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劑組成解釋
塞鼻散中加入刺蝟皮,主要基於其疏風散寒、通竅止癢的功效。
刺蝟皮性味辛溫,入肺經,具有疏散風寒、解毒止癢的功效,可有效治療鼻塞、流涕、鼻癢等症狀。
此外,刺蝟皮還具有通竅的作用,有助於打開鼻腔,促進鼻腔通氣,緩解鼻塞。因此,在塞鼻散中加入刺蝟皮,有助於提高其治療鼻塞、鼻炎等疾病的療效。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塞鼻散」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
「塞鼻散」主要用於治療鼻衄,即鼻出血。 我們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:
主治功效分析
- 止血: 這是「塞鼻散」最核心的功效。古文記載其可「治鼻衄」、「治鼻卒衄」。
- 消腫: 刺蝟皮具有消腫解毒的作用,雖然古文中未直接說明「塞鼻散」可消腫,但從成分功效推測,可能有助於緩解鼻腔黏膜的腫脹。
治療原理
「塞鼻散」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:
收斂止血: 刺蝟皮為主要成分,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,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,減少出血。 《證類本草》記載:「其皮可燒灰,和酒服。及炙令黃,煮汁飲之,主胃逆。細銼,炒令黑,入丸中治腸風,鼠奶痔,效。」雖然此處未直接說明刺蝟皮可治鼻衄,但提及其可治腸風、痔瘻等出血性疾病,可推測其具有止血功效。 《太平聖惠方》記載:「治鼻衄塞鼻散方。上以蝟皮一枚。燒為灰。細研。每用半錢。綿裹納鼻中。數易之瘥。」直接說明了「塞鼻散」的用法和功效,即將刺蝟皮燒灰後塞入鼻中治療鼻衄。
直接作用於患處: 「塞鼻散」採用外用方式,直接將藥物作用於鼻腔出血部位,起效迅速。 《太平聖惠方》中「吹鼻散方」記載:「上用釜底墨。細研。以少許吹鼻中。即止。」說明通過吹鼻的方式,可以快速止血。 《吳氏醫方彙編》中「內托神應塞鼻散」也提到將藥物塞入鼻孔的用法。
輔助治療: 部分方劑中可能添加的薄荷葉、黃連等草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抗菌消炎的作用,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治療鼻出血的相關症狀。 雖然提供的古文中並未提到薄荷葉、黃連等草藥在「塞鼻散」中的應用,但這是基於現代中藥學對這些草藥的認識,推測其可能被用於輔助治療。
**其他藥物的應用:**古文中也提到了其他治療鼻衄的方法,如石榴花末吹鼻、垣衣汁內服、蒼耳莖葉汁內服等,這些方法也都是基於收斂止血或清熱解毒的原理。 《太平聖惠方》中記載了多個治療鼻衄的方劑,例如「上用石榴花。搗末吹鼻內效。」、「上用垣衣搗絞取汁。每服一小盞。頻服效。」、「上用蒼耳莖葉。搗絞取汁。每服一小盞。頻服效。」這些方劑或外用或內服,都體現了古代醫家治療鼻衄的多元化思路。 《吳氏醫方彙編》中提到的「肥面敷瘡方」,雖然與鼻衄無關,但體現了外用藥物治療瘡瘍的思路,與「塞鼻散」的外用方式有相通之處。
總結
「塞鼻散」作為治療鼻衄的傳統方劑,主要利用刺蝟皮的收斂止血功效,通過外用方式直接作用於出血部位,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。部分方劑中可能添加的輔助藥物,則可能有助於緩解相關症狀和預防感染。「塞鼻散」的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學在止血方面的獨特認識和豐富經驗。
傳統服藥法
蝟皮1枚。
上燒為灰,細研。
每用半錢,綿裹納鼻中,數易之,乃愈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...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塞鼻散, 出處:《聖惠》卷三十七。 組成:猬皮1枚。 主治:鼻衄。
相似配方組成方劑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