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
1. 卷十八
2. 內傷雜病
3.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(七章)
趺蹶、手指臂腫、轉筋、狐疝、蛔蟲,皆寒濕之病也。趺蹶之病,寒濕在足太陽之經。手指臂腫,寒濕在手太陰之臟。轉筋之病,寒濕在足厥陰之經。狐疝之病,寒濕在足少陰之經。蛔蟲之病,寒濕在足厥陰之臟。凡此五者,經臟非同,而病氣則同也。假使土燥而水暖,則五者不生矣。
白話文:
跌倒損傷、手指手臂腫脹、抽筋、狐疝、蛔蟲這五種疾病,都是因為身體受到寒濕侵襲所導致的。跌倒損傷的病症,是寒濕侵犯了足太陽膀胱經;手指手臂腫脹,是寒濕侵犯了手太陰肺臟;抽筋的病症,是寒濕侵犯了足厥陰肝經;狐疝的病症,是寒濕侵犯了足少陰腎經;蛔蟲的病症,是寒濕侵犯了足厥陰肝臟。這五種疾病,雖然侵犯的經脈或臟腑不同,但致病的原因都是一樣的,都是寒濕引起的。如果身體的脾胃功能強健,能夠運化水濕,並且陽氣充足,能夠驅散寒邪,那麼這五種疾病就不會發生了。
4. 趺蹶(一章)
5. 趺蹶一
師曰:病趺蹶,其人但能前,不能卻,刺腨入二寸,此太陽經傷也。
病趺蹶,其人但能前,不能卻者,足趺硬直,能前步而不能後移也。緣筋脈寒濕,縮急不柔,是以不能後卻。陽明行身之前,筋脈松和,則能前步,太陽行身之後,筋脈柔濡,則能後移,今能前而不能卻,是病不在前而在後,太陽經傷也。太陽之經,入膕中,貫腨內,出外踝,至小指之外側,刺腨入二寸,瀉太陽之寒濕,筋柔則能卻矣(腨,足肚也。刺腨者,合陽、承筋之間也)。
此「臟腑經絡篇」所謂濕傷於下,寒令脈急者也。
白話文:
老師說:病人跌倒損傷,導致只能向前走,不能向後退,針刺小腿肚兩寸深,這是太陽經受傷了。
病人跌倒損傷,導致只能向前走,不能向後退的原因是,腳背僵硬挺直,能向前邁步卻不能向後移動。這是因為筋脈受到寒濕侵襲,導致收縮緊繃不柔軟,所以不能向後退。陽明經運行在身體前方,筋脈鬆弛和緩,所以能向前邁步;太陽經運行在身體後方,筋脈柔順濡潤,所以能向後移動。現在只能向前走卻不能向後退,說明病不在前方而在後方,是太陽經受傷了。太陽經的路徑,進入膝膕窩,貫穿小腿肚內側,出來到外踝,直到小腳趾外側。針刺小腿肚兩寸深,是為了疏洩太陽經的寒濕,筋脈柔和了就能向後退了。(小腿肚,就是腳肚。針刺小腿肚,是在合陽穴和承筋穴之間下針。)
這就是《臟腑經絡篇》所說的,濕邪侵犯下部,寒邪使脈搏收縮急速的情況。
6. 手指臂腫(一章)
7. 手指臂腫二
病人常以手指臂腫動,此人身體瞤瞤者,藜蘆甘草湯主之。
手、指、臂者,手三陽、三陰經之所循。手之三陰,自胸走手,手之三陽,自手走頭,經氣通暢則不腫,經絡壅阻,不能流行,則氣血蓄積,結而為腫。氣壅而莫泄,故鼓鬱而為動也。動則瞤瞤振搖而不寧。此以胸有瘀濁,阻格經脈,氣道不通,故至於此。藜蘆甘草湯,藜蘆吐其瘀濁,甘草和其中氣也。
