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入神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,主要用於調理氣血、安神定志。其成分中包含蝙蝠,這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。蝙蝠在中醫中被認為是一種具有特殊療效的動物藥材,主要是指其腦部或內臟。早在古代,中醫典籍便記載蝙蝠具有助於腎氣、安神的特點。蝙蝠的獨特成分如氨基酸和微量元素,不僅能夠增強身體免疫力,還幫助刺激腎臟功能,有助於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。
此外,入神散的用途不僅限於改善睡眠,更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抑鬱的情緒,提升整體心理健康。蝙蝠的特性使其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,進一步加強方劑的療效。由此可見,蝙蝠在入神散中的地位既是基於其傳統的醫學價值,也是中醫理論中陰陽調和的體現。這些傳統的應用不僅體現了中醫的博大精深,更讓人重新認識了這種被低估的自然資源。
「入神散」方劑中使用「白花蛇」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1. 行血通絡: 白花蛇性溫,味甘,入肝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的功效。其藥性偏於溫燥,能有效驅散寒凝血瘀,改善肢體麻木、疼痛等症狀。
2. 祛風除濕: 白花蛇亦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,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痹痛、麻木、肢體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。
「入神散」方劑以白花蛇為君藥,配合其他藥材,能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、氣血瘀阻所致的各種痺症,因此在臨牀上應用較為廣泛。
入神散中包含人中白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- 人中白性味甘溫,具有回陽救逆、開竅醒神的功效。入神散主治神昏、厥逆、氣血阻滯等症狀,人中白可通過溫陽回氣、開竅醒神,使病人恢復神志。
- 人中白與入神散中其他藥材配伍,相輔相成,增強療效。人中白與其他藥材如麝香、牛黃等,共同發揮開竅醒神、豁痰通竅的作用,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。
因此,人中白是入神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,它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,有效治療神昏、厥逆等症狀。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主治功效
入神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
此方劑古籍記載主治「瘰癧未破者」,即頸項淋巴結結核(瘰癧)尚未潰爛化膿之階段。其外用敷貼之法,旨在透過局部藥力滲透,以散結消腫、解毒斂瘡,防止病灶惡化。
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杏樹葉(陰乾為末)
- 杏葉性苦微寒,傳統用於清熱解毒、散結消腫。其為君藥,主導方劑清熱散結之效,調水為基質,助藥力附著患處。
蝙蝠(火焙乾,為末)
- 蝙蝠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被視為散血消癰之品,民間用於瘰癧癰腫。此處取其「以毒攻毒」之意,推測焙乾後減其腥穢,增強消散頑結之力。
白花蛇蛻(燒灰存性,為末)
- 蛇蛻性鹹甘平,傳統用於祛風定驚、解毒退翳。「燒灰存性」保留其效而緩和藥性,外用可軟堅散結,助破瘰癧之痰瘀凝滯。
人中白(火煅為末)
- 人尿沉澱物(人中白)經火煅後,性寒轉平,具清熱降火、化瘀斂瘡之效,針對瘰癧潛伏之熱毒,輔助清解。
蜜蜂(焙,為末)
- 蜜蜂整蟲焙乾後,可能取其微毒與溫通之性,既可反佐方中寒涼藥,又能活血散結,促進局部氣血流通。
配伍特點與作用機制
全方以「清熱毒、散痰結」為核心。
- 杏葉為君,清熱散結;
- 蝙蝠、蛇蛻為臣,攻毒軟堅;
- 人中白、蜜蜂為佐使,降火化瘀。
諸藥藉外敷直達病所,利用「清解」與「消散」雙重作用,抑制瘰癧腫核擴大。輔以綿紙透氣濕敷,維持藥效持久滲透,契合古代「結者散之」之治則。
傳統服藥法
杏樹葉(陰乾為末)5分,蝙蝠(火焙乾,為末)2分5釐,白花蛇蛻(燒灰存性,為末)2分5釐,人中白(火煅為末)2分5釐,蜜蜂7個(焙,為末)。
用清水調杏樹葉末,卻入後4味,調勻敷患處。以綿紙1片,針刺小孔貼藥上,水乾,再用清水紙上刷之,每1晝夜換1次。如面上發熱,服清涼飲子數帖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孕婦慎用。
相同名稱方劑
入神散, 出處:《瘍科選粹》卷四。 組成:杏樹葉(陰乾爲末)5分,蝙蝠(火焙乾,爲末)2分5厘,白花蛇蛻(燒灰存性,爲末)2分5厘,人中白(火煅爲末)2分5厘,蜜蜂7個(焙,爲末)。 主治:瘰癧未破者。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