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麟

《重訂溫熱經解》~ 凡例

回本書目錄

凡例

1. 凡例

五運六氣,天地之氣化也。傷寒傳經,人身之氣化也。各注家不解虛字,是以多誤,是書於太陽篇中,悟出人身冬令之氣化。於陽明篇中,悟出人身春夏秋三時之氣化,此乃醫聖心傳之要。學者若能於人身氣化中求病理,思過半矣。

溫病者,天氣為病也。風自南方來,天氣大溫,民即病溫。溫邪傷經,當按經施治,病不解,則化為熱病,人之氣化為病也。傷寒化熱,伏氣為溫,皆人之氣化為病也。分經施治,治法本同,其有不同者。傷寒救陽,溫病救陰,此乃秋冬人氣收藏,春夏人氣外泄之故耳。拙著有傷寒問答,現已脫稿,擬集資付刊,有願出資者,函致天津大費家衚衕合濟醫院可也。

瘟疫者,地氣為病也。天以陽生陰長,地以陽殺陰藏,故地氣傷人,天氣不降,則地氣上升。如冬令無雪,民病瘟疫,其氣由地下發生,鼠先受病,即名鼠疫。其氣由口鼻入脾胃,故傳染,法當攻下,化熱以後,人氣為病,治法與熱病同,西醫不言氣化,以傳染病為瘟疫,不知天氣為病,亦能傳染。如風熱咳嗽,其氣由鼻入肺,病氣相傳,西人誤以為肺疫,名之曰百斯篤。

不知風能生蟲,乃氣化之常理,風去蟲自絕,風不去,則久咳成癆。此非地氣為病,不能殺人,其有不愈者,誤治之過也。

肝氣病者,人之本氣為病也。經云怒則氣上,恐則氣下,思則氣結,驚則氣亂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勞則氣耗。氣行血從,氣順血調,舒其肝氣,調其胃氣,治法與治天氣為病迥不相同。是篇專論溫熱,不及雜病,故納之於治驗中,另立方藥。如各種咳嗽、五色痢疾等症,各附於後,學者當求之於治驗中。

醫聖經文,一字包含數十義,一語耐人數日思。其經義盡在虛字中,與無字處。各注家不但不解虛字,並實字之義,亦不加察,各逞己見,不於原文中求經義。而於原文外,為之加增字名,使後學盲從,誤盡蒼生。致令《傷寒論》一書,無人敢讀,變成荒經。是書付氣溫因病本傷寒,引以為症,略加新解。

而辨症辨脈諸大法,不及備載,不能見病知源,學者欲明病理,當求之於傷寒問答中。

仲景於傷寒傳經,發明人身經氣為病。是書於肝氣病中,發明人身臟氣為病,復於溫疫中,發明地氣為病。天氣病宜散,地氣病宜降,人氣病宜和,經氣為病辨脈症,臟氣為病分營衛。學者果能於氣化中求治法,則千變萬化,庶有準則矣。

咳嗽,肺病也。北方風多,經云:風舍於肺,其人則咳。此症最忌桑白皮地骨皮,吳鞠通亦嘗言之。今醫士皆喜用桑白、地骨,致令病人久咳成癆,誤人不淺。此乃不求病源專事方藥之過也。不知病有陰陽,方有寒熱,一病有數症,一症有數方。必先辨症,而後定方,庶無貽誤,是篇於治驗中分列方藥,以便研究病情耳。

痢疾,腸胃病也。經云:腸中熱,便腸垢,即言此病。此病發於春,風熱內陷也,法當消風,此病發於秋。暑熱內蘊也,法當解暑。今醫士每以為腸澼,用於術以止痢,致痢久不止。(鄙人)嘗見滿人有名連捷者,其父在東洋作參贊時,患痢,常服於術,痢至九年而卒。此乃前人誤注腸澼為痢之故,不知澼字從水。

腸澼者,腸間水瀉也,與痢疾適相反,水瀉宜止。其病在脾,脾屬臟,臟不宜瀉。故用於術以止瀉,痢病在腸胃,腸胃為腑,腑宜通,不宜塞,若用於術以止痢,則移熱於脾,腑邪入臟矣。是篇於治驗中,略言治法,以備研究。學者當於病理中求方藥,幸勿專求方藥,而不問病情,不辨脈症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