藜蘆甘草湯(百四十)
藜蘆,甘草
原方闕載。
白話文:
病人常常出現手指和手臂腫脹且會抽動的情況,這種人身體也常會肌肉跳動,可以用藜蘆甘草湯來治療。
手、手指、手臂,是手部三條陽經和三條陰經所經過的地方。手的三條陰經,從胸部走向手部;手的三條陽經,從手部走向頭部。如果經絡氣血暢通就不會腫脹,如果經絡阻塞,氣血無法正常運行,就會蓄積,結聚成腫塊。氣鬱積而無法宣洩,所以鼓脹而產生抽動。抽動就會出現肌肉跳動震顫而不寧靜的狀況。這是因為胸中有瘀滯濁氣,阻礙了經脈,導致氣道不通,才會這樣。藜蘆甘草湯,藜蘆可以吐出瘀滯濁氣,甘草可以調和體內中氣。
藜蘆甘草湯(第一百四十方)
藜蘆,甘草
原方沒有記載劑量。
8. 轉筋(一章)
9. 轉筋三
轉筋之為病,其人臂腳直,脈上下行,微弦。轉筋入腹者,雞屎白散主之。
轉筋之為病,其人臂腳硬直,不能屈伸,其脈上下直行,微帶弦象,此厥陰肝經之病也。肝主筋,筋脈得濕,則攣縮而翻轉也。轉筋入腹,則病勢劇矣。雞屎白散,瀉其濕邪,筋和而舒矣。
雞屎白散(百四十一)
雞屎白
上為散,取方寸匕,取水八合和,溫服。
白話文:
轉筋這種病,患者的手臂和腿會僵直,脈象呈現上下走向,且略帶弦的感覺。如果轉筋的狀況蔓延到腹部,就用雞屎白散來治療。
轉筋這種病,患者的手臂和腿會僵硬、伸不直,無法彎曲,脈象呈現上下直行,稍微帶有弦的感覺,這是屬於厥陰肝經的疾病。肝臟主管筋,筋脈如果受到濕邪侵襲,就會攣縮翻轉。轉筋如果蔓延到腹部,病情就相當嚴重了。雞屎白散可以排除體內的濕邪,讓筋脈恢復協調而舒展。
雞屎白散(方劑編號141)
雞屎白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平茶匙的量,用八合水調和,溫服。
10. 狐疝(一章)
11. 狐疝四
陰狐疝氣者,偏有小大,時時上下,蜘蛛散主之。
陰狐疝氣者,疝結陰囊,出沒不測,狀似妖狐也。左右二丸,偏有大小,時時上下,出入無常。此少陰厥陰兩經之病,由水寒木陷,肝氣下鬱而發。蜘蛛散,蜘蛛破瘀而消腫,桂枝疏木而升陷也。
蜘蛛散(百四十二)
蜘蛛(十四枚,熬焦),桂枝(半兩)
上二味,為散,取八分一匕,飲和,日再服。蜜丸亦可。
白話文:
陰狐疝氣這種病,有時會感覺一邊比較大,有時比較小,而且陰囊會時上時下的,用蜘蛛散這個藥方來治療。
所謂的陰狐疝氣,就是指疝氣結在陰囊裡,時而出現時而消失,讓人難以預測,看起來就像狐狸一樣狡猾。陰囊左右兩邊的睾丸,有時會感覺一邊比較大,有時又比較小,而且陰囊的位置會不時地上下移動,出入沒有一定的規律。這是因為少陰經和厥陰經這兩條經絡出了問題,是由於體內水寒,肝氣鬱結下陷所導致的。蜘蛛散這個藥方,裡面的蜘蛛可以破除瘀血、消除腫脹,桂枝可以疏通肝木、提升下陷的氣。
蜘蛛散 (第142方)
蜘蛛(14隻,烤到焦黃),桂枝(半兩)
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八分一湯匙,用溫水調和後服用,一天服用兩次。也可以將藥粉和蜂蜜做成藥丸服用。
