅傳以此方,三服而能啖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麋臍丸, 出處: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引《家藏經驗方》。 組成:麋茸、腽肭臍各等分。 主治:脾虛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