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麟

《重訂溫熱經解》~ 溫熱經解

回本書目錄

溫熱經解

1. 溫熱經解

六元正紀大論曰:辰戌之紀,太陽司天,氣化運行先天。初之氣,地氣遷,氣乃大溫,草木早榮,民乃厲,溫病乃作。其病身熱頭痛,嘔吐,肌腠瘡瘍。卯酉之紀,陽明司天,氣化運行後天。二之氣,陽乃布,物乃生榮,萬大至,民善暴死。終之氣,陽乃布,候反溫,蟄蟲來見,流水不冰,民乃康平,其病溫。

寅申之紀,少陽司天,氣化運行先天。初之氣,地氣遷,風勝乃搖,寒乃去,候乃大溫,草木早榮,寒來不殺,溫病乃起。其病氣怫於上,血溢目赤,咳逆頭痛,血崩脅滿,肌腠中瘡。三之氣,民病熱中,聾瞑血溢膿瘡,咳嘔鼽衄,渴嚏欠,喉痹目赤,善暴死。丑未之紀,太陰司天,氣化運行後天。

白話文:

辰戌月,太陽主氣,氣運遵循先天之理。月初,地氣轉移,氣溫升高,草木茂盛,百姓容易生病,溫病開始流行。病人會出現發燒頭痛、嘔吐、皮膚瘡瘍等症狀。卯酉月,陽明主氣,氣運遵循後天之理。二月,陽氣散布,萬物生長,百姓容易暴斃。月末,陽氣仍然散布,天氣回暖,昆蟲出現,流水不結冰,百姓安康,疾病以溫病為主。寅申月,少陽主氣,氣運遵循先天之理。月初,地氣轉移,風氣盛行,寒氣消退,天氣轉暖,草木茂盛,寒氣未盡,溫病開始流行。病人會出現頭昏眼花、血溢目赤、咳嗽氣喘、頭痛、血崩、脅肋脹滿、皮膚瘡瘍等症狀。三月,百姓容易出現熱病,症狀包括耳聾目眩、血溢膿瘡、咳嗽嘔吐、鼻衄、口渴打噴嚏、咽喉腫痛、目赤、暴斃等。丑未月,太陰主氣,氣運遵循後天之理。

二之氣,大火正,物承化,民乃和,其病溫厲大行,遠近咸若,濕蒸相搏,雨乃時降,四之氣,畏火臨,溽蒸化,地氣騰,天氣痞隔,寒風曉暮,蒸熱相搏,草木凝煙,濕化不流。則白露不降,以成秋令。民病腠理熱,血暴溢,瘧心腹滿熱臚脹,甚則跗腫。子午之紀,少陰司天,氣化遠行先天。

三之氣,天正布,大火行,庶類蕃鮮,寒氣時至,民病氣厥心痛,寒熱更作,咳喘目赤。五之氣,畏火臨,暑反至,陽乃化,萬物乃生,乃長榮,民乃康,其病溫。已亥之紀,厥陰司天,氣化遠行後天。四之氣,溽暑濕熱相搏爭於左之上,民病黃癉而為跗腫。終之氣,畏火司令,陽乃大化,蟄蟲出見,流水不冰,地氣大發,草乃生,人乃舒,其病溫厲。

白話文:

二之氣節,火氣主導,物體接受轉化,人民得以安和。此時疾病以溫熱症狀廣泛流行,各地皆然。溼氣與熱氣相互作用,適時降雨。四之氣節,畏懼火氣來臨,潮溼之氣轉化,大地氣息上升,天空氣息阻塞。清晨與傍晚有寒冷風吹拂,潮溼與熱氣相互作用,草木凝聚煙霧,溼氣不能流通。結果白露未能降下,形成秋季氣候。人民可能出現皮膚熱症、血液突然溢出、瘧疾、腹部滿熱、脹滿,嚴重時會出現腳腫。

子午年份,少陰主管天氣,氣息轉移到先天。

三之氣節,天氣均勻分佈,火氣盛行,生物種類繁多,偶爾有寒冷氣候。人民可能會出現氣厥心痛、寒熱交替、咳嗽喘息、眼睛紅腫的病症。五之氣節,畏懼火氣來臨,夏季反而來臨,陽氣轉化,萬物生長繁榮,人民健康。然而,人民可能會出現溫熱症狀。己亥年份,厥陰主管天氣,氣息轉移到後天。

四之氣節,悶熱潮溼與熱氣在左側上部激烈交戰,人民可能會出現黃疸和腳腫的病症。終之氣節,火氣成為主導,陽氣大範圍轉化,冬眠的昆蟲出現,水流不結冰,大地氣息大規模發動,草木開始生長,人民心情舒暢,但仍然有可能出現熱症。

此論客氣溫病也。其病皆發於君相二火司令之時,其時依年辰,固可按圖而索也。其為病也,不過身熱、頭痛、耳聾目瞑鼽衄,咳喘嘔渴,喉痹目赤,瘧心腹滿熱臚脹,黃癉跗腫,血溢血崩,肌腠瘡瘍,暴死等症而已。與後人所論溫病,始於上焦,由中焦而病及下焦者,迥不相同,何也?病有客氣伏氣之分,是經所論,客氣溫病也。後人所論,伏氣溫病也。

