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五 (4)
卷十五 (4)
1. 咳嗽上氣十一
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,射干麻黃湯主之。
風寒外閉,肺氣鬱阻,逆沖咽喉,瀉之不及,以致呼吸堵塞,聲如水雞。此緣陽衰土濕,中氣不運,一感外邪,裡氣愈郁,胃土上逆,肺無降路,而皮毛既闔,不得外泄,是以逆行上竅,沖塞如此。射干麻黃湯,射干、紫菀、款冬、五味、細辛、生薑、半夏,下衝逆而破壅塞,大棗補土而養脾精,麻黃髮汗而瀉表寒也。(此即傷風齁喘之證。)
射干麻黃湯(百十七)
射干(十二枚),紫菀(三兩),款冬(三兩),五味(半升),細辛(三兩),生薑(四兩),半夏(半升),大棗(七枚),麻黃(四兩)
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麻黃兩沸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白話文:
咳嗽時感到呼吸困難,喉嚨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,應該使用射干麻黃湯來治療。
這是因為風寒侵襲體表,導致肺氣鬱積阻塞,逆向上衝擊咽喉,無法順利向下疏洩,進而造成呼吸道阻塞,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。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,濕氣過重,中焦的氣機運轉不暢,一旦感受外邪,裡面的氣就更加鬱滯,胃氣也跟著向上逆行,導致肺氣沒有向下降的路徑。加上體表的毛孔閉合,邪氣無法從體表散發出去,所以才會逆行向上衝擊頭面,造成呼吸道阻塞的狀況。
射干麻黃湯這個方子,裡面的射干、紫菀、款冬、五味子、細辛、生薑、半夏等藥材,可以幫助氣機向下疏洩,破除壅塞。大棗則可以補養脾胃,提供身體所需的精華。麻黃則可以發汗,疏解體表的寒邪。(這就是因為感冒引起的氣喘。)
射干麻黃湯的配方如下:
射干(十二枚)、紫菀(三兩)、款冬(三兩)、五味子(半升)、細辛(三兩)、生薑(四兩)、半夏(半升)、大棗(七枚)、麻黃(四兩)
將以上九味藥材,加入一斗二升的水,先煮麻黃,煮滾兩次後撈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一起煮到剩下三升,分成三次溫服。
2. 咳嗽上氣十二
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者,麥門冬湯主之。
土虛胃逆,相火莫降,刑剋辛金,肺氣逆沖,上竅壅塞,故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。麥門冬湯,甘、棗、參、粳,補中而化氣,麥冬、半夏,清金而降逆也。
麥門冬湯(百十八)
麥門冬(七升),半夏(一升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三合),大棗(十二枚)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溫服一升,日三夜一服。
白話文:
因為火氣上逆導致氣往上衝,使得喉嚨不舒服,想要讓氣往下順,停止往上衝的狀況,就用麥門冬湯來治療。
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胃氣上逆,相火(指身體的火氣)無法下降,反而去剋制肺(五行屬金)的氣,導致肺氣向上衝,使上方的孔竅被堵塞,所以才會出現火氣上逆,氣往上衝,喉嚨不舒服的狀況。麥門冬湯使用甘草、大棗、人參、粳米這些藥材,可以補養脾胃,幫助氣機順暢;而麥冬、半夏則可以清理肺氣,使上逆的氣往下平順。
麥門冬湯的組成:
麥門冬(七升),半夏(一升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三合),大棗(十二枚)。
將以上六種藥材,用水一斗二升煮成六升,溫熱服用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再服用一次。
3. 咳嗽上氣十三
咳逆上氣,時時唾濁,但坐不得眠,皂莢丸主之。
咳逆上氣,時時唾濁,但能坐而不得眠,此肺氣之壅閉也。皂莢丸,利氣而破壅,故能主之。
皂莢丸(百十九)
皂莢(八兩,刮去皮,用酥炙)
上一味,末之,蜜丸梧子大,以棗膏和藥,服三丸,日三夜一服。
白話文:
咳嗽氣逆向上衝,時常吐出混濁的痰液,只能坐著無法躺下睡覺,用皂莢丸來治療。
咳嗽氣逆向上衝,時常吐出混濁的痰液,只能坐著而不能躺下睡覺,這是肺氣阻塞不暢的緣故。皂莢丸可以疏通氣機、破除壅塞,所以能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皂莢丸
皂莢(八兩,刮掉外皮,用酥油炙烤過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棗膏調和後服用,每次服用三丸,每天白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