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麟

《重訂溫熱經解》~ 凡例

回本書目錄

凡例

1. 凡例

五運六氣,天地之氣化也。傷寒傳經,人身之氣化也。各注家不解虛字,是以多誤,是書於太陽篇中,悟出人身冬令之氣化。於陽明篇中,悟出人身春夏秋三時之氣化,此乃醫聖心傳之要。學者若能於人身氣化中求病理,思過半矣。

溫病者,天氣為病也。風自南方來,天氣大溫,民即病溫。溫邪傷經,當按經施治,病不解,則化為熱病,人之氣化為病也。傷寒化熱,伏氣為溫,皆人之氣化為病也。分經施治,治法本同,其有不同者。傷寒救陽,溫病救陰,此乃秋冬人氣收藏,春夏人氣外泄之故耳。拙著有傷寒問答,現已脫稿,擬集資付刊,有願出資者,函致天津大費家衚衕合濟醫院可也。

白話文:

溫病是受天氣影響而發病的。南方吹來溫風,天氣變得十分溫暖,人們就會患上溫病。溫邪傷及經絡,應該根據經絡來治療。如果病症不消,就會演變成熱病,這是人體氣機變化所致。傷寒轉化為熱病,伏氣也變成溫邪,都是人體氣機變化所致。分經施治,治療方法本質上相同,只是有些差異。傷寒要救陽,溫病要救陰,這是因為秋冬時節人體氣機收藏,春夏時節人體氣機外泄的緣故。

我寫的《傷寒問答》已經完稿,打算集資出版,有願意出資者,請寄信到天津大費家衚衕合濟醫院。

瘟疫者,地氣為病也。天以陽生陰長,地以陽殺陰藏,故地氣傷人,天氣不降,則地氣上升。如冬令無雪,民病瘟疫,其氣由地下發生,鼠先受病,即名鼠疫。其氣由口鼻入脾胃,故傳染,法當攻下,化熱以後,人氣為病,治法與熱病同,西醫不言氣化,以傳染病為瘟疫,不知天氣為病,亦能傳染。如風熱咳嗽,其氣由鼻入肺,病氣相傳,西人誤以為肺疫,名之曰百斯篤。

不知風能生蟲,乃氣化之常理,風去蟲自絕,風不去,則久咳成癆。此非地氣為病,不能殺人,其有不愈者,誤治之過也。

肝氣病者,人之本氣為病也。經云怒則氣上,恐則氣下,思則氣結,驚則氣亂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勞則氣耗。氣行血從,氣順血調,舒其肝氣,調其胃氣,治法與治天氣為病迥不相同。是篇專論溫熱,不及雜病,故納之於治驗中,另立方藥。如各種咳嗽、五色痢疾等症,各附於後,學者當求之於治驗中。

白話文:

瘟疫

瘟疫是由於地氣造成的一種疾病。天地的關係:天以陽氣生養萬物,陰氣逐漸滋長;地則以陽氣消滅萬物,陰氣收藏起來。因此,當地氣侵害人體時,天氣無法降下來,地氣就會上升。例如,冬季沒有下雪,民眾就會染上瘟疫,這種疫氣是從地下產生的,老鼠會首先染上此病,因此又稱為「鼠疫」。此疫氣從口鼻進入脾胃,所以會傳染。治療方法應該以攻下為主,化解熱氣之後,人體本身的氣血虛弱導致疾病,治療方法與熱病相同。

西醫沒有提到氣化的概念,將傳染病歸類為瘟疫,卻不知道天氣也能致病,而且也能傳染。就好像風熱咳嗽,疫氣會從鼻孔進入肺部,形成傳染性的疾病,西醫誤解為肺疫,稱之為「百日咳」。

殊不知風邪能導致生蟲,這是氣化運作的常理,風邪消散蟲子就會自行消失,如果風邪持續存在,就會久咳成癆(肺結核)。這並不是地氣造成疾病,無法致人於死,而那些沒有痊癒的人,都是因為誤診或誤治所致。

肝氣疾病

肝氣疾病是因為人的本氣出了問題。中醫經脈理論提到:生氣會使氣往上衝,恐懼會使氣向下沉,思考會讓氣凝結,驚嚇會讓氣混亂,喜悅會讓氣舒緩,悲傷會讓氣消散,勞累會讓氣耗盡。氣血是相互關聯的,氣順暢血就能調和,所以治療肝氣疾病,重點在於疏肝氣、調胃氣,治療方法與治療天氣致病完全不同。

本章專門討論溫熱疾病,不涉及雜病,因此將其歸類於治療驗證中,並另立方藥。例如,各種咳嗽、五色痢疾等症狀,都附錄在後面,研究者應該在治療驗證中尋找相關內容。

醫聖經文,一字包含數十義,一語耐人數日思。其經義盡在虛字中,與無字處。各注家不但不解虛字,並實字之義,亦不加察,各逞己見,不於原文中求經義。而於原文外,為之加增字名,使後學盲從,誤盡蒼生。致令《傷寒論》一書,無人敢讀,變成荒經。是書付氣溫因病本傷寒,引以為症,略加新解。