12. 蛔蟲(三章)
13. 蛔蟲五
問曰:病腹痛,有蟲,其脈何以別之?師曰:腹中痛,其脈當沉若弦,反洪大,故有蛔蟲。
腹中痛者,腎肝之邪,水寒而木鬱也。腎脈沉,肝脈弦,是其脈當沉若弦,乃反洪大,是木鬱而生上熱也。木鬱熱閉則蟲生,故有蛔蟲也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腹痛,而且有蛔蟲,從脈象上要如何分辨呢? 醫生說:腹中疼痛,脈象應該是沉而帶有弦的感覺,如果反而變成洪大,那就是有蛔蟲的徵兆。
腹中疼痛的原因,是腎和肝的邪氣所導致,屬於水寒而肝木鬱結的情況。腎的脈象本來是沉的,肝的脈象本來是弦的,所以正常的脈象應該是沉而帶有弦的感覺。現在脈象反而變成洪大,這是因為肝木鬱結而產生上火的現象。肝木鬱結,熱氣閉塞,就會導致蛔蟲滋生,所以說是有蛔蟲。
14. 蛔蟲六
蛔蟲之為病,令人吐涎心痛,發作有時,毒藥不止,甘草粉蜜湯主之。
蛔蟲之為病,令人吐涎沫而心痛,以肝心子母之臟,氣通於心,其經夾胃口而貫膈,正由心旁,蛔者木氣所化,木鬱而上衝,故心痛也。心病則火炎而刑金,津液不布,故涎沫上湧。蛔有動止,故發作有時。毒藥不止者,但知殺蟲,而木鬱不達也。甘草粉蜜湯,甘草補土,白粉殺蟲,蜂蜜潤燥而清風,滑腸而下積也。
甘草粉蜜湯(百四十三)
甘草(二兩),粉(一兩),蜜(四兩)
上三味,以水三升,先煮甘草,取二升,去滓,內粉、蜜,攪令和,煎如薄粥,溫服一升。差即止。
白話文:
蛔蟲引起的疾病,會讓人吐口水、心痛,發作時間不固定,使用毒性藥物也無法停止。可以使用甘草粉蜜湯來治療。
蛔蟲引起的疾病,會讓人吐口水而且心痛,因為肝臟和心臟如同母子關係,肝氣會通向心臟,肝經脈絡又夾著胃口並穿過膈膜,正好從心臟旁邊經過。蛔蟲是木氣所化,木氣鬱結向上衝,所以會引起心痛。心臟有病則火氣上炎而剋制肺金,津液不能正常輸布,所以口水會向上湧出。蛔蟲有活動和停止的時候,所以發作時間不固定。使用毒性藥物無法停止,是因為只知道殺蟲,卻不知道木氣鬱結未疏通的原因。甘草粉蜜湯,用甘草補脾土,白粉殺蟲,蜂蜜潤燥並清除風邪,滑潤腸道而排除積滯。
甘草粉蜜湯
甘草(二兩),白粉(一兩),蜂蜜(四兩)
將以上三種藥材,用水三升,先煮甘草,煮到剩二升時,濾掉藥渣,加入白粉和蜂蜜,攪拌均勻,再像煮稀粥一樣煎煮,溫熱服用一升。病癒就停止服用。
15. 蛔蟲七
蛔厥者,當吐蛔,令病者靜,而復時煩,此為臟寒,蛔上入其膈,故煩,須臾復止,得食而嘔,又煩者,蛔聞食臭出,其人當自吐蛔,蛔厥者,烏梅丸主之。
此段見《傷寒·厥陰篇》。蛔厥者,有蛔蟲,而四肢厥冷,其證當見吐蛔。蛔蟲在內,令病者有時靜,而復有時煩,此因臟寒,不能安蛔。蛔蟲避寒就溫,上入其膈,故煩。蛔蟲得溫而安,須臾復止。及其得食,臟寒不能消化,隨即嘔出。嘔時氣衝蛔蟲,蛔蟲擾亂,是以又煩。
