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5)

1. 水氣十八

問曰:病者苦水,面目身體四肢皆腫,小便不利,脈之,不言水,反言胸中痛,氣上衝咽,狀如炙肉,當微咳喘,審如師言,其脈何類?師曰:寸口脈沉而緊,沉為水,緊為寒,沉緊相摶,結在關元,始時尚微,年盛不覺,陽衰之後,營衛相干,陽損陰盛,結寒微動,腎氣上衝,咽喉塞噎,脅下急痛。醫以為留飲,而大下之,氣系不去,其病不除。

復重吐之,胃家虛煩,咽燥欲飲水,小便不利,水穀不化,面目手足浮腫。又與葶藶丸下水,當時如小差,食飲過度,腫復如前,胸脅苦痛,象若奔豚,其水揚溢,則咳喘逆。當先攻擊沖氣,令止,乃治咳,咳止,其喘自差,先治新病,病當在後。

病者苦水,面目身體四肢皆腫,小便不利,是水也,乃脈之,不言水,反言胸中痛,氣上衝咽喉,狀如炙肉,當微作咳喘,緣其寸口脈沉而緊。沉為水盛,緊為寒凝,沉緊相摶,水寒結在任脈之關元。始時病氣尚微,年方盛壯,不知覺也。及乎年邁陽衰之後,營衛俱虛,兩相干礙,是時陽損陰盛,關元之結寒微微動作,腎中陰氣隨而上衝,是以咽喉塞噎,狀如炙肉。水寒木鬱,故脅下急痛。

醫不知是結寒,以為留飲,而大下之,寒氣維繫而不去,其病不能除也。復重吐之,以傷胃氣,胃逆而生虛煩,咽燥而欲飲水。其小便不利,前無滲泄之路,而水穀陳宿,不能腐化,水溢經絡,是以面目手足浮腫。醫又與葶藶丸下水,積水初下,當時如小差,遇食飲過度,傷其脾胃,水氣氾濫,腫復如前。風木鬱沖,胸脅苦痛,象若奔豚升突。

其水邪上騰,揚溢胸膈,壅其肺氣,故咳嗽喘逆俱作。治法當先攻擊沖氣,令止,乃後治咳,咳止,其喘自差。先治其沖氣之新病,咳喘之病,當在後也。(腎肝沖氣,因於下有結寒,當以溫暖腎肝之藥下其沖氣)

白話文:

有人問說:病人覺得身體積水,臉、眼睛、身體、四肢都腫脹,小便不順暢。我把脈後,明明是水腫,卻沒診斷出是水的問題,反而說他胸口痛、氣往上衝到喉嚨,感覺像被火燙過的肉一樣,還會輕微咳嗽、喘氣。如果像你說的這樣,那他的脈象會是什麼樣子?

我說:他的寸口脈摸起來是沉而緊的。沉脈代表體內有水,緊脈代表有寒。沉脈和緊脈這兩種脈象交織在一起,就表示寒水凝結在關元穴附近。剛開始病症還很輕微,年輕力壯時可能不會察覺。等到年紀大了,陽氣衰退後,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都變差,互相干擾,造成陽氣虛損,陰氣增盛,關元穴附近的寒氣就開始微微作動,腎氣也跟著往上衝,所以會覺得喉嚨塞住、像被火燙過一樣。因為寒氣和水氣阻礙了肝氣的運行,所以肋骨下方會感到急痛。

醫生誤以為是體內有停滯的痰飲,所以用瀉藥猛攻,但寒氣卻無法去除,病當然就好不了。接著又用催吐的方式,反而傷害了胃氣,導致胃氣虛弱而煩躁,口乾想喝水。小便依舊不順暢,體內沒有排泄的通道,積存在體內的水穀無法消化,水液外溢到身體組織,所以臉、眼睛、手腳才會浮腫。醫生又用葶藶丸來排除體內的水,雖然當時症狀好像有稍微好轉,但因為飲食過量,傷到了脾胃,導致水氣再次氾濫,腫脹又恢復原狀。這時,肝氣被寒氣阻礙而上衝,造成胸部和肋骨下方疼痛,感覺像有東西在肚子裡亂竄。

體內的水氣往上跑,侵犯到胸腔,阻礙了肺氣的運行,所以才會咳嗽、喘不過氣。治療的方法應該先處理上衝的氣,讓它平靜下來,然後再治療咳嗽,咳嗽止住了,喘自然就會好。要先治療這個上衝的氣這種新發生的病症,咳嗽、喘氣這些問題可以之後再處理。

