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五 (1)
卷十五 (1)
1. 卷十五
2. 內傷雜病
3.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(十三章)
肺痿、肺癰者,咳嗽上氣之標,咳嗽上氣者,肺痿、肺癰之本。肺痿之病,內亡津液而傷火燥,肺癰之病,外感風邪而傷濕熱,溯其原委,即咳嗽上氣之積漸而成者,而咳嗽上氣之由來,則因於胃氣之逆也,故仲景諸方,溫涼補瀉,立法非一,而總以中氣為主。未有土死而金生者,亦未有土生而金死者,見子而顧母,仲景諸方,未嘗瀉金而敗土也。
蓋咳嗽痰喘,悉緣中氣之敗,後世庸工,但知清金瀉火,不知照顧中氣,其下者,復加以滋陰補水之藥,中氣淪亡,未有不死者。虛勞咳嗽,未必即死,而最難逃者,庸工之毒手。橫覽夭枉,惕目驚心,天乎?人乎?可不解也。
白話文:
肺痿和肺癰,都是咳嗽氣喘的表現;而咳嗽氣喘,則是導致肺痿和肺癰的根本原因。肺痿這種病,是因為體內津液耗損而導致火氣偏盛乾燥;肺癰這種病,是因為外感風邪而導致濕熱侵犯。追溯它們的根源,都是咳嗽氣喘逐漸累積形成的。而咳嗽氣喘的由來,則是因為胃氣上逆。所以張仲景的許多方劑,無論是溫補、涼瀉,方法雖然不一,但都以調理中焦脾胃之氣為主。沒有脾胃衰敗而肺氣能生的道理,也沒有脾胃健旺而肺氣衰敗的道理。如同看到兒子就要顧及母親一樣,張仲景的方劑從來不會瀉肺金而傷脾土。
大凡咳嗽痰喘,都是因為中焦脾胃之氣衰敗所導致。後世平庸的醫生,只知道清肺瀉火,卻不知道照顧中焦脾胃之氣。更差勁的,還加上滋陰補水的藥物,導致中焦脾胃之氣更加衰敗,沒有不死人的。虛勞咳嗽,不一定馬上會死,但最難逃脫的,是平庸醫生的毒害。看到這麼多因誤治而夭折的案例,實在令人觸目驚心。這到底是天意?還是人為?實在不能不讓人深思啊!
4. 肺痿肺癰(五章)
5. 肺痿一
問曰:熱在上焦者,因咳為肺痿,肺痿之病,從何得之?師曰: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曰:寸口脈數,其人咳,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?師曰:為肺痿之病。若口中辟辟燥,咳即胸中隱隱痛,脈反滑數,此為肺癰,咳唾膿血。脈數虛者為肺痿,數實者為肺癰。
熱在上焦者,因咳嗽而為肺痿,肺痿之病,由於津亡而金燥也。溯其原來,或從汗出而津亡於表,或從嘔吐而津亡於裡,或從消渴便數而津亡於前,或從胃燥便難,津液原虧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而津亡於後,故得之也。寸脈虛數,咳而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,此為肺痿。
若口中辟辟乾燥,咳即胸中隱隱作痛,脈反滑數,此為肺癰。脈數而虛者,為肺痿,脈數而實者,為肺癰。肺痿因於燥熱,故數虛而無膿,肺癰因於濕熱,故數實而有膿也。
蓋痿者,痿軟而不振也。人之所以精神爽健者,肺氣清也,肺熱而金爍,則氣耗而體倦,是以痿靡而廢弛也。《素問·痿論》:肺主身之皮毛,肺熱葉焦,則皮毛虛弱急薄,著則生痿躄也。肺者,臟之長也,心之蓋也,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鳴則肺熱葉焦,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,此之謂也。五臟各有痿,而五臟之痿,則以肺痿為根。
緣肺主氣而氣化津,所以浸灌五臟,五臟之氣,皆受於肺,氣耗而津枯,五臟失滋,是以痿也。五臟之痿,因於肺熱,而肺熱之由,則又原於陽明之燥,故治痿獨取陽明。陽明雖化氣於燥金,而燥金實受氣於陽明,以金生於土故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上焦有熱的人,因為咳嗽導致肺痿,這種肺痿的病是怎麼來的呢?醫生說:有的是因為流汗過多,有的是因為嘔吐,有的是因為患有消渴症小便頻繁,有的是因為大便困難,又因為吃了瀉藥導致腹瀉,多次耗損津液,所以得了這種病。又問:寸口脈呈現快速的脈象,這個人咳嗽,口中反而有混濁的唾液和泡沫,這是怎麼回事呢?醫生說:這是肺痿的病症。如果口中乾燥難耐,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,脈象反而滑數有力,這是肺癰,咳嗽會吐出膿血。脈象快而虛弱的是肺痿,脈象快而有力的是肺癰。
