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血藤祛風活絡貼藥方

雞血藤祛風活絡貼藥方

JI XUE TENG QU FENG HUO LUO TIE YAO FANG | 更多圖表

方劑配方組成

熱性指數

19

寒性指數

6

熱/寒比例

(3.17)

複方歸經比例

腎經 25%
肝經 25%
心經 25%
脾經 25%
腎經
肝經
心經
脾經

最後更新日:2025-07-24

方劑組成解釋

雞血藤祛風活絡貼藥方以雞血藤為主要藥材,其原因如下:

1. 藥性相符: 雞血藤性溫,味甘,入肝、腎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絡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此方旨在祛風活絡,而雞血藤的藥性正好與之相符,可以起到促進氣血循環,舒筋活絡,緩解疼痛的作用。

2. 臨牀應用: 雞血藤在臨牀應用中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、筋骨疼痛、跌打損傷等病症,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一致。此外,雞血藤的藥性溫和,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,可以起到協同作用,提高藥效。

中藥方證辨證推理


主治功效


雞血藤祛風活絡貼藥方分析

一、傳統古代功效主治

此方主治「面風」,即面部因風邪侵襲或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。古代醫家認為,風為百病之長,易襲陽位,面部為諸陽之會,故風邪侵襲易導致經絡阻滯,出現疼痛、麻木、口眼歪斜等症。此方以「祛風活絡」為核心,通過外貼患處,直接作用於面部經絡,驅散風邪,暢通氣血。

二、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

  1. 雞血藤膏面(2兩)

    • 性味功效:雞血藤味苦、甘,性溫,歸肝、腎經,傳統用於活血補血、舒筋活絡。
    • 本方作用:作為君藥,其活血之力可疏通面部氣血瘀滯,溫通經脈以散風寒濕邪,改善局部循環,緩解麻木疼痛。
  2. 大角子(4兩)

    • 考證:大角子可能指「大風子」,味辛、熱,有毒,外用有祛風燥濕、攻毒殺蟲之效,古代常用於風癩、痹症。
    • 本方作用:作為臣藥,以其辛熱之性驅逐風寒濕邪,輔助雞血藤增強祛風通絡效果,尤其針對頑固風邪或皮膚麻木不仁。
  3. 香肥皂(10錠)

    • 考證:古代香肥皂多為植物皂莢或香料製成,具清潔、辛香走竄之性,能透皮助藥力吸收,兼有輕微活血散結作用。
    • 本方作用:作為佐使藥,其賦形作用使藥帖易附着皮膚,且芳香成分助藥性滲透,加強整體藥效發揮。
  4. 黑糖水調合

    • 作用:黑糖甘溫,既能緩和大角子燥烈之性,又可溫補局部氣血,黏合諸藥成膏,延長貼敷時間。

三、整體治療原理

  • 祛風為主,活絡為輔:大角子峻烈祛風,雞血藤活血通絡,二者協同針對「風邪滯絡」病機。
  • 外治直達病所:通過皮膚吸收,刺激局部經絡,改善氣血運行,風散則痛止、絡通則麻消。
  • 藥性互制平衡:雞血藤緩和大角子毒性,香肥皂調和藥性,避免過於燥烈傷膚。

四、推測適應症狀

此方可能適用於:

  • 風寒襲面所致的面痛、面肌僵硬。
  • 氣血不暢引起的面部麻木、口眼輕度歪斜(如輕症面癱初起)。
  • 風濕阻絡型的顏面痹症,伴隨皮膚粗糙或緊繃感。

五、配伍特點

體現「外治貼敷」的思維,以辛溫通散為主,結合活血與透皮技術,展現古代「簡便驗廉」的民間用藥智慧。

傳統服藥法


雞血藤膏面2兩,大角子4兩,香肥皂10錠。
將大角子、香肥皂用黑糖水化開,合勻為丸,每丸二錢。
貼患處。
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

...

相同名稱方劑


雞血藤祛風活絡貼藥方, 出處: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。 組成:雞血藤膏面2兩,大角子4兩,香肥皂10錠。 主治:面風。
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

相關典籍
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