蛔聞食氣之上,隨嘔而出,故其人當自吐蛔。烏梅丸,烏梅、薑、辛,殺蛔止嘔而降沖,人參、桂、歸,補中疏木而潤燥,椒、附,暖水而溫下寒,連、柏,瀉火而清上熱也。蓋厥陰之病,水寒不能生木,木鬱而熱發,故上有燥熱而下有濕寒。烏梅丸上清燥熱而下溫濕寒,蛔厥之神方也。
烏梅丸(百四十四),(方見《傷寒》)
烏梅(三百枚),細辛(六兩),乾薑(十兩),人參(六兩),桂枝(六兩),當歸(四兩),蜀椒(四兩,去目),附子(六兩,炮),黃連(一斤),黃柏(六兩)
上十味,異搗篩,合治之,以苦酒浸烏梅一宿,去核,蒸之五升米下,飯熟,搗成泥,和藥令相得,內臼中,與蜜杵二千下,丸如梧子大,先食飲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臭等物。
白話文:
因為蛔蟲引起的厥證,應該會吐出蛔蟲。要讓病人安靜下來,但病人又會時而煩躁,這是因為體內虛寒,蛔蟲向上鑽入膈膜所致,所以會煩躁,過一會兒就會停止。如果吃到東西就想吐,又開始煩躁,那是因為蛔蟲聞到食物氣味而鑽出來,病人應該會自己吐出蛔蟲。蛔蟲引起的厥證,應該用烏梅丸來治療。
這種病症是因為體內有蛔蟲,導致四肢冰冷,應該會有吐蛔蟲的情況。蛔蟲在體內,會讓病人時而安靜,時而煩躁,這是因為體內虛寒,無法安撫蛔蟲。蛔蟲會避開寒冷而趨向溫暖,所以向上鑽入膈膜,導致煩躁。等到蛔蟲感覺溫暖後,就會安靜下來,所以煩躁會暫時停止。但當病人進食後,因為體內虛寒無法消化食物,所以會很快嘔吐出來。嘔吐時的氣體衝擊到蛔蟲,導致蛔蟲躁動不安,所以又會開始煩躁。
蛔蟲聞到食物氣味就會向上鑽,隨著嘔吐出來,所以病人應該會自己吐出蛔蟲。烏梅丸的藥物組成,其中烏梅、乾薑、細辛可以殺蟲、止嘔、降逆氣;人參、桂枝、當歸可以補養中氣、疏理肝木、滋潤燥熱;花椒、附子可以溫暖體內並驅散下焦寒邪;黃連、黃柏可以瀉火並清除上焦的熱邪。總體來說,這種病是因為厥陰的病變,體內寒冷,無法滋養肝木,導致肝木鬱滯而產生熱象,所以會有上焦燥熱、下焦濕寒的情況。烏梅丸可以清除上焦燥熱,並溫暖下焦濕寒,是治療蛔蟲引起的厥證的神效方劑。
烏梅丸(出自《傷寒論》)
藥材:烏梅(三百枚),細辛(六兩),乾薑(十兩),人參(六兩),桂枝(六兩),當歸(四兩),蜀椒(四兩,去除籽粒),附子(六兩,炮製過),黃連(一斤),黃柏(六兩)
製作方法:將以上十味藥材分別搗碎篩過,混合均勻。用苦酒浸泡烏梅一晚,去除果核,然後放入蒸熟的米飯中,與米飯一同搗成泥狀。再將藥粉加入烏梅泥中混合均勻,放入臼中,加入蜂蜜一起搗杵二千下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方法:先在飯前喝水,然後服用十丸,每日三次,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到每次二十丸。服藥期間要禁食生冷、黏膩、有腥臭味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