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4)

1. 痰飲二十三

卒嘔吐,心下痞,膈間有水,眩悸者,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

卒然嘔吐,心下痞悶,膈間有水,頭眩心悸者,小半夏茯苓湯生薑、半夏,降逆而止嘔,茯苓泄水而消滿也。

小半夏加茯苓湯(百一)

半夏(一升),生薑(半斤),茯苓(四兩)

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一升五合,分溫再服。

2. 痰飲二十四

心下有支飲,其人苦冒眩,澤瀉湯主之。

飲停心下,陽不歸根,升浮旋轉,則生冒眩。此由土敗水侮,故支飲上停。澤瀉湯,白朮補中而燥土,澤瀉利水而排飲也。

澤瀉湯(百二)

澤瀉(五兩),白朮(二兩)

上二味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溫再服。

3. 痰飲二十五

嘔家本渴,渴者為欲解,今反不渴,心下有支飲故也,小半夏湯主之。

嘔家津傷燥動,本當發渴,渴者為飲去而欲解也。今嘔吐之後,反不作渴,此心下有支飲,阻格君相之火,逆刑肺金,是以作渴,渴而飲水,不能消受,是以作嘔,新水雖吐,而支飲未去,是以嘔後不渴。小半夏湯半夏生薑,降沖逆而排水飲也。

小半夏湯(百三)

半夏(一升),生薑(半斤)

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一升半,分溫再服。

4. 痰飲二十六

先渴後嘔,為水停心下,此屬飲家,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

水停心下,火升作渴。飲而新水又停,是以作嘔。

5. 痰飲二十七

支飲胸滿者,厚朴大黃湯主之。

支飲居膽肺之部,清氣鬱阻,胸膈壅滿,此胃土堙塞,絕其降路也。厚朴大黃湯,枳、樸,降逆而消滿,大黃瀉胃而通瘀也。

厚朴大黃湯(百四),(此即小承氣湯,而分量不同)

厚朴(一尺),枳實(四枚),大黃(六兩)

上三味,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再服。

6. 痰飲二十八

支飲不得息,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。方見「肺癰」。

支飲壅阻,肺氣不得布息,葶藶大棗瀉肺湯,葶藶瀉濕而利肺氣,大棗補土而保脾精也。

7. 痰飲咳嗽二十九

咳家,其脈弦,為有水,十棗湯主之。

咳家脈弦,此為有水,緣濕旺木鬱,是以脈弦,疏泄不行,是以有水。宜十棗湯,補土而瀉水也。

8. 痰飲咳嗽三十

夫有支飲家,咳煩胸中痛者,不卒死,至一百日或一歲,宜十棗湯

咳煩胸痛者,支飲阻格,膽肺不降也。其病雖久,而支飲未去,猶宜十棗湯也。

9. 痰飲咳嗽三十一

久咳數歲,其脈弱者,可治,實大數者,死,其脈虛者,必苦冒,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,治屬飲家。

久咳數歲,是肺胃之常逆也。其脈弱者,土金未敗,猶為可治。實大數者,肺胃上逆,陽氣絕根,土敗於甲木,金敗於相火,是以死也。其脈虛者,必苦昏冒,以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,格其陽氣故也。治法屬之飲家。

10. 痰飲咳嗽三十二

咳逆倚息不得臥,小青龍湯主之。

咳嗽氣逆,倚物布息,不得眠臥,此支飲在膈,氣阻而不降也。小青龍湯麻黃、桂、芍,發汗而泄水,五味、薑、辛,下氣而止咳,甘草半夏,補中而降逆也。

11. 痰飲咳嗽三十三

青龍湯下已,多唾,口燥,寸脈沉,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小腹上衝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覆冒者,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其氣衝。

青龍湯服下之後,若多唾,口燥,寸脈沉而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少腹上衝胸咽,是汗後陽亡而風木鬱沖也。傷寒汗後陽亡,土濕水寒,木鬱風動,則發奔豚,此亦奔豚之大意也。多唾口燥者,風木耗津而肺氣上熏也。寸沉而尺微,上下之陽俱虛也。手足厥逆,土敗而四肢失溫也。

氣從少腹上衝胸咽,風木之上奔也。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陽明循面下行,風木鬱沖,陽明逆行,故面熱,升已而降,則流於陰股。手足痹者,汗泄血中溫氣,經絡閉塞而不行也。小便難者,土濕木鬱,不能疏泄也。時覆冒者,飲阻陽氣,升浮無根也。此宜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其沖氣,茯苓、桂枝,瀉水而下乙木之沖,甘草,五味,培土而降辛金之逆也。

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(百五)

茯苓(四兩),桂枝(四兩,去皮),五味(半升),甘草(三兩,炙)

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