伏氣溫病,本冬傷於寒,後人論傷寒由表入里,溫病自上而下,欲撇去傷寒,獨開生面以論溫。而不自知其無知妄作,不但於仲景經文,未明經旨,並於《內》、《難》二經所論溫病,概不符合。此乃無根之學說,不足道也。仲景論傷寒,有寒邪傷經,由經傳經者,有寒邪傷表,由表入里者,寒邪入里,先入胸為胸滿,由心而入心下為心下痞,由心下而入腹中為脹滿。其病皆自上而下,伏氣溫病,本冬傷於寒,寒邪伏於骨與肩背之膂筋。

白話文:

這篇論述的是客氣溫病。這種病症都發生在君相二火掌管的時節,依照年份和星象,可以對照圖表找到。病症表現不外乎發燒、頭痛、耳聾、眼花、鼻出血、咳嗽、喘息、口渴、喉嚨痛、眼睛紅腫、瘧疾、心腹脹滿、發熱、肚子鼓脹、黃疸、腳踝腫脹、出血、月經過多、皮膚瘡瘍、突然死亡等等。這跟後人所論溫病,從上焦開始,經過中焦,最後影響到下焦的病程完全不同。為什麼呢?因為疾病有客氣和伏氣之分,這篇論述的是客氣溫病,而後人所論的是伏氣溫病。

伏氣溫病是由於冬天受寒,後人論述傷寒是由表及裡,溫病則是從上到下,想要捨棄傷寒,另闢蹊徑來論述溫病。但他們卻不自知地妄下斷言,不僅沒有理解仲景經文的精髓,更與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中所論述的溫病完全不符。這是沒有根基的學說,不足一提。仲景論述傷寒,有寒邪侵襲經脈,由經脈傳播的,也有寒邪侵襲肌表,由表及裡的。寒邪入裡,首先進入胸腔導致胸悶,再由心臟進入心窩導致心窩痞塞,最後從心窩進入腹部導致脹滿。這些病症都是從上到下發展的。伏氣溫病,則是冬天受寒,寒邪潛伏在骨頭和肩背的筋骨中。

至春,病隨氣化,由筋骨而出走肌肉,化為溫病,由肌肉外達皮毛,發為熱病。伏寒化溫,自里出表,乃人身之氣,隨時變化使然。所謂自上而下者,乃人之胃氣,不能使邪氣外解,則邪氣入里,由上焦而入中焦,甚則深入下焦,其病由衛入營,由表入里也。夫病之所以由表入里,自上而下者,皆人之氣化使然,非病能使然。

寒邪從毛竅入,溫邪亦從毛竅入,不得以溫邪為從口鼻入,不能從毛竅入也,何也?人之口鼻呼吸,毛竅亦呼吸,病氣隨呼吸入人身,固無分乎寒與溫也。惟瘟疫傳染,地氣為病,穢濁氣味,由口鼻入耳。

《難經》五十八難曰:溫病之脈,不知何經之動也。各隨其經之所在而取之。此論客氣溫病之脈也。傷寒傳經,客氣溫病不傳經,其病隨君相二火司令之時,溫邪傷經而後發。發於陽明太陰者,為身熱鼽衄,渴喘喉痹,黃癉跗腫,肌膚瘡瘍。發於少陽厥陰者,為頭痛目赤,血溢血崩,咳喘脅滿,耳聾目瞑,嘔逆心痛。

白話文:

到了春天,疾病隨著氣候的變化而變化,從筋骨中提出肌肉,變成溫病,從肌肉發散到皮毛,形成熱病。潛伏的寒邪轉化為溫邪,從內在發散到外在,這是人體自身的氣血隨時變化所致。所謂從上而下的病程,是人體的胃氣不能將邪氣排出體外,導致邪氣進入內部,由上焦進入中焦,嚴重時深入下焦,病情從衛氣轉入營氣,從表層進入內部。疾病之所以從表層進入內部,從上而下發展,都是人體氣化的作用,並不是疾病本身的影響。

寒邪從毛孔進入,溫邪也從毛孔進入,不能因為溫邪是由口鼻進入,就認為它不能從毛孔進入。為什麼呢?人通過口鼻呼吸,毛孔也在呼吸,病氣隨著呼吸進入人體,本就沒有寒邪和溫邪之分。只有瘟疫傳染時,地上的病邪穢濁氣味才會通過口鼻進入耳中。

《難經》五十八難說:溫病的脈象,不知道是哪條經絡的活動所致。可以根據病竈所在經絡的位置來判斷。這是討論客氣引起的溫病脈象。傷寒傳染經絡,客氣引起的溫病不傳染經絡,它的病症會隨著君火和相火的支配而出現,溫邪損傷經絡後才會發病。發病於陽明太陰經的,會出現身體發熱、鼻衄、口渴、氣喘、喉嚨疼痛、黃疸、水腫、肌肉皮膚生瘡。發病於少陽厥陰經的,會出現頭痛、眼睛發紅、出血、咳嗽、氣喘、肋部脹滿、耳聾、眼睛看不清、嘔吐、心痛。

其病有定時,而無定處,隨其所傷之經,而以針取之。《難經》專論針法,未言方藥。自仲景發明伊尹湯液,辨明經症,以合方藥,而後人宗之。專事方藥,不求經旨,是以長沙之學未明,而軒岐針灸之法,漸失真傳矣。

白話文:

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時間,但沒有固定的部位,根據受損的經絡來用針治療。《難經》主要討論的是針刺療法治療方法,並沒有提到草藥和配方。直到張仲景闡述了伊尹的湯液,並將它們與經脈病症相結合,才使得人們開始遵循這個理論。然而,如果只注重草藥和配方而不去研究經脈的重要性,那麼對於張仲景的研究就無法深入理解,同時黃帝、歧伯關於針灸的方法也逐漸失去了真正的傳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