病人覺得身體積水,臉、眼睛、身體、四肢都腫脹,小便不順暢,這的確是水腫。我把脈,但脈象卻沒有直接顯示是水腫,反而顯示胸口疼痛,氣往上衝到喉嚨,感覺像被火燙過的肉一樣,還會輕微咳嗽、喘氣,這是因為他的寸口脈是沉而緊的。沉脈代表體內水氣旺盛,緊脈代表體內有寒氣凝結。沉脈和緊脈交織在一起,表示水和寒氣凝結在任脈的關元穴。剛開始病症還很輕微,年輕力壯時可能不會察覺。等到年紀大了,陽氣衰退後,身體的營養和防禦功能都變差,互相干擾,這時候陽氣虛損,陰氣增盛,關元穴附近的寒氣就會微微作動,腎中的陰氣也跟著往上衝,所以會覺得喉嚨塞住、像被火燙過一樣。因為寒氣和水氣阻礙了肝氣的運行,所以肋骨下方會感到急痛。

醫生不知道這是寒氣凝結所造成的,誤以為是體內有停滯的痰飲,所以用瀉藥猛攻,但寒氣卻無法去除,病當然也好不了。接著又用催吐的方式,傷害了胃氣,導致胃氣虛弱而煩躁,口乾想喝水。因為小便不順暢,沒有排泄的通道,積存在體內的水穀無法消化,水液外溢到身體組織,所以臉、眼睛、手腳才會浮腫。醫生又用葶藶丸來排除體內的水,剛開始水排出,當時症狀好像有稍微好轉,但因為飲食過量,傷到了脾胃,導致水氣再次氾濫,腫脹又恢復原狀。風氣和木氣被寒氣阻礙而上衝,造成胸部和肋骨下方疼痛,感覺像有東西在肚子裡亂竄。

體內的水邪往上湧,侵犯到胸腔,阻礙了肺氣的運行,所以才會咳嗽、喘不過氣。治療方法應該先處理上衝的氣,讓它平靜下來,然後再治療咳嗽,咳嗽止住了,喘自然就會好。要先治療這個上衝的氣這種新發生的病症,咳嗽、喘氣這些問題可以之後再處理。(腎和肝的氣上衝,是因為下焦有寒氣凝結,所以應該用溫補腎肝的藥來降下上衝的氣。)

2. 水氣十九

師曰:寸口脈沉而遲,沉則為水,遲則為寒,寒水相摶,趺陽脈伏,水穀不化,脾氣衰則鶩溏,胃氣衰則身腫,少陽脈卑,少陰脈細,男子則小便不利,婦人則經水不通,經為血,血不利則為水,名曰血分。

寸口脈沉而遲,沉則陰盛而為水,遲則陽虛而為寒,寒水相摶,陰盛陽奔,故趺陽脈伏,水穀不化。太陰主內,脾氣衰則濕旺而鶩溏,陽明主外,胃氣衰則陽敗而身腫,於是少陽之脈卑,相火虛而形於左關,少陰之脈細,寒水旺而現於尺中。寒氣下凝,男子得此,則小便不利,婦人得此,則經水不通。

經水為血,血原於腎而藏於肝,水暖木榮,則血流而水利,水寒木鬱,則血瘀而水凝。緣血中溫氣,實胎君火,火敗血瘀,水病必作,故經脈不利則為水。寸口主血,此以血分之寒而病水,根起於下焦者也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寸口脈摸起來沉在底下又跳得慢,脈沉表示體內有水,脈慢表示體內有寒,寒水互相影響,導致足背動脈摸不到,食物消化不了。脾氣衰弱就會拉肚子,胃氣衰弱就會全身浮腫。少陽脈微弱,少陰脈細微,男性會小便不順暢,女性則月經不來,因為月經本來就是血,血流不暢就會變成水,這叫做血分病。

寸口脈沉又慢,脈沉表示陰氣旺盛而導致體內有水,脈慢表示陽氣虛弱而導致體內有寒,寒水互相影響,陰氣過盛導致陽氣虛脫,所以足背動脈摸不到,食物也消化不了。太陰經主內,脾氣衰弱導致濕氣旺盛而拉肚子,陽明經主外,胃氣衰弱導致陽氣衰敗而全身浮腫。這時少陽脈會微弱,虛火會出現在左關脈的位置,少陰脈會細微,寒水旺盛會出現在尺脈的位置。寒氣向下凝聚,男性得到這種病就會小便不順暢,女性得到這種病就會月經不來。

月經就是血,血的根源在腎,儲藏在肝,水溫暖使肝木生長茂盛,血就能順利流動,小便也會順暢;水寒冷使肝木鬱結,血就會瘀滯,水也會凝結。因為血中的溫熱之氣,實際上是腎中的陽氣,陽氣衰敗,血就會瘀滯,水病一定會發生,所以經脈不通暢就會形成水腫。寸口脈主要反映血的情況,這裡是因為血分的寒邪而導致水病,病根是從下焦開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