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七 (4)
卷七 (4)
1. 虛勞十一
虛勞裡急,悸,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
裡急者,乙木鬱陷,迫急而不和也。木性喜達,鬱而欲發,生氣不遂,衝突擊撞,是以腹痛。肝主筋,諸筋皆聚於節,生氣失政,筋節不暢,故四肢痠疼。膽氣上逆,胸肋壅塞,肝脈上行,升路郁阻,風木振搖,故心下悸動。子半陽生,木氣萌櫱,而生意郁陷,不能上達,則欲動而夢交接,益以風木疏泄,是以精遺。風燥亡津,肺府枯槁,故咽乾口燥。
風木善泄,肺金失斂,故血衄鼻竅。手之三陽,足之三陰,陷而不升,故手足煩熱(手之三陽不升,則陽中之陽陷於陰中,足之三陰不升,則陰中之陽陷於陰中,故手足煩熱)。此以中氣虛敗,風木下陷而相火上逆也。小建中湯,膠飴、甘、棗,補脾精而緩裡急,薑、桂、芍藥,達木鬱而清風火也。
小建中湯,三十四(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)
桂枝(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三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膠飴(一升)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內膠飴,更上微火消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嘔家不可用此湯,以甜故也。
白話文:
虛勞導致肚子裡急迫疼痛、心悸、流鼻血、腹部疼痛、做夢遺精、四肢痠痛、手腳煩熱、咽喉乾燥口渴,可用小建中湯來治療。
所謂的「裡急」,是因為肝木之氣鬱結下陷,迫使腸胃急迫而不調和。木的本性是喜歡舒展條達,鬱結就想往外發散,生發之氣無法順暢,就會互相衝撞,所以引起腹痛。肝主導筋,全身的筋都聚集在關節處,生發之氣失去正常運作,筋絡關節就不通暢,因此四肢會痠痛。膽氣上逆,導致胸肋部堵塞,肝脈向上運行,上升的通道受阻,風木之氣震盪搖動,所以心下會悸動。在子時陽氣開始萌生,木氣也開始發芽生長,但生機卻鬱結下陷,無法向上通達,就會產生慾望而夢見交合,加上風木之氣疏泄,所以會遺精。風邪燥熱耗損津液,導致肺部乾枯,因此會咽喉乾燥口渴。
風木之氣容易疏泄,肺金之氣失去收斂,所以會從鼻子流鼻血。手的陽經,腳的陰經,氣機都下陷而無法上升,所以會手腳煩熱(手的陽經之氣不上升,導致陽中之陽下陷於陰中,腳的陰經之氣不上升,導致陰中之陽下陷於陰中,所以手腳煩熱)。這是由於中焦脾胃之氣虛弱衰敗,風木之氣下陷,而相火之氣上逆的緣故。小建中湯使用膠飴、甘草、大棗,是為了補養脾精,緩和裡急的症狀;生薑、桂枝、芍藥,是為了疏通肝木的鬱結,清除風火。
小建中湯,方子出自《傷寒論·少陽篇》。
藥材組成:桂枝(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三兩,炙烤過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膠飴(一升)。
製法:以上六味藥材,加入七升水煎煮,取三升藥液,去除藥渣,加入膠飴,再用小火慢慢熬煮融化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有嘔吐症狀的人不適合服用此藥湯,因為它味道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