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7)

1. 下利四

下利後脈絕,手足厥冷,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,脈不還者死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利後脈絕,手足厥冷,陽氣敗泄,危亡在目。若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,陽氣來復,可以回生,脈不還者,陽氣不復,死無望矣。

白話文:

腹瀉之後,脈搏變得微弱甚至消失,手腳冰冷,如果經過一天的時間,脈搏恢復,手腳也回暖,就表示有活下去的希望;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就表示沒有活下去的希望。

這段文字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後脈搏消失,手腳冰冷,是因為陽氣大量耗散,情況非常危急。如果經過一天的時間,脈搏能夠恢復,手腳也回暖,表示陽氣恢復,有可能起死回生。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表示陽氣沒有恢復,就沒有辦法救活了。

2. 下利五

下利,手足厥冷,無脈者,炙之不溫,若脈不還,反微喘者,死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,厥冷無脈,炙之不溫與脈不還,是純陰無陽,而反微喘者,則氣不歸根,必死無疑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,同時手腳冰冷,摸不到脈搏的人,用艾灸溫熱身體也無法感到溫暖,如果脈搏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輕微喘氣的現象,這是死症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、手腳冰冷且摸不到脈搏,用艾灸也無法溫熱身體,加上脈搏沒有恢復,這表示體內是純陰無陽的狀態,如果反而出現輕微喘氣,代表氣息無法回到根源,這種情況必定會死亡。

3. 下利六

少陰負趺陽者,為順也。

少陰,腎脈,趺陽,胃脈,胃土本克腎水,而水盛反得侮土,以土生於火而火克於水,火勝則土能剋水而少陰負,火敗則水反侮土而趺陽負。凡病皆水勝而土負,土勝而水負者,甚少也。水勝則死,土勝則生,故少陰以負趺陽為順。

仲景脈法,唐後無傳,庸工下士,開滋陰補水之門,誤世殃民,禍流千載。今海內醫書,連床累架,皆徐世勣作無賴賊時逢人輒殺者也。俗子誦之,以害生靈,醫如猛虎,人如孤豚,誠足悲傷不可說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陰脈(腎脈)如果呈現虛弱,而趺陽脈(胃脈)相對有力,這是正常的現象。

少陰脈代表腎,趺陽脈代表胃,胃屬土,本來就會剋制腎屬水。但如果水氣太盛,反而會反過來欺侮土。因為土由火所生,而火又被水所剋制。火氣旺盛時,土就能剋制水,所以少陰脈呈現虛弱;如果火氣衰敗,水就會反過來欺侮土,所以趺陽脈呈現虛弱。一般來說,生病的情況都是水氣太盛而土氣虛弱,土氣旺盛而水氣虛弱的情況非常少見。水氣太盛通常會導致死亡,土氣旺盛則有利於生存,所以少陰脈虛弱,趺陽脈有力才是順應自然的。

張仲景的脈法在唐朝之後就失傳了,庸醫和下等醫生開始提倡滋陰補水的療法,誤導世人、危害百姓,禍害遺留千年。現在國內的醫書堆積如山,這些都是徐世勣這種如同無賴強盜、見人就殺的庸醫所寫。世俗之人誦讀這些醫書,反而危害了生命。醫生如同兇猛的老虎,病人如同孤單的豬仔,實在是令人悲傷,難以言喻。

4. 下利七

下利,脈沉弦者,下重,脈大者,為未止,脈微弱數者,為欲自止,雖發熱,不死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,脈沉弦者,水寒木陷,必主下重。設脈大者,是利亡肝脾之陽,木賊土敗,利為未止。若脈微弱數者,是脾陽欲復,肝邪將退,為欲自止,雖外見發熱,然續將內斂,不至死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,如果脈象是沉而弦的,表示腹瀉時會感覺肚子墜脹沉重。如果脈象是洪大的,表示腹瀉還不會停止。如果脈象是微弱且快的,表示腹瀉將要自動停止,即使有發燒,也不會因此死亡。

這段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,如果脈象是沉而弦的,表示是體內水寒導致肝木下陷,必然會感到腹瀉時肚子墜脹沉重。如果脈象是洪大的,表示腹瀉正在耗損肝脾的陽氣,導致木氣損傷土氣衰敗,腹瀉還不會停止。如果脈象是微弱且快的,表示脾陽正在恢復,肝邪將要退去,腹瀉將要自動停止,即使外表看起來有發燒,但其實是體內陽氣要收斂,不會導致死亡。

