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1)

1. 卷十六

2. 內傷雜病①

3. 胸痹心痛短氣(九章)

胸痹、心痛之病,濁陰逆犯清陽,責在肝腎之陰盛,心肺之陽虛,而其原,總由於中氣之敗。胃逆則濁陰不降,脾陷則清陽不升,是寒水凌火,風木賊土之根本也。陽宜降也,陽中之濁氣宜降而清氣不宜降,陰宜升也,陰中之清氣宜升而濁氣不宜升。濁氣升而清氣降,則陽陷於下而陰填於上,清虛沖和之位,變而為痞滿結硬之所,陰賊橫逆,宮城填塞,君主失守,陽神奔敗,此胸痹、心痛所由也。

失升降之職,易陰陽之部,非緣中氣虧敗,何至於此!仲景於散結開痹之中而示人參一湯,所謂握要而警策者矣。

白話文:

胸痹、心痛這種疾病,是因為身體裡的混濁陰氣逆行侵犯了清陽之氣,主要問題在於肝腎的陰氣過盛,心肺的陽氣虛弱,而這一切的根源,總是因為中氣衰敗。胃氣上逆就會導致混濁陰氣無法下降,脾氣下陷則導致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這就好像寒冷的水氣侵犯了溫熱的火氣,狂暴的風氣侵犯了穩固的土壤一樣,是根本性的問題。陽氣應該下降,陽氣中的混濁之氣應該下降,清氣不應該下降;陰氣應該上升,陰氣中的清氣應該上升,濁氣不應該上升。如果混濁之氣上升而清氣下降,就會導致陽氣陷於下方而陰氣填塞於上方,清虛平和的部位,變成了堵塞脹滿、結塊變硬的地方,陰氣反叛橫行,宮廷被填滿堵塞,君主失去了守護,陽氣潰散敗亡,這就是胸痹、心痛的由來。

身體失去了升降的功能,陰陽的位置發生錯亂,如果不是因為中氣虧損衰敗,怎麼會到這種地步呢!張仲景在疏散結塊、開通閉塞的方法中,特別提出了使用人參的方子,這就是所謂抓住了要點並給予警示啊。

4. 胸痹心痛一

師曰:夫脈當取太過不及,陽微陰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責其極虛也,今陽虛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心痛者,以其陰弦故也。

診脈當取其太過不及,以定虛實。寸為陽,尺為陰,寸旺於尺,人之常也,寸微是陽虛於上,尺弦是陰盛於下。弦為肝脈,應見於左關,尺弦者,水寒不能生木,木鬱於水而不升也。木不升則脾必陷,肝脾所以升清陽,肝脾郁陷,清陽不升,是寸之所以微也。陽不敵陰,則陰邪上犯,濁氣填塞,是以胸痹,宮城逼窄,是以心痛。

所以然者,責其上焦之清陽極虛也。陽在上,今寸微陽虛,因知病在上焦。其上焦所以胸痹而心痛者,以其尺脈之弦,陰盛而侵微陽,上凌清位,窒塞而不開,衝擊而不寧也。(此脈之不及而病虛者)

白話文:

醫生說:診脈的時候,要注意脈象有沒有太過或不及的情形,如果發現寸脈微弱而尺脈弦急,就會出現胸痹心痛的症狀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上焦的陽氣極度虛弱的緣故。現在如果發現寸脈微弱,就知道是上焦陽氣不足;之所以會有胸痹心痛,是因為尺脈弦急,表示陰氣過盛。

診脈時要觀察脈象的太過與不及,來判斷身體的虛實。寸脈屬於陽,尺脈屬於陰,寸脈比尺脈旺盛是正常現象。如果寸脈微弱,表示上焦陽氣虛弱;如果尺脈弦急,表示下焦陰氣過盛。弦脈屬於肝脈,通常出現在左關脈。尺脈弦急,代表下焦水寒不能滋養肝木,肝木被水寒抑制而無法向上升發。肝木無法升發,脾氣必定下陷。肝脾負責升發清陽之氣,如果肝脾氣鬱下陷,清陽之氣就無法向上升發,這就是寸脈微弱的原因。陽氣虛弱無法抵抗陰邪,陰邪就會向上侵犯,導致濁氣阻塞胸腔,使得胸部感到壓迫,這就是胸痹;胸部空間狹窄,所以會心痛。

會出現這些情況,是因為上焦清陽之氣極度虛弱。陽氣在上方,現在寸脈微弱,表示陽氣在上焦虛弱,因此可知病位在上焦。上焦之所以會出現胸痹心痛,是因為尺脈弦急,陰氣過盛而侵犯微弱的陽氣,陰邪向上侵擾清陽之位,導致氣機阻塞不通,衝擊心胸而不得安寧。(這種脈象不及,屬於虛證。)

5. 胸痹短氣二

平人無寒熱,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

若夫平人外無寒熱之表證,忽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此必隧道壅塞而不通,或有宿物阻格而不達,是實證也。實則宜瀉,當以行瘀開閉之方,除舊布新之法,排決郁陳,則氣降而息順矣。(此脈之太過而病實者)

白話文:

一般人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,卻出現呼吸短促、感覺氣不夠用的情況,這是屬於實證。

