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鱉子丸
MU BIE ZI WAN | 更多圖表
出處典籍: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
熱性指數
寒性指數
熱/寒比例
中性 (1.08)複方歸經比例
最後更新日:2025-01-23
方劑組成解釋
木鱉子丸中加入沉香,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:
- 行氣止痛:沉香性溫,入脾、胃、腎經,具有行氣止痛、溫中納氣之效。木鱉子丸常用於治療胃痛、腹痛等症,而沉香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功效,緩解疼痛,促進氣血流通。
- 溫陽助運:沉香亦具溫陽助運之功,可溫暖脾胃,助消化吸收,使藥效更易發揮。木鱉子丸中常含有寒涼藥性藥物,加入沉香可平衡藥性,避免寒涼之氣損害脾胃,提高藥效。
木鱉子丸中加入枳殼,主要基於以下原因:
- 消積導滯,理氣寬中: 木鱉子丸主治積滯腹痛,而枳殼味苦性寒,具有破氣消積、理氣寬中之效。其與木鱉子等藥物共同作用,可有效消散積滯,緩解腹痛。
- 降逆止嘔: 枳殼可降氣止嘔,與木鱉子等藥物共同作用,可有效緩解食積引起的嘔吐。
總而言之,枳殼在木鱉子丸中的加入,既有助於消積導滯,理氣寬中,又可降逆止嘔,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,發揮更好的療效。
木鱉子丸中加入五靈脂,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:
一、活血化瘀: 五靈脂性溫,味辛,入肝、心經,具有活血化瘀、止痛消腫之效。木鱉子亦有活血化瘀功效,二者合用,能增強活血化瘀之力,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、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二、行氣止痛: 五靈脂能行氣止痛,而木鱉子則偏重於消腫止痛。兩者配伍,既能促進氣血流通,又能緩解疼痛,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症狀,有協同增效作用。
木鱉子丸中含有木鱉子,乃因木鱉子藥性獨特,其種子味苦、性寒,具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之效。
木鱉子擅長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、乳癰、咽喉腫痛等症狀,其清熱解毒之力更勝於一般藥物,且能消散瘀血,促進傷口癒合。
因此,將木鱉子納入方劑中,可發揮其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顯著療效。
主治功效
中藥方劑「木鱉子丸」主治功效分析
主治症狀
根據《楊氏家藏方》記載,木鱉子丸主治「小兒久痢,腸滑脫肛」。
治療原理分析
中藥方劑「木鱉子丸」由沉香、枳殼、五靈脂和木鱉子四味藥組成,其治療小兒久痢脫肛的原理,可從各藥材的功效來分析:
- 沉香: 行氣止痛、溫通經脈。久痢會導致氣機不暢,沉香能行氣止痛,改善腸道功能,有助於緩解久痢導致的腹痛等症狀。
- 枳殼: 消食化積、疏肝理氣。久痢常伴有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等問題,枳殼能消食化積,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。同時,疏肝理氣也有助於調節腸胃功能。
- 五靈脂: 活血止痛、散瘀解毒。久痢會導致腸道黏膜損傷,五靈脂能活血化瘀、消炎止痛,促進腸道黏膜的修復。
- 木鱉子: 利水消腫、降血脂。在木鱉子丸中,木鱉子配合醋煮麵糊為丸,推測其作用為收斂固澀,以助止瀉,並可能有助於收縮脫肛。
綜合來看: 木鱉子丸以行氣止痛、消食化積、活血止痛、收斂固澀為主要治療方向,針對小兒久痢導致的氣滯、脾虛、血瘀等病理狀態,從而達到治療久痢脫肛的目的。
古籍記載之其他功效
根據《本草易讀》的記載,木鱉子尚有其他功效:
- 小兒痞塊,腹大肌瘦: 記載「同木鱉子丸三豆大。雞子一個,孔破入內,蒸熟食之。」,推測木鱉子可能有消痞塊的作用,但與雞蛋同用,更偏向於食療,以增強營養,改善小兒因疾病導致的消瘦。
- 蟲牙痛: 記載「煎漱之。」,表明木鱉子煎水漱口,可能有止痛或殺蟲的作用,可應用於蟲牙疼痛。
總結
木鱉子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久痢、腸滑脫肛,其治療原理基於中藥的行氣、消食、活血和收斂等功效。此外,木鱉子還有消痞塊、止蟲牙痛等功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分析是基於古籍記載的推測,具體應用仍需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。
傳統服藥法
沈香2錢,枳殼半兩(麩炒,去瓤),五靈脂半兩(微炒),木鱉子半兩(去殼用)。
上藥前三味為細末,次入木鱉子同研細,醋煮面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三歲兒,每服30丸,乳食前醋調茶清送下。
注意事項及副作用
本方孕婦慎用。
相關疾病
相同名稱方劑
木鱉子丸, 出處: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九。 組成:沉香2錢,枳殼半兩(麸炒,去瓤),五靈脂半兩(微炒),木鱉子半兩(去殼用)。 主治:小兒久痢,腸滑脫肛。
相關典籍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