5. 下利八

下利,脈沉而遲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熱,下利清穀者,必鬱冒汗出而解,病人必微厥,所以然者,其面戴陽,下虛故也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而脈沉遲,臟陰盛而腑陽虛也。乃其人面色少赤,身有微熱者,是微陽欲復,為陰邪所遏,鬱於皮腠,而不能透發也。然陽郁欲發,必不終陷,頃當沖透群陰,汗出而解。但微陽孤弱,未能遽出重圍,難免鬱冒昏迷,而後外達皮毛耳。方其鬱冒之時,病人必當微厥,所以然者,其面之少赤,是謂戴陽,戴陽者,陽根微弱而下虛故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,脈象沉而慢,這個人臉色稍微有點紅,身上微微發熱,腹瀉拉出沒有消化完全的食物,這種情況一定會經歷昏沉、冒汗,然後就好了。病人一定會稍微手腳冰冷,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臉色發紅是虛陽上浮的表現,是下方虛弱的緣故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而且脈象沉慢,是體內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的表現。這個人臉色稍微有點紅,身上微微發熱,是微弱的陽氣想要恢復,卻被陰邪阻擋,鬱積在皮膚肌肉之間,無法透發出來。然而陽氣鬱積想要發散,最終不會一直陷落,將會衝破重重陰氣,通過出汗而痊癒。只是微弱的陽氣孤立無援,無法立刻衝出重圍,難免會昏沉迷糊,然後才會向外到達皮膚毛孔。當他昏沉迷糊的時候,病人一定會稍微手腳冰冷,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臉上的一點點紅暈,是陽氣上浮的表現,這叫做戴陽,戴陽的意思是陽氣根基微弱,是下方虛弱的緣故。

6. 下利九

下利,有微熱而渴,脈弱者,令自愈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,有微熱而渴,是陽復矣。脈弱則木邪欲退,故令自愈。

白話文:

腹瀉,如果伴隨著輕微發熱和口渴,而且脈象虛弱的,會自行痊癒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,同時有輕微發熱和口渴,表示陽氣正在恢復。脈象虛弱則表示肝木的邪氣正在消退,所以會自行痊癒。

7. 下利十

下利,脈反弦,發熱身汗者,愈。下利,脈沉而弦者,水寒而木陷也,今弦而不沉,是乙木有升達之意,再見發熱身汗,則下陷之陽,已升於上,故愈。

白話文:

腹瀉,如果脈象反而是弦脈,並且出現發燒、身體出汗的狀況,就會痊癒。腹瀉,如果脈象是沉脈又帶弦脈,表示體內水寒而肝木氣機下陷。現在脈象是弦脈但不是沉脈,代表肝木有向上升發的趨勢,再加上出現發燒、身體出汗,表示下陷的陽氣已經升到上面,所以會痊癒。

8. 下利十一

下利,脈數,有微熱,汗出,令自愈。設脈緊,為未解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,脈數而有微熱,陽欲復也,汗出則陽氣外達,故令自愈。設脈復緊,則陰邪閉束,陽陷而不升,為未解也。

白話文:

腹瀉,脈搏跳動快速,而且有點發熱,同時有出汗,這情況會自然好轉。如果脈搏反而變得緊繃,就表示病情還沒有解除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腹瀉,脈搏跳動快而且有點發熱,是體內的陽氣想要恢復的現象,這時如果能夠出汗,就表示陽氣已經向外宣達,所以會自然痊癒。如果脈搏反而變得緊繃,就表示陰邪仍然閉塞束縛,導致陽氣下陷而不能上升,病情就還沒有解除。

9. 下利十二

下利,脈數而渴者,令自愈。設不差,必圊膿血,以有熱故也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》。下利,脈數而渴者,陽已復矣,故令自愈。設利不差,必圊膿血,以其陽復之過,而有餘熱以傷陰也。

白話文:

拉肚子,如果脈搏跳動快而且口渴,通常會自己好。如果沒好轉,一定會排出帶有膿血的糞便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。拉肚子,如果脈搏跳動快而且口渴,表示陽氣已經恢復,所以會自己好。如果拉肚子沒好,反而排出膿血,是因為陽氣恢復過度,導致餘熱傷害到陰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