如果一個人平常沒有發冷發熱等外在表證,突然感到呼吸短促,氣喘吁吁,那一定是體內氣血通道阻塞不通暢,或是體內有積存的舊東西阻礙了氣的運行,這也是屬於實證。實證的治療原則應該是瀉法,應該用活血化瘀、疏通閉塞的藥方,清除體內舊的積滯,讓新的氣血能夠正常運行,排除鬱積陳舊的東西,這樣氣機下降,呼吸就會順暢了。(這講的是脈象過盛,屬於實證的情況)

6. 胸痹心痛短氣三

胸痹之病,喘息咳唾,胸背痛,短氣,寸口脈沉而遲,關上小緊數,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。

胸痹之病,凡喘息咳唾,即胸背疼痛,短氣喘促,寸口之脈沉而遲,關上之脈小而緊數,是中氣不運,濁陰上逆,氣道痞塞而不通也。栝蔞薤白白酒湯,栝蔞滌瘀而清煩,薤白、白酒,開壅而決塞也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(百二十)

栝蔞實(一枚,搗),薤白(三兩),白酒(七斤)

上三味,同煮取二升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胸痹這種病症,會出現呼吸急促、咳嗽有痰、胸部和背部疼痛、呼吸短淺等症狀,把脈時會發現寸口脈象沉而遲緩,關脈則呈現稍微緊繃且頻數的狀況。

這種情況是體內中氣運行不順暢,導致濁陰之氣向上逆行,使得氣道阻塞不通。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治療。方中栝蔞能清除瘀血並消除煩躁,薤白和白酒則能疏通壅塞,解決氣道阻塞的問題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的組成如下:

栝蔞實(一個,搗碎),薤白(三兩),白酒(七斤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一同煮,煮取約兩升的藥液,分兩次溫服。

7. 胸痹心痛四

胸痹不得臥,心痛徹背者,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。

胸痹不得眠臥,心痛徹背者,是陰邪上填,沖逼心宮,而胸膈痹塞,氣無前降之路,膈上莫容,是以後衝於脊背也。栝蔞薤白半夏湯,栝蔞滌瘀而清煩,薤白、白酒、半夏,破壅而降逆也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(百二十一)

栝蔞實(一枚,搗),薤白(三兩),白酒(一斗),半夏(半升)

上四味,同煮取四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胸口悶痛到無法躺臥,而且心痛會痛到背部的,用栝蔞薤白半夏湯來治療。

這種胸口悶痛到無法躺臥,心痛又痛到背部的狀況,是體內的陰邪之氣向上堆積,侵犯到心臟的位置,導致胸腔和橫膈膜阻塞,氣無法往下走,向上擠壓,所以才會衝到背部。栝蔞薤白半夏湯的功效是,栝蔞可以清除淤積並消除煩躁;薤白、白酒、半夏則可以破除阻塞,讓氣往下行。

栝蔞薤白半夏湯(方劑編號一百二十一)

藥材組成:栝蔞實(一枚,搗碎)、薤白(三兩)、白酒(一斗)、半夏(半升)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煮,煮到剩下四升。每次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
8. 胸痹心痛五

胸痹,心中痞,留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搶心,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,人參湯亦主之。

胸痹,心中痞塞,濁氣留結在胸,胸膈壅悶,脅下氣逆,上搶於心,是皆膽胃逆升,濁陰不降之故也。枳實薤白桂枝湯,枳、樸、薤白,破壅塞而消痹結,栝蔞、桂枝,滌濁瘀而下衝氣也。人參湯,參、術,燥土而益氣,薑、甘,溫中而緩急,亦主治之。

枳實薤白桂枝湯(百二十二)

枳實(四枚),厚朴(四兩),栝蔞(一枚,搗),薤白(半斤),桂枝(一兩)

上五味,以水五升,先煮枳實、厚朴,取二升,去滓,內諸藥,煮數沸,分溫三服。

人參湯(百二十三)

人參(三兩),白朮(三兩),甘草(三兩),乾薑(三兩)

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胸痹這種病,會感覺心窩處堵塞不舒服,好像有氣體停留在胸腔,導致胸悶,而且兩脅下的氣體會往上衝到心臟,讓人感到不適。

這是因為膽和胃的氣機向上逆行,濁氣向下排泄不暢所造成的。枳實薤白桂枝湯的藥方中,枳實、厚朴、薤白可以破除堵塞,消除胸痹的結聚;栝蔞和桂枝可以清除污濁的瘀滯,使氣往下衝。人參湯的藥方中,人參和白朮可以乾燥脾土,補益氣力;乾薑和甘草可以溫暖中焦,緩和急迫的症狀,所以也可用於治療這種情況。

枳實薤白桂枝湯(第122方)

枳實(四枚),厚朴(四兩),栝蔞(一枚,搗碎),薤白(半斤),桂枝(一兩)

將以上五種藥材,用水五升,先煮枳實和厚朴,煮到剩下二升,撈出藥渣,再放入其他藥材,煮沸幾次後,分三次溫服。

人參湯(第123方)

人參(三兩),白朮(三兩),甘草(三兩),乾薑(三兩)

將以上四種藥材,用水八升,煮到剩下三升,每次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