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四 (5)
卷十四 (5)
1. 痰飲咳嗽三十四
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胸滿者,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,以治其咳滿。
服桂苓五味甘草後,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嗽而胸滿者,乙木雖降,而辛金更逆也。用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乾薑、細辛,利肺而降逆,以治其咳滿也。
苓甘五味姜辛湯(百六)
茯苓(四兩),五味(半升),甘草(三兩),乾薑(三兩),細辛(三兩)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如果氣往上衝的感覺減弱了,反而咳嗽更嚴重,胸部也感到脹滿,這時候可以使用「桂苓五味甘草湯」去除桂枝,加入乾薑和細辛來治療咳嗽和胸滿的症狀。
如果服用「桂苓五味甘草湯」後,氣往上衝的感覺雖然減弱了,但反而咳嗽更嚴重,胸部也感到脹滿,這表示雖然肝木之氣下降了,但肺金之氣反而更加上逆。此時應使用「桂苓五味甘草湯」去除桂枝,加入乾薑和細辛,用來疏通肺氣,使其下降,以治療咳嗽和胸滿的症狀。
苓甘五味姜辛湯
組成:
- 茯苓(四兩)
- 五味子(半升)
- 甘草(三兩)
- 乾薑(三兩)
- 細辛(三兩)
製法:
將以上五味藥材加入八升水,煮到剩下三升,濾掉藥渣,溫服半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2. 痰飲咳嗽三十五
咳滿即止,而更復渴,沖氣復發者,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,服之當遂渴,而渴反止者,為支飲也,支飲者,法當冒,冒者必嘔,嘔者復內半夏,以去其水。
服苓甘五味姜辛後,咳滿即止。設其更覺發渴,沖氣復發者,以細辛乾薑,本為熱藥,服之熱傷肺津,應當遂時作渴,津亡燥動,風木乃發。若渴反止者,此為支飲內停也。支飲格其陽氣,法當昏冒。冒者胃氣升逆,必作嘔吐。嘔者復內半夏,以去其水飲,而止嘔吐也。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湯(百七)
茯苓(四兩),甘草(三兩),五味(半升),乾薑(三兩),細辛(三兩),半夏(半升)
上六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咳嗽胸悶的症狀如果停止了,卻又開始覺得口渴,而且有氣往上衝的感覺再次出現,這是因為先前服用的細辛、乾薑屬於熱性藥物的關係。正常來說,服用熱性藥物應該會持續口渴,如果口渴反而停止了,這就是支飲。支飲的處理方式,應該會出現昏冒的感覺,昏冒就會想吐,想吐就應該再服用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飲。
之前服用茯苓、甘草、五味子、乾薑、細辛後,咳嗽胸悶的症狀已經停止。如果之後又開始覺得口渴,氣往上衝的感覺再次出現,這是因為細辛、乾薑本身就是熱性藥物,服用後會使肺部的津液受到損傷,正常應該會持續感到口渴,津液耗損導致燥熱,內風也會因此產生。如果口渴反而停止了,這就是支飲停留在體內。支飲會阻礙陽氣運行,所以應該會覺得昏冒。昏冒時胃氣會上逆,所以一定會想吐。想吐就應該再服用半夏,來去除體內的水飲,進而停止嘔吐。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湯
組成:茯苓(四兩)、甘草(三兩)、五味子(半升)、乾薑(三兩)、細辛(三兩)、半夏(半升)
製法:將以上六味藥材,加入八升水,煎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,溫服半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3. 痰飲咳嗽三十六
水去嘔止,其人形腫者,加杏仁主之。其證應內麻黃,以其人遂痹,故不內之。若逆而內之者,必厥。所以然者,以其人血虛,麻黃髮其陽故也。眉批:似宜用青龍,卻不敢用麻黃,故仿小青龍,去麻、桂、白芍,而加苓、杏。
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後,水去嘔止,其人形腫者,此衛氣之郁,宜加杏仁,利肺壅而瀉衛郁。腫家應用麻黃,以瀉衛氣,以其人服小青龍後,陽隨汗泄,手足麻痹,故不內之。若逆而內之者,必手足厥冷。所以然者,以汗瀉血中溫氣,其人陰中之陽已虛,麻黃復瀉其血中之陽氣故也。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(百八)
