瓊花散

瓊花散

QIONG HUA SAN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25

寒性指數

0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25.00)

複方歸經比例

肝經 50%
脾經 50%
肝經
脾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瓊花散中包含鬧羊花,其原因主要為:

  1. 清熱解毒:鬧羊花性寒,味苦,具清熱解毒之效,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,如瘡瘍腫毒、濕疹等。
  2. 消腫止痛:鬧羊花亦具消腫止痛之效,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疼痛,如牙痛、咽喉痛等。

瓊花散方劑中加入鬧羊花,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效,達到治療疾病之目的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瓊花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

主治範疇
瓊花散主要針對外力導致的形體損傷寒濕痺痛,具體包含:

  1. 跌打損傷:泛指外力碰撞、挫傷所致的局部瘀腫疼痛。
  2. 夾傷、拶傷、杖傷:古代刑具或器械造成的擠壓傷,特點為皮肉筋骨受迫,氣血瘀滯嚴重。
  3. 寒濕筋骨疼痛: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氣血不暢所致的關節僵硬、冷痛。

核心功效:以消腫止痛、破瘀逐滯為主,兼能散寒除濕。其「醉臥避風」的服用法,顯示古人重視「活血時避外邪」的治療邏輯。


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

單藥核心:鬧羊花(洋金花)

  1. 性味功效

    • 傳統記載:辛溫有大毒,歸肝經,具麻醉止痛、散瘀祛風濕之效。
    • 現代理解:含東莨菪鹼等生物鹼,能阻斷神經痛覺傳導,並擴張血管改善局部瘀血。
  2. 邏輯推理

    • 止痛:直接抑制中樞與末梢痛覺,適用於急性劇痛(如杖傷)。
    • 消腫化瘀:溫通性質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加速瘀血消散。
    • 除寒濕:辛溫藥性驅散筋骨寒氣,緩解濕邪黏滯的僵痛。

配伍與服法設計

  • 黃酒引導:酒性辛熱,助藥力上行外達,增強鬧羊花的溫通效果,同時加速藥效發揮。
  • 醉臥避風:服後麻痹狀態(現代視為藥物副作用)需靜臥以防風邪趁虛而入,反映「治傷避外感」的整體觀。

潛在機理推論

此方以強效麻醉+活血透散為主軸:

  1. 先以鬧羊花迅速阻斷疼痛訊號,避免氣滯血瘀加重(痛則不通)。
  2. 藉酒力推動藥性深入筋骨,溶解瘀血並驅散寒濕之邪。
  3. 「連服三次」的密集療法,可能透過累積藥效突破慢性疼痛的病理膠著(如寒濕久痺)。

總結

瓊花散體現古代對急性創傷與痺症的「峻藥速攻」思維,以單味毒藥的強效特性,結合酒劑與特殊服法,集中解決瘀、痛、寒三大問題。其原理在於以麻制痛、以溫破瘀,雖現代已少用,但對理解古方「以毒攻滯」的實踐具代表性意義。

傳統服藥法


鬧羊花(洗淨,焙乾)。消腫止痛,消瘀滯。
上為末。
每服3-5分,壯者7分,黃酒調服,隨飲至醉為度;或先飲酒至半酣,次服藥,再飲至大醉為度,連服3次全愈,弱者間1日再服。靜臥勿語,語則發麻,次日午時,其麻方解。蓋臥避風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瓊花散, 出處: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 組成:鬧羊花(洗淨,焙乾)。 主治:消腫止痛,消瘀滯。主治:跌打損傷,夾傷,拶傷,杖傷,並寒濕筋骨疼痛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