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漆散

SHU QI SAN | 更多圖表

出處典籍:傷寒雜病論

熱性指數

21

寒性指數

4

熱/寒比例

極熱 (5.25)

複方歸經比例

心經 20%
肝經 20%
腎經 13%
肺經 13%
脾經 13%
大腸經 6%
膀胱經 6%
心包經 6%
心經
肝經
腎經
肺經
脾經
大腸經
膀胱經
心包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
方劑組成解釋

蜀漆散以蜀漆為名,自然以蜀漆為主要成分,這是有其藥理和臨牀依據的。

首先,蜀漆性寒,味苦,入肝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效,是治療熱毒壅盛、瘡瘍腫痛、跌打損傷的常用藥。蜀漆散主治癰疽腫毒、瘰癧、跌打損傷等症,與蜀漆的藥性相符。

其次,蜀漆散中其他藥物,如黃連、黃柏等,皆為清熱解毒藥,與蜀漆相輔相成,共同發揮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因此,蜀漆散以蜀漆為名,並以其為主要成分,是藥物組成與藥效的合理體現。

蜀漆散中包含雲母,主要原因有二:

  1. 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: 雲母性寒,入肺經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蜀漆散作為治療外傷感染、血熱妄行等症的方劑,雲母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,達到消腫止痛、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。
  2. 促進傷口癒合: 雲母含有多種微量元素,可促進傷口癒合,加速組織再生。對於外傷感染導致的潰瘍、膿瘡等,雲母的加入可以促進傷口癒合,減少感染風險。

蜀漆散方中包含龍骨,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:

  1. 鎮驚安神: 龍骨性寒,味甘鹹,入心、脾、腎經,具有鎮驚安神、收斂固澀的功效。蜀漆散主治驚悸不安、失眠多夢等症狀,龍骨能有效安神定志,緩解患者的精神緊張和失眠狀況。
  2. 固澀止汗: 龍骨具有固澀止汗的作用,可收斂汗孔,減少汗液分泌。蜀漆散方中常加入龍骨,用以治療盜汗、自汗等汗出過多的症狀。

總而言之,蜀漆散方中加入龍骨,是為了發揮其鎮驚安神、固澀止汗的功效,以更好地治療相關症狀。

主治功效


中藥方劑[蜀漆散]主治功效分析

方劑組成

  • 蜀漆:清熱解毒,止咳平喘,消痰散結
  • 雲母:清熱利濕,潤肺止咳,安神定志
  • 龍骨:養心安神,鎮驚止搐,固精止帶

主治功效

蜀漆散主治「牝瘧」,即瘧疾發作時惡寒多而發熱少,或僅有惡寒而無發熱的病症。

治療原理

綜合歷代醫家論述,蜀漆散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:

  1. 祛痰截瘧: 蜀漆(常山苗)具有催吐、截斷瘧疾發作的功效。藥性輕揚,能深入心胸,引拔痰涎等病理產物,使其從上吐出,從而祛除瘧邪。李時珍指出蜀漆、常山有「劫痰截瘧」之功,強調其祛除痰涎以治療瘧疾的作用。

  2. 固護正氣: 龍骨能固護神氣,防止因蜀漆催吐而導致正氣耗散。鄒澍認為蜀漆與龍骨同用,是為了「固護神氣,以成蜀漆快吐之功」。

  3. 溫陽化陰: 雲母經煅燒後,其寒性減弱,轉為溫性,能溫助陽氣,化解陰寒。吳昆認為雲母燒煉後「味澀而辛熱」,「味澀可以固既脫之陽,辛熱可以消固結之陰」,體現了其溫陽化陰的作用。

  4. 調和陰陽: 蜀漆散通過祛除陰寒之邪,並兼顧溫陽固正,從而達到調和陰陽的目的。尤怡指出,牝瘧多因痰飲阻遏陽氣,導致寒多不熱,蜀漆散能吐去痰飲,使陽氣得以伸展,陰陽得以平衡。喻昌則認為,蜀漆散能吐出心下結伏之邪,使內陷之邪隨之俱出,從而達到「一舉而蕩逐無餘」的效果。

總而言之,蜀漆散通過蜀漆的祛痰截瘧作用,配合龍骨的固護正氣、雲母的溫陽化陰,共同達到祛除陰寒瘧邪、調和陰陽、治療牝瘧的目的。此方劑針對病機,藥性峻猛,故能迅速截斷瘧疾發作,使寒多之瘧疾得以治癒。

傳統服藥法


蜀漆(洗去腥)、雲母(燒二日夜)、龍骨各等分。
溫瘧,加蜀漆半分。
上為散。
未發前以漿水調下半錢,臨發時服1錢匕。

相關疾病


瘧疾

相同名稱方劑


蜀漆散, 出處:《金匱》卷上。 組成:蜀漆(洗去腥)、雲母(燒2日夜)、龍骨各等分。 主治:牡瘧,瘧多寒者。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