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4)

1. 黃疸十二

腹滿,舌痿黃,躁不得睡,屬黃家。

土鬱不運,則病腹滿。《素問·痿論》:治痿獨取陽明,舌痿黃者,土濕脹滿,陽明上逆,君火不得下降,鬱於戊土之中,火土合邪,濕熱熏蒸,故舌痿而發黃,黃為土色而舌為心竅也。火不根水,故躁不得睡。此屬黃家也。

白話文:

腹部脹滿,舌頭萎軟且呈現黃色,煩躁不安難以入睡,這屬於黃疸的症狀。

這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氣機運行不暢,所以會腹部脹滿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痿論》說:「治療肢體萎軟無力,要從陽明經下手。」舌頭萎軟發黃,是因為脾胃濕氣太重,導致脹滿,陽明經的氣向上逆行,心火無法下行滋養腎水,鬱積在脾胃之中。火和濕邪結合在一起,濕熱向上蒸騰,所以舌頭會萎軟且呈現黃色。黃色是脾胃的顏色,而舌頭是心臟的通道。心火不能下行滋養腎水,就導致心神不寧,所以會煩躁不安難以入睡。這些都屬於黃疸的表現。

2. 黃疸十三

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,治之十日以上瘥,反劇者,為難治。

《素問·太陰陽明論》:脾者,土也,治中央,當以四時長四臟,各十八日寄治,不得獨主於時也,黃疸,太陰濕土之病,故以十八日為期。土氣未敗,治之十日以上當瘥。反劇,則土敗不應常期,故為難治。

白話文:

黃疸這種病,應該以十八天為一個療程觀察期。如果治療十天以上病情好轉,就表示可以治癒;如果反而加重,就比較難治療。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太陰陽明論》提到:脾屬於土,主宰身體中央,負責在一年四季中滋養其他四個臟腑,每個臟腑各寄治十八天,不能單獨只主導某個季節。黃疸是太陰濕土(脾)的病變,所以以十八天為觀察期。如果脾的土氣沒有衰敗,治療十天以上應該會好轉。如果反而病情加重,就表示脾的土氣已經衰敗,不能按照正常的週期恢復,所以就很難治療。

3. 黃疸十四

疸而渴者,其疸難治,疸而不渴者,其疸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,陽部,其人振寒而發熱也。

疸而渴者,濕蒸為熱,濕為陽虛,熱為火盛,泄火則損其陽,補陽則益其火,故為難治。疸而不渴者,濕多熱少,故為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病在裡,濕盛土鬱,胃氣上逆,必作嘔吐。發於陽部,其病在表,濕旺經郁,寒氣外襲,必發熱而惡寒也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人如果感到口渴,這種黃疸就比較難治療;如果黃疸病人不覺得口渴,這種黃疸就比較容易治療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陰面部位,這個人一定會想吐;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陽面部位,這個人就會發冷顫抖,然後發高燒。

黃疸病人感到口渴,是因為體內的濕氣鬱積化為熱,濕氣本身是陽虛的表現,而熱則是火氣旺盛。如果用瀉火的方式來治療,就會損傷陽氣;如果用補陽的方式來治療,又會助長火氣,所以很難治療。黃疸病人不覺得口渴,是因為體內濕氣多而熱氣少,所以比較容易治療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陰面部位,表示病邪在體內,濕氣過盛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胃氣上逆,一定會出現嘔吐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陽面部位,表示病邪在體表,濕氣旺盛阻塞經絡,寒氣從外侵襲,一定會出現發熱而且怕冷的症狀。

4. 黃疸十五

谷疸之病,寒熱不食,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,久久發黃為谷疸,茵陳蒿湯主之。

谷疸之病。濕盛而感風寒,郁其營衛,則病寒熱。濕土鬱滿,不甘飲食。食下不消,濁氣上逆,即頭目眩暈而心胸不安。久而穀氣瘀濁,化而為熱,熱流膀胱,發為谷疸。茵陳蒿湯,茵陳利水而除濕,梔、黃,瀉熱而清煩也。

茵陳蒿湯(六十四),(方見《傷寒·太陰》)

茵陳蒿(六兩),梔子(十四枚),大黃(二兩)

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茵陳,減六升,內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小便當利,尿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。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去也。

白話文:

谷疸這種病,會有發冷發熱、吃不下東西的狀況,如果勉強吃了,就會頭暈目眩、心胸煩悶不安。這種情況持續很久,身體慢慢變黃,就是谷疸,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治療。

谷疸這種病,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又感染了風寒,導致身體的營衛之氣鬱結不通,所以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。體內濕氣堆積,使脾胃脹滿,就不想吃東西。如果吃了東西卻消化不良,濁氣往上衝,就會導致頭暈目眩、心胸煩悶不安。時間久了,食物的精華無法順利運行,變得瘀滯渾濁,進而化為熱邪,熱邪流向膀胱,就形成谷疸。茵陳蒿湯這帖藥,其中的茵陳可以幫助身體利水除濕,梔子和黃芩則能瀉熱清火、解除煩躁。

茵陳蒿湯(此方在《傷寒論·太陰篇》有記載)

藥材組成: 茵陳蒿(六兩)、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二兩)

煎煮方法: 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一斗(古代容量單位),先煮茵陳蒿,煮到剩六升時,再加入梔子和大黃一起煮,煮到剩三升,濾掉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小便會變得順暢,顏色像皂角汁一樣,呈正紅色。隔天早上腹脹會減輕,黃疸會從小便排出。

5. 黃疸十六

酒疸,心中懊憹,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

酒疸,心中懊憹,或生熱痛,全是濕熱熏沖,宮城鬱塞。梔子大黃湯,梔子、香豉,清熱而除煩,枳實、大黃,瀉滿而蕩瘀也。

梔子大黃湯(六十五)

梔子(十四枚),香豉(一升),枳實(五枚),大黃(三兩)
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四升,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因為喝酒引起的黃疸,會感到心中煩悶不安,或者發熱疼痛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來治療。

這種因喝酒引起的黃疸,心中煩悶不安,或者發熱疼痛,都是因為濕熱之氣向上熏蒸,導致體內氣機鬱結不暢。梔子大黃湯裡面的梔子和香豉,可以清熱除煩;枳實和大黃,則可以消除腹脹和排除瘀滯。

梔子大黃湯(方劑編號六十五)

組成:梔子(十四枚),香豉(一升),枳實(五枚),大黃(三兩)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煮,煮至剩下四升,分三次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