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一 (3)
卷一 (3)
1. 臟腑經絡七
師曰:病人語聲寂寂然,喜驚呼者,骨節間病。語聲喑喑然不徹者,心膈間病。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,頭中病。
《素問·金匱真言論》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其病發驚駭。「陰陽應象論」:在體為筋,在臟為肝,在聲為呼。「五臟生成論」:諸筋者,皆屬於節,語聲寂寂然,喜忽然驚呼者,肝之聲也,肝主筋,而筋會於節,故為骨節間病。肺主聲,位在心膈之上,語聲喑喑然不徹者,此心膈間病,肺氣不清,故聲音不亮也。
頭痛者,響震則頭鳴而痛劇,故語聲啾啾細長,此頭中之病,不敢高聲語也。(此聞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老師說:病人說話聲音很低很小,又喜歡突然驚叫的人,是骨頭關節之間有病。說話聲音含糊不清,聽不清楚的人,是心臟和橫膈膜之間有病。說話聲音細細長長像鳥叫一樣的人,是頭部有病。
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金匱真言論》說:東方的顏色是青色,與肝臟相通,它的病症會表現為驚嚇。而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陰陽應象論》說:在身體的部位來說是筋,在臟腑來說是肝,在聲音來說是呼。另外,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五臟生成論》說:所有的筋都連接著關節,說話聲音很低很小,又喜歡突然驚叫的人,這是肝臟的聲音,因為肝主掌筋,而筋聚集在關節,所以是骨頭關節之間的疾病。肺掌管聲音,位置在心臟和橫膈膜之上,說話聲音含糊不清,聽不清楚的人,這是心臟和橫膈膜之間有病,因為肺氣不清澈,所以聲音不響亮。
頭痛的人,如果聽到響聲,頭就會嗡嗡作響而且頭痛加劇,所以說話聲音會像鳥叫一樣細細長長,這是頭部的疾病,因為頭痛的人不敢大聲說話。(這是一種聽聲音就能判斷疾病的方法。)
2. 臟腑經絡八
師曰:息搖肩者,心中堅。息引胸中上氣者,咳。息張口短氣者,肺痿唾沫。
喘息搖肩者,心中堅滿,氣無降路,故逆沖而肩搖也。息引胸中上氣者,氣逆,必生咳嗽也。息張口短氣者,肺痿而胸滿,清氣堙塞,常生唾沫也。(此亦聞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老師說:呼吸時肩膀會抖動的人,代表他心臟功能可能比較強硬;呼吸時感覺氣往胸口上衝的人,會咳嗽;呼吸時張開嘴巴且呼吸短促的人,是肺部功能衰弱,會有口水。
呼吸喘氣且肩膀抖動,表示心臟可能過於強硬或飽滿,氣無法順利往下走,所以會逆衝而導致肩膀抖動。呼吸時感覺氣往胸口上衝,是氣往上逆,一定會產生咳嗽。呼吸時張開嘴巴且呼吸短促,是肺部功能衰弱且胸悶,清氣被堵塞,常常會有口水。(這也是一種透過觀察就能知道狀況的方法。)
3. 臟腑經絡九
師曰:吸而微數,此病在中焦,實也,當下之則愈,虛者不治。在上焦者其吸促,在下焦者其吸遠,此皆難治。呼吸動搖振振者,不治。
吸氣微數,此中焦盛實,肺氣不降,下之腑清而氣降,則愈矣。若中虛而吸數,此氣敗而根絕,法為不治。氣逆於上焦者,其吸促,氣陷於下焦者,其吸遠,此皆中氣之敗也,升降失職,最難治也。呼吸動搖振振者,真氣拔根,脫亡不久,此不治也。(此亦聞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老師說:吸氣時呼吸微弱且次數稍快,這種情況是病邪在中焦,而且是屬於實證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就可以痊癒;如果是虛證,就無法醫治。病邪在上焦的,吸氣會急促;在下焦的,吸氣會顯得遙遠,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。呼吸時身體會動搖震顫的,也無法醫治。
