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五臟風寒積聚(二十一章)

五臟風寒積聚,虛邪之外感,本氣之內傷者也。風雨之邪傷於上,清濕之邪傷於下,飲食喜怒之邪傷於中。表邪外襲,里邪內應,兩虛相逢,留而不去,此積聚所由來也。積者,血多而氣少,《難經》所謂血滯而不濡者也。聚者,氣多而血少,《難經》所謂氣留而不行者也。

心病於上,腎病於下,肺病於右,肝病於左,脾病於中,五臟之積聚,各有其部,此三焦所由分也。既成積聚,不得不用消磨,仲景未嘗立法,然大黃蟅蟲桂枝茯苓抵當湯丸、鱉甲煎丸下瘀血湯之類,具載諸篇,審宜而選用之可也。

2. 五臟風寒一

肺中風者,口燥而喘,身運而重,冒而腫脹。

肺主氣,氣化津,肺中風者,風邪在表,肺氣壅阻,是以發喘。氣滯津凝,是以口燥。風鬱勃而外泄,故身體旋運。氣收斂而內閉,故身體遲重。陽遏不能外達,故昏冒無覺。氣滯不能四達,故腫脹不消。

3. 五臟風寒二

肺中寒,吐濁涕。

肺主皮毛,寒侵皮毛,裡氣鬱塞,肺無降路,逆衝上竅,清氣淫蒸,則化痰涕。涕少則出於鼻,多則出於口也。

4. 五臟風寒三

肺死臟,浮之虛,按之弱如蔥葉,下無根者,死。

肺死臟者,肺之真臟脈也。肺脈浮而澀,蓋金降於水,則脈沉,澀者,將沉而未沉,氣之方收而未藏者也。若浮取之而虛飄,重按之弱如蔥葉之空,下無根者,是肺金之衰敗而不降也,此謂真臟脈,真臟見則死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死肺脈來,如物之浮,如風吹毛,曰肺死,「玉機真臟論」:真肺脈至,大而虛,如以毛羽中人膚。即此義也。

5. 五臟風寒四

肝中風者,頭目瞤,兩脅痛,行常傴,令人嗜甘。

肝為厥陰風木,肝中風者,木鬱風動,筋脈振搖,故頭目瞤動。肝脈行於脅肋,經氣壅塞,故兩脅痛楚。筋脈燥急,故行常傴俯。木燥而剋土,土虛則嗜甘,土味甘也。

6. 五臟風寒五

肝中寒者,兩臂不舉,舌本燥,喜太息,胸中痛,不得轉側,食則吐而汗出也。

足之三陰,自足走胸,手之三陰,自胸走手,肝中寒者,足之厥陰下陷,手之厥陰上逆。手厥陰之脈,入肘下臂,兩臂無氣,故痿而不舉。《靈樞·經脈》:肝者,筋之合也,筋者,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,木陷風生,故舌本燥。「經脈」:膽足少陽之經,是動則病口苦,善太息,肝膽同氣,陽盛則怒,陰盛則悲也。

肝脈上貫胸膈,風木鬱沖,故胸中痛。厥陰行身之側,經氣鬱縮,轉側痛生,故不得轉側。脾土被刑,飲食不化,故食則吐逆。食下之時,土困肝鬱,風木疏泄,是以汗出也。

7. 五臟風寒六

肝死臟,浮之弱,按之如索不來,或曲如蛇行者,死。

肝死臟者,肝之真臟脈也。肝脈弦而滑,蓋甲木降於水而乙木升於火,升於火,則脈浮,滑者,將浮而未浮,氣之方生而未長者也。若浮取之而弱,重按之如索不來,或曲如蛇行者,是肝木之頹敗而不升也。如索不來者,如繩索空懸,輕飄遊移,按之應手而去,不能復來鼓指也。

如蛇行者,木暢則直,鬱則曲,一曲一直,鬱而不暢,故狀如蛇行。「平人氣象論」:死肝脈來,急益勁,如新張弓弦,曰肝死,「玉機真臟論」:真肝脈至,中外急,如循刀刃責責然,如按琴瑟弦,彼乃肝脈之太過,此則肝脈之不及者也。

8. 五臟風寒七

肝著,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先未苦時,但欲飲熱,旋覆花湯主之。方在「婦人雜病」。

肝著者,肝氣痹著而不舒也。肝愈鬱而風愈動,風木蕩搖,神魂懸虛,故常欲人蹈其胸上。先未苦時,水寒木燥,故但欲飲熱。旋覆花湯,旋覆、新絛,行血而清風,蔥白通經而瀉滯也。

9. 五臟風寒八

心中風者,翕翕發熱,不能起,心中飢,食即嘔吐。

心中風者,火鬱上炎,故翕翕發熱。熱則傷氣,故虛乏不能起身。心液消爍,空洞虛餒,故心中常飢。心火既升,胃氣必逆,緣火不歸水,水寒則土濕故也,胃氣上逆,故食即嘔吐。

10. 五臟風寒九

心中寒者,其人苦病心如啖蒜狀,劇者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譬如蟲注,其脈浮者,自吐乃愈。

金之味辛,心中寒者,火衰不能制金,金反侮火,故心中時作辛味。劇者寒水侮火,故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譬如蟲注之痛楚也。其脈浮者,寒瘀胸膈,必自吐之乃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