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3)

1. 黃疸八

酒疸下之,久久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,其脈浮弱,雖黑微黃,故知之。

酒疸下之,敗其脾陽,久而寒水侮土,變為黑疸。木主五色,入土為黃,入水為黑,自入為青,肝木藏血,而華皮膚,水土溫燥,乙木榮達,則五氣調和,色不偏見,其一色偏呈者,一藏堙郁,而木氣不達也。下后土敗陽虧,水邪上凌,木鬱濕土之中,則見黃色,木鬱寒水之內,則見黑色,木氣自郁,則見青色。肝竅於目,目青者,肝氣抑鬱,自現其色於本經之竅也。

陽明行身之前,自面下項,面黑者,寒水風木之邪上乘戊土之位也。谷入於胃而消於脾,從土化氣,故大便色黃,正黑者,水侮木賊而土敗也。土生於火,木賊而土負,水勝則火熄,心中火位,而如啖蒜齏,寒水滅火,金氣無制,故辛味見於心家,金味辛也。木鬱血凝,不能滋榮皮膚,故皮膚枯槁,爪之不仁。

陽虛而不根於下,故脈浮弱。其色雖黑,而黑中微見黃色,故知是黃疸所變化也。

白話文:

飲酒造成的黃疸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時間久了會變成黑疸,眼睛會呈現青色,臉色會呈現黑色,心中感覺像吃蒜泥一樣不舒服,大便會呈現純黑色,皮膚會變得麻木,指甲按下去沒有感覺,脈象會浮而無力,即使膚色看起來是黑色,但仔細看還是會有一點點黃色,所以可以判斷這是黃疸變來的。

飲酒造成的黃疸,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損壞脾臟的陽氣,時間久了,寒冷的水氣會侵犯脾土,就會變成黑疸。木的顏色是多樣的,進入土則會呈現黃色,進入水則會呈現黑色,自己出現則會呈現青色,肝臟屬木,能儲藏血液,其氣色會表現在皮膚上,如果水和土能夠溫燥,肝木能順利生長,那麼五臟的氣機就會協調,顏色不會偏向任何一種,如果出現單一顏色偏重,就代表有一個臟腑氣機不暢,導致肝木不能順暢疏達。瀉下後,脾土陽氣衰敗虧虛,水邪會向上侵犯,肝木被鬱積在潮濕的土中,就會出現黃色;肝木被鬱積在寒冷的水中,就會出現黑色;肝木自己鬱結,就會出現青色。肝臟的開竅處在眼睛,眼睛發青,代表肝氣鬱結,自然會將其顏色表現在它所開竅的部位。

陽明經脈會從臉部向下延伸到頸部,臉色發黑,代表寒水和風木的邪氣侵犯了胃土的位置。食物進入胃,在脾臟消化,從土中化為氣,所以大便的顏色是黃色。大便呈現純黑色,代表水邪侵犯了木氣,導致脾土敗壞。土是由火來生的,木侵犯土則土會衰弱,水強盛則火會熄滅,心臟屬火,感覺像吃蒜泥,是寒水熄滅了心火的表現。金氣失去約束,辛味就會出現在心臟,因為金屬性為辛辣。肝木鬱結導致血液凝滯,無法滋養皮膚,所以皮膚會變得乾枯,按壓皮膚或指甲會沒有感覺。

陽氣虛弱,沒有向下紮根的力量,所以脈象會浮而無力。膚色雖然是黑色,但在黑色之中還能看到一點點黃色,所以可以知道這是由黃疸變化而來的。

2. 黃疸九

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即發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勞疸。腹如水狀,不治。

足太陽之經,起於睛明(在目內眥),上額交顛,而後行於背,太陽寒水之氣逆而不降,則額見黑色。濕氣蒸泄,則微汗出。手厥陰之經,行手心而上中指,脈動於勞宮(在手心中),足少陰之經,起小指而走足心,脈出於湧泉(在足心中),手中熱者,少陽相火之陷也,少陽與厥陰為表裡,故熱在手心,足中熱者,厥陰風木之陷也,乙木生於癸水,木陷於水,濕氣下郁,故熱在足心。日暮陽衰,寒濕下動,木火鬱陷,是以病發。