吸氣微弱且次數稍快,這是中焦的實邪過盛,導致肺氣無法下降。用瀉下的方法清除腑臟的壅滯,讓氣機下降,病就能痊癒。如果中焦虛弱而出現吸氣微弱且次數稍快,這是氣機衰敗、根本已斷,按法則無法醫治。氣機逆向上焦的,吸氣會急促;氣機下陷於下焦的,吸氣會顯得遙遠,這些都是中焦氣機衰敗的表現,升降功能失常,最難治療。呼吸時身體動搖震顫的,代表真氣脫離根本,不久就會衰竭而亡,這種情況是無法醫治的。(這也是一種聽聞呼吸就能判斷病情的方法)
4. 臟腑經絡十
師曰: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。五臟病各有所惡,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,病者素不應食,而反暴思之,必發熱也。
五臟病各有所得者愈,如肝虛得春而愈,心虛得夏而愈,燥盛得濕而愈,濕盛得燥而愈也。五臟之病,各有所惡,惡則不喜,本其所惡而反得之,則隨其所不喜而為病。如病者素不應食,是食為所惡,而反暴思之,是必臟腑之發熱也。(此問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老師說:五臟的疾病,各有適合的時機,病情得到適合的條件就能痊癒。五臟的疾病,各有厭惡的因素,如果順著它們不喜歡的因素發展,就會導致疾病。如果病人原本不該吃的東西,反而突然很想吃,一定會發熱。
五臟的疾病各有適合的時機,病情得到適合的條件就能痊癒,例如肝虛的人在春天會好轉,心虛的人在夏天會好轉,燥熱的人遇到潮濕會好轉,潮濕的人遇到乾燥會好轉。五臟的疾病,各有厭惡的因素,如果它們厭惡某個東西,就不會喜歡它,如果順著它們厭惡的東西反而得到它,就會順著它們不喜歡的方向發展而生病。例如病人原本不該吃的東西,就是他厭惡的食物,但他反而突然很想吃,這一定是臟腑發熱的表現。(這是一種詢問病人來了解病情的方法)
5. 臟腑經絡十一
夫諸病在臟,欲攻之,當隨其所得而攻之,如渴者,與豬苓湯。方在「消渴」。余皆仿此。
諸病在臟,欲攻下之,當隨其所應得而攻之。如渴者,是內有濕邪,格其君相之火,上爍肺津,應得豬苓湯,則按法與之也。余皆仿此。(此亦問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如果疾病發生在臟腑,想要治療它,應該根據它發生的原因來治療。例如,如果病人感到口渴,就給他服用豬苓湯。這個藥方記載在「消渴」篇。其他的病症,也都依照這個原則來處理。
如果疾病發生在臟腑,想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就應該根據它所對應的情況來治療。例如,如果病人感到口渴,這是因為體內有濕邪,阻礙了君火和相火的正常運行,導致火往上灼燒肺部的津液,這種情況應該給予豬苓湯,那麼就按照這個方法給予治療。其他的病症,也都依照這個原則來處理。(這也是通過詢問病人來了解病情的方法。)
6. 臟腑經絡十二
師曰:寸口脈動者,因其王時而動,假令肝王色青,四時各隨其色。肝色青而反色白,非其時色脈,皆當病。
寸口脈動者,因其旺時而動,如木旺於春,則肝脈動,火旺於夏,則心脈動,金旺於秋,則肺脈動,水旺於冬,則腎脈動,土旺於四季,則脾脈動也。動者,一氣獨旺,鼓動而有力也。脈既應時,色亦應脈,四時各隨其色。假令肝旺,則色應青,而反色白,是木衰而金賊也,凡色不應脈,皆當病也。(此望而知之、切而知之之法也)
白話文:
醫生說:寸口脈的跳動,是因為它在對應的臟腑旺盛時才跳動。例如肝臟旺盛時對應的顏色是青色,而四時的臟腑旺盛時,各自會有對應的顏色。如果肝臟的顏色是青色,反而呈現白色,就不是它應該有的時令顏色和脈象,這樣就會生病。
寸口脈的跳動,是因為它在對應的臟腑旺盛時才跳動,例如木在春天旺盛,肝脈就會跳動;火在夏天旺盛,心脈就會跳動;金在秋天旺盛,肺脈就會跳動;水在冬天旺盛,腎脈就會跳動;土在四季旺盛,脾脈就會跳動。所謂的跳動,是指某個臟腑的氣獨自旺盛,鼓動而有力。脈象既然要符合時令,顏色也要符合脈象,四時各自有其對應的顏色。例如肝臟旺盛,顏色應該是青色,反而呈現白色,就表示木衰弱而被金所剋制,凡是顏色不符合脈象的,都會生病。(這是透過觀察和把脈來判斷疾病的方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