而辨症辨脈諸大法,不及備載,不能見病知源,學者欲明病理,當求之於傷寒問答中。

仲景於傷寒傳經,發明人身經氣為病。是書於肝氣病中,發明人身臟氣為病,復於溫疫中,發明地氣為病。天氣病宜散,地氣病宜降,人氣病宜和,經氣為病辨脈症,臟氣為病分營衛。學者果能於氣化中求治法,則千變萬化,庶有準則矣。

白話文:

醫聖的經典文章,一個字裡包涵著數十種含義,一句話讓人思考好幾天。這本書的深意全藏在虛詞和無詞之中,但各家注釋並不懂得如何解釋這些虛詞,反而對實詞的意義也沒有細究,各自表達自己的看法,不去原典中探討經典的真正意思。他們在原典之外,增加了一些自創的詞語,讓學習的人盲目跟隨,誤害了眾多患者。結果,《傷寒論》這本書,沒有人敢去閱讀,變成了廢棄的經典。這本書是專門講述氣溫變化引發的疾病,以傷寒為基礎,進行推演,並稍作新的解釋。

然而,對於辨別病症、診脈等重要方法,書中並未詳細記載,導致人們難以確定病因。學習者如果想要瞭解疾病的本質,應該從《傷寒問答》中尋找答案。

張仲景在研究傷寒的傳播時,發現了身體氣血的問題。這本書在肝氣病的章節中,揭示了身體臟腑氣血的問題,又在溫疫的章節中,揭示了地氣的問題。對於天氣引起的疾病,應當發散;地氣引起的疾病,應當降下;人氣引起的疾病,應當調和。對於不同類型的氣血病,要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辨別,並區分出營和衛的狀態。學習者如果能在氣血的變化中尋找治療的方法,那麼面對各種情況,都有可能找到一定的標準。

咳嗽,肺病也。北方風多,經云:風舍於肺,其人則咳。此症最忌桑白皮地骨皮,吳鞠通亦嘗言之。今醫士皆喜用桑白、地骨,致令病人久咳成癆,誤人不淺。此乃不求病源專事方藥之過也。不知病有陰陽,方有寒熱,一病有數症,一症有數方。必先辨症,而後定方,庶無貽誤,是篇於治驗中分列方藥,以便研究病情耳。

痢疾,腸胃病也。經云:腸中熱,便腸垢,即言此病。此病發於春,風熱內陷也,法當消風,此病發於秋。暑熱內蘊也,法當解暑。今醫士每以為腸澼,用於術以止痢,致痢久不止。(鄙人)嘗見滿人有名連捷者,其父在東洋作參贊時,患痢,常服於術,痢至九年而卒。此乃前人誤注腸澼為痢之故,不知澼字從水。

白話文:

咳嗽,肺部疾病也。北方風多,經典記載:風侵襲肺部,人就會咳嗽。此症最忌諱使用桑白皮、地骨皮,吳鞠通也曾這樣說過。如今的醫生都喜歡使用桑白、地骨,導致病人久咳成癆,誤人匪淺。這都是不探究病因,只專注於藥方的過錯。不知道疾病有陰陽之分,藥方有寒熱之別。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症狀,一種症狀也可能有不同的藥方。必須先辨別症狀,然後再確定藥方,這樣才能避免誤診誤治。此篇按照治療效果,分別列出藥方,方便研究病情。

痢疾,腸胃疾病也。經典記載:腸中熱,大便帶血,正是此病的症狀。此病發於春季,是風熱內陷所致,治療方法應當是祛風。此病發於秋季,是暑熱內蘊所致,治療方法應當是解暑。如今的醫生往往認為痢疾是由腸澼引起的,使用於術止痢,導致痢疾久治不愈。(我)曾經見過一位滿人叫連捷,他的父親在東洋擔任參贊時,患上痢疾,經常服用於術,痢疾發作九年後去世。這都是因為前人誤將腸澼註釋為痢疾的緣故。殊不知,「澼」字從水,並非「痢」字。

腸澼者,腸間水瀉也,與痢疾適相反,水瀉宜止。其病在脾,脾屬臟,臟不宜瀉。故用於術以止瀉,痢病在腸胃,腸胃為腑,腑宜通,不宜塞,若用於術以止痢,則移熱於脾,腑邪入臟矣。是篇於治驗中,略言治法,以備研究。學者當於病理中求方藥,幸勿專求方藥,而不問病情,不辨脈症也。

白話文:

腸澼,指的是腸道之間的水瀉,與痢疾恰好相反,水瀉應該要止住。這種病症在脾臟,脾臟屬於臟器,臟器不應該瀉泄。因此,應該使用止瀉的方法來治療。而痢疾則是在腸胃,腸胃屬於腑臟,腑臟應該通暢,不應該阻塞。如果使用止瀉的方法來治療痢疾,就會把熱邪移到脾臟,導致腑臟的邪氣侵入臟器。

這篇文章在治驗中簡單地說明了治療方法,供大家研究參考。學習者應該從病理中尋找藥方,切忌只追求藥方而忽略病情,不辨脈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