木陷於水,遏抑鼓盪,不得上達,故膀胱迫急。風木疏泄,火敗水寒,蟄藏失政,故小便自利。此名曰女勞疸,女勞之家,縱欲傷精,泄其腎肝溫氣,水寒木枯,脾敗濕作,則病黑疸。久而腹如水狀,鼓脹不消,則水木為賊,而中氣崩潰,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額頭發黑,微微出汗,手心和腳心發熱,通常在傍晚發病,感到膀胱急迫,小便卻順暢,這稱為「女勞疸」。如果腹部像積水一樣腫脹,就難以治癒。

足太陽經脈,從眼內角的睛明穴開始,向上經過額頭,交會於頭頂,然後沿著背部向下走。如果太陽寒水之氣逆行而不能下降,額頭就會出現黑色。濕氣向外蒸發散出,就會微微出汗。手厥陰經脈,從手心向上經過中指,脈搏在勞宮穴跳動;足少陰經脈,從小腳趾走至腳心,脈搏在湧泉穴跳動。手心發熱,是少陽相火下陷的表現,少陽與厥陰互為表裡,所以熱在手心。腳心發熱,是厥陰風木下陷的表現。乙木生於癸水,木氣下陷於水,濕氣在下淤積,所以熱在腳心。傍晚陽氣衰弱,寒濕向下活動,木火鬱積下陷,所以疾病發作。

木氣下陷於水,被壓制而無法向上舒展,所以膀胱感到急迫。風木疏泄,火氣衰敗而水氣寒冷,使得陽氣的潛藏功能失常,所以小便反而順暢。這種病稱為「女勞疸」,是因婦女過度勞累,縱慾傷精,耗泄腎肝的溫熱之氣,導致水寒木枯,脾氣衰敗而產生濕氣,因此會出現黑疸。如果病情拖延很久,腹部像積水一樣腫脹,鼓脹不消,就是水木互相侵蝕,使得中氣崩潰,就無法治癒了。

3. 黃疸十

師曰: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者,以病發時,火劫其汗,兩熱所得,然黃家所得,從濕得之。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

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,何遽至此?此以疸病發時,原有內熱,復以火劫其汗,兩熱相合,表裡燔蒸,肺金受傷,故致於此。然黃家所以得病,從濕得之,非從熱得,濕鬱則為熱耳。若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皮又熱,此濕熱在裡,當下之也。《靈樞·師傳》:胃中熱,則消穀,臍以上皮熱,腸中熱,則出黃如糜,臍以下皮熱,即此肚熱,熱在裡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得到黃疸病,出現發燒、煩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的症狀,是因為發病時,用火熱的方法逼迫出汗,導致體內外都有熱,兩種熱加在一起造成的。然而,黃疸病通常是從濕氣引起的。如果全身都發熱且變黃,肚子也發熱,這是熱在體內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。

得到黃疸病,出現發燒、煩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這些症狀,怎麼會這麼嚴重呢?這是因為黃疸病發作時,原本體內就有熱,又用火熱的方法逼迫出汗,兩種熱加在一起,導致體內外都像被火烤一樣,肺部受到損傷,才會變成這樣。然而,黃疸病會發生的原因,通常是因為濕氣,而不是熱氣,是濕氣鬱積才會變成熱。如果全身都發熱且變黃,肚子也發熱,這表示濕熱在體內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。《靈樞·師傳》說:胃裡有熱,就會容易消化食物;肚臍以上的皮膚發熱,表示腸道有熱,會排出像稀粥一樣黃色的東西;肚臍以下的皮膚發熱,就是這裡說的肚子發熱,表示熱在體內的意思。

4. 黃疸十一

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皆發黃。

脈沉者,水盛而木陷也。木鬱不能疏泄,則小便不利。風燥津亡,則渴欲飲水。濕熱在中,而下無泄路,凡有此證,無不發黃。

白話文:

脈象沉在底下,且口渴想喝水,小便又不順暢的人,都會出現黃疸。

脈象沉在底下,是因為體內水氣過多而導致肝木功能受阻。肝木鬱結無法疏通宣洩,就會小便不順暢。體內乾燥,津液不足,就會口渴想喝水。濕熱積聚在身體中間,又沒有向下排出的管道,凡是有這些症狀的,沒有不出現黃疸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