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3)

1. 咳嗽上氣十一

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,射干麻黃湯主之。

風寒外閉,肺氣鬱阻,逆沖咽喉,瀉之不及,以致呼吸堵塞,聲如水雞。此緣陽衰土濕,中氣不運,一感外邪,裡氣愈郁,胃土上逆,肺無降路,而皮毛既闔,不得外泄,是以逆行上竅,沖塞如此。射干麻黃,射干、紫菀、款冬、五味、細辛生薑半夏,下衝逆而破壅塞,大棗補土而養脾精,麻黃髮汗而瀉表寒也。(此即傷風齁喘之證。)

射干麻黃湯(百十七)

射干(十二枚),紫菀(三兩),款冬(三兩),五味(半升),細辛(三兩),生薑(四兩),半夏(半升),大棗(七枚),麻黃(四兩)

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麻黃兩沸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2. 咳嗽上氣十二

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者,麥門冬湯主之。

土虛胃逆,相火莫降,刑剋辛金,肺氣逆沖,上竅壅塞,故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。麥門冬湯,甘、棗、參、粳,補中而化氣,麥冬、半夏,清金而降逆也。

麥門冬湯(百十八)

麥門冬(七升),半夏(一升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三合),大棗(十二枚)

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溫服一升,日三夜一服。

3. 咳嗽上氣十三

咳逆上氣,時時唾濁,但坐不得眠,皂莢丸主之。

咳逆上氣,時時唾濁,但能坐而不得眠,此肺氣之壅閉也。皂莢丸,利氣而破壅,故能主之。

皂莢丸(百十九)

皂莢(八兩,刮去皮,用酥炙)

上一味,末之,蜜丸梧子大,以棗膏和藥,服三丸,日三夜一服。

4. 附方

千金生薑甘草湯(八),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。

生薑(五兩),甘草(四兩),人參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
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千金炙甘草湯(九),(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)

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溫溫液液者。方在「虛勞」。

外臺桔梗白散(十),(方見《傷寒·太陽》),治咳而胸滿,振寒脈數,咽乾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久久吐膿如米粥者,為肺癰。

桔梗(三分),貝母(三分),巴豆(一分,去皮,熬,研如脂)

上三味,為散,強人飲服半錢匕,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者,吐膿,在膈下者,瀉出。若下多不止,飲冷水一杯,即定。

肺癰,胸脹滿,一身面目浮腫,鼻塞,清涕出,不聞香臭酸辛,咳逆上氣,喘鳴迫塞,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。(此條系黃氏所缺,依《要略》本補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