細辛(三兩),甘草(三兩),五味(半升),乾薑(三兩),茯苓(四兩),半夏(半升),杏仁(半升,去皮)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水液排出後,嘔吐會停止,如果這個人身體浮腫,要加上杏仁來治療。這個病症本來應該使用麻黃,但因為這個人已經出現麻痺的狀況,所以不使用麻黃。如果強行使用麻黃,一定會導致手腳冰冷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這個人氣血虛弱,而麻黃會發散陽氣。眉批:這個情況看起來應該用青龍湯,但又不敢用麻黃,所以模仿小青龍湯,去掉麻黃、桂枝、白芍,而加上茯苓和杏仁。
服用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湯後,水液排出、嘔吐停止,如果這個人身體浮腫,這是衛氣鬱滯的表現,應該加上杏仁,來疏通肺氣阻塞並疏洩衛氣鬱滯。一般浮腫的病症應該使用麻黃來疏洩衛氣,但因為這個人服用小青龍湯後,陽氣隨著汗液流失,導致手腳麻木,所以不能使用麻黃。如果強行使用麻黃,一定會導致手腳冰冷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汗液排出消耗了血液中的溫熱之氣,而這個人體內的陰中陽氣已經虛弱,麻黃又會進一步消耗血液中的陽氣。
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杏仁湯 (方劑編號一百零八)
細辛(三兩),甘草(三兩),五味子(半升),乾薑(三兩),茯苓(四兩),半夏(半升),杏仁(半升,去皮)
將以上七味藥材,用水一斗煎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,溫服半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
4. 痰飲咳嗽三十七
若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,加大黃以利之。
服小青龍後,其面翕熱如醉,此胃熱上衝,熏蒸其面。若服苓甘五味姜辛半杏之後,此證猶存,宜加大黃以利之,則胃熱清矣。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(百九)
茯苓(四兩),甘草(三兩,炙),五味(半升),乾薑(三兩),細辛(三兩),半夏(半升,洗),杏仁(半升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)
上八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半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如果臉色發熱像喝醉酒一樣,這是因為胃裡的熱氣向上衝,薰蒸到臉上,應該用大黃來通利腸胃,讓熱氣排出。
如果服用小青龍湯後,臉部仍然發熱像喝醉酒一樣,這也是胃熱往上衝,薰蒸臉部的緣故。如果服用苓甘五味姜辛半杏湯後,這種情況還是存在,就應該加大黃來通利腸胃,這樣就能清除胃裡的熱氣。
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(第一百九個方劑)
配方組成: 茯苓(四兩),甘草(三兩,炙過),五味子(半升),乾薑(三兩),細辛(三兩),半夏(半升,洗過),杏仁(半升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)
服用方法: 將以上八味藥材,用水一斗煎煮,煮到剩下三升,濾掉藥渣,溫熱服用半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5. 附方
外臺茯苓飲(七),眉批:《外臺秘要》,唐·王燾撰,方多古人秘方,與《千金》並傳,可備採擇。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,自吐出水後,心胸間虛,氣滿,不能食,消痰氣,令能食。
茯苓(三兩),人參(三兩),白朮(三兩),枳實(二兩),橘皮(二兩半),生薑(四兩)
上六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八合,分溫三服,如人行八九里進之。
白話文:
《外臺茯苓飲》(七)
這出自唐代王燾所撰寫的《外臺秘要》,這本書收錄了很多古代的秘方,和《千金方》齊名,可以參考選用。
這個方子是治療胸口有積存的痰液和宿水,自己吐出水後,胸口會感到空虛,氣脹滿悶,吃不下東西,這個方子能消除痰氣,使人恢復食慾。
藥方組成:茯苓(三兩)、人參(三兩)、白朮(三兩)、枳實(二兩)、橘皮(二兩半)、生薑(四兩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,煎煮到剩下一升八合,分三次溫服。大約走八九里路後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