上焦有熱的人,因為咳嗽而導致肺痿,肺痿這種病,是因為津液耗損而導致肺部乾燥。追溯它的原因,有的是因為流汗過多而使津液從體表流失,有的是因為嘔吐而使津液從體內流失,有的是因為消渴症小便頻繁而使津液從體前流失,有的是因為胃部乾燥大便困難,津液原本就虧損,又因為吃了瀉藥導致腹瀉,多次耗損津液而使津液從體後流失,所以就得了這種病。寸脈呈現虛弱快速的脈象,咳嗽而且口中反而有混濁的唾液和泡沫,這是肺痿。
如果口中非常乾燥,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,脈象反而滑數有力,這是肺癰。脈象快速而虛弱的,是肺痿;脈象快速而有力的,是肺癰。肺痿是因為乾燥的熱氣所導致,所以脈象虛弱而沒有膿;肺癰是因為濕熱所導致,所以脈象有力而有膿。
所謂的「痿」,是指痿軟無力、無法振作。人之所以精神飽滿、身體健康,是因為肺氣清淨。肺部發熱而導致肺部乾燥,就會耗損氣血而使身體疲倦,因此會出現痿靡不振的情況。《素問·痿論》說:肺主宰身體的皮膚和毛髮,如果肺部發熱而導致肺葉焦枯,那麼皮膚和毛髮就會虛弱、萎縮,久了就會導致痿弱無力的疾病。肺是五臟之首,也是心臟的屏障,如果肺失去了功能,或是有所需求卻無法得到滿足,就會產生肺鳴,肺鳴就會導致肺熱葉焦,所以說五臟的疾病都是因為肺熱葉焦而發為痿弱無力。五臟各自都有痿病,但五臟的痿病,都以肺痿為根本。
因為肺主導氣的運行,而氣可以化生津液,來滋養五臟,五臟的氣都來自於肺,如果氣耗損而津液枯竭,五臟就會失去滋潤,因此會導致痿病。五臟的痿病,是因為肺熱所導致,而肺熱的原因,又是源於陽明經的乾燥,所以治療痿病特別要從陽明經入手。陽明經雖然是將氣化為乾燥的肺金,但肺金實際上是接受陽明經的氣,因為金是從土中產生的。
6. 肺癰二
問曰:病咳逆,脈之何以知其為肺癰?當有血膿,吐之則死。其脈何類?師曰:寸口脈微而數,微則為風,數則為熱,微則汗出,數則惡寒,風中於衛,呼氣不入,熱過於營,吸而不出,風傷皮毛,熱傷血脈,風舍於肺,其人則咳,口乾喘滿,咽燥不渴,多唾濁沫,時時振寒,熱之所過,血為之凝滯,蓄結癰膿,吐如米粥,始萌可救,膿成則死。
寸口脈微而數,微則為風泄於表,數則為熱鬱於裡。微為風泄,則竅開而汗出,數為熱鬱,則陰束而惡寒。風則傷衛,風愈泄而衛愈閉,呼氣不能入,熱則傷營,衛鬱閉而營莫泄,吸氣不能出也(出氣為呼,風泄於外,譬猶呼氣,泄而不開,是呼氣不入。入氣為吸,氣閉於內,譬猶吸氣,閉而不泄,是吸氣不出)。
風邪外傷其皮毛,熱邪內傷其血脈。風傷皮毛,故風舍於肺,皮毛閉塞,肺氣壅阻,則生咳嗽,口乾喘滿,咽燥不渴,多吐濁沫,時時振寒。熱傷血脈,故熱過於營,血脈凝滯,瘀蒸腐敗,化為癰膿,癰膿蓄結,吐如米粥。始萌可救,膿成則死,蓋肺癰之病,因胸膈濕盛,外感風邪,肺氣壅遏,濕鬱為熱,表則寒熱兼作,里則瘀濁淫蒸,營血腐爛,化而為膿,久而肺臟潰敗,是以死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病人咳嗽且氣逆,要如何從脈象判斷是肺癰?這種病會有血膿,吐出來就會死。這種情況的脈象會是怎樣的?
醫生回答:寸口的脈象呈現微弱且跳動快速,微弱代表有風邪,快速代表有熱邪。微弱則會出汗,快速則會感到怕冷。風邪侵犯到衛氣,導致呼氣時氣無法進入體內;熱邪過於侵犯營氣,導致吸氣時氣無法排出。風邪傷害皮毛,熱邪傷害血脈。風邪停留在肺部,病人就會咳嗽,感到口乾氣喘,咽喉乾燥但不覺得渴,多吐出混濁的泡沫痰,時常感到寒顫。熱邪侵犯之處,血液會因此凝滯,積聚形成癰膿,吐出來像米粥。初期發現還能救治,一旦膿形成就難以救回了。
寸口的脈象呈現微弱且跳動快速,微弱代表風邪向外發散,快速代表熱邪鬱積在體內。風邪發散,毛孔就會打開而流汗;熱邪鬱積,陰氣會受束縛而感到怕冷。風邪會傷害衛氣,風邪越是發散,衛氣就越閉塞,導致呼氣無法進入體內;熱邪會傷害營氣,衛氣鬱結閉塞,營氣無法疏洩,導致吸氣無法排出體外。(呼氣是氣體往外散出,就像風邪發散在外,散而不開,所以呼氣無法進入;吸氣是氣體往內進入,就像氣體閉塞在體內,閉而不散,所以吸氣無法排出。)
風邪從外侵犯皮毛,熱邪從內侵犯血脈。風邪傷害皮毛,所以風邪會停留在肺部,皮毛閉塞,肺氣壅阻,就會產生咳嗽、口乾氣喘、咽喉乾燥但不渴、多吐混濁泡沫痰、時常寒顫等症狀。熱邪傷害血脈,所以熱邪過度侵犯營氣,導致血脈凝滯,瘀積腐敗,化為癰膿。癰膿積聚,吐出來像米粥。初期發現還能救治,一旦膿形成就難以救回了。肺癰這種病,是因為胸膈濕氣過盛,又感受外來風邪,導致肺氣壅塞,濕氣鬱結化為熱,表現在外則有寒熱交替,在內則有瘀濁之氣蒸騰,營血腐爛,化為膿液,時間久了,肺臟會潰敗,因此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