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2)

1. 黃疸八

酒疸下之,久久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,其脈浮弱,雖黑微黃,故知之。

酒疸下之,敗其脾陽,久而寒水侮土,變為黑疸。木主五色,入土為黃,入水為黑,自入為青,肝木藏血,而華皮膚,水土溫燥,乙木榮達,則五氣調和,色不偏見,其一色偏呈者,一藏堙郁,而木氣不達也。下后土敗陽虧,水邪上凌,木鬱濕土之中,則見黃色,木鬱寒水之內,則見黑色,木氣自郁,則見青色。肝竅於目,目青者,肝氣抑鬱,自現其色於本經之竅也。

陽明行身之前,自面下項,面黑者,寒水風木之邪上乘戊土之位也。谷入於胃而消於脾,從土化氣,故大便色黃,正黑者,水侮木賊而土敗也。土生於火,木賊而土負,水勝則火熄,心中火位,而如啖蒜齏,寒水滅火,金氣無制,故辛味見於心家,金味辛也。木鬱血凝,不能滋榮皮膚,故皮膚枯槁,爪之不仁。

陽虛而不根於下,故脈浮弱。其色雖黑,而黑中微見黃色,故知是黃疸所變化也。

白話文:

飲酒造成的黃疸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時間久了會變成黑疸,眼睛會呈現青色,臉色會呈現黑色,心中感覺像吃蒜泥一樣不舒服,大便會呈現純黑色,皮膚會變得麻木,指甲按下去沒有感覺,脈象會浮而無力,即使膚色看起來是黑色,但仔細看還是會有一點點黃色,所以可以判斷這是黃疸變來的。

飲酒造成的黃疸,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損壞脾臟的陽氣,時間久了,寒冷的水氣會侵犯脾土,就會變成黑疸。木的顏色是多樣的,進入土則會呈現黃色,進入水則會呈現黑色,自己出現則會呈現青色,肝臟屬木,能儲藏血液,其氣色會表現在皮膚上,如果水和土能夠溫燥,肝木能順利生長,那麼五臟的氣機就會協調,顏色不會偏向任何一種,如果出現單一顏色偏重,就代表有一個臟腑氣機不暢,導致肝木不能順暢疏達。瀉下後,脾土陽氣衰敗虧虛,水邪會向上侵犯,肝木被鬱積在潮濕的土中,就會出現黃色;肝木被鬱積在寒冷的水中,就會出現黑色;肝木自己鬱結,就會出現青色。肝臟的開竅處在眼睛,眼睛發青,代表肝氣鬱結,自然會將其顏色表現在它所開竅的部位。

陽明經脈會從臉部向下延伸到頸部,臉色發黑,代表寒水和風木的邪氣侵犯了胃土的位置。食物進入胃,在脾臟消化,從土中化為氣,所以大便的顏色是黃色。大便呈現純黑色,代表水邪侵犯了木氣,導致脾土敗壞。土是由火來生的,木侵犯土則土會衰弱,水強盛則火會熄滅,心臟屬火,感覺像吃蒜泥,是寒水熄滅了心火的表現。金氣失去約束,辛味就會出現在心臟,因為金屬性為辛辣。肝木鬱結導致血液凝滯,無法滋養皮膚,所以皮膚會變得乾枯,按壓皮膚或指甲會沒有感覺。

陽氣虛弱,沒有向下紮根的力量,所以脈象會浮而無力。膚色雖然是黑色,但在黑色之中還能看到一點點黃色,所以可以知道這是由黃疸變化而來的。

2. 黃疸九

額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熱,薄暮即發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勞疸。腹如水狀,不治。

足太陽之經,起於睛明(在目內眥),上額交顛,而後行於背,太陽寒水之氣逆而不降,則額見黑色。濕氣蒸泄,則微汗出。手厥陰之經,行手心而上中指,脈動於勞宮(在手心中),足少陰之經,起小指而走足心,脈出於湧泉(在足心中),手中熱者,少陽相火之陷也,少陽與厥陰為表裡,故熱在手心,足中熱者,厥陰風木之陷也,乙木生於癸水,木陷於水,濕氣下郁,故熱在足心。日暮陽衰,寒濕下動,木火鬱陷,是以病發。

木陷於水,遏抑鼓盪,不得上達,故膀胱迫急。風木疏泄,火敗水寒,蟄藏失政,故小便自利。此名曰女勞疸,女勞之家,縱欲傷精,泄其腎肝溫氣,水寒木枯,脾敗濕作,則病黑疸。久而腹如水狀,鼓脹不消,則水木為賊,而中氣崩潰,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額頭發黑,微微出汗,手心和腳心發熱,通常在傍晚發病,感到膀胱急迫,小便卻順暢,這稱為「女勞疸」。如果腹部像積水一樣腫脹,就難以治癒。

足太陽經脈,從眼內角的睛明穴開始,向上經過額頭,交會於頭頂,然後沿著背部向下走。如果太陽寒水之氣逆行而不能下降,額頭就會出現黑色。濕氣向外蒸發散出,就會微微出汗。手厥陰經脈,從手心向上經過中指,脈搏在勞宮穴跳動;足少陰經脈,從小腳趾走至腳心,脈搏在湧泉穴跳動。手心發熱,是少陽相火下陷的表現,少陽與厥陰互為表裡,所以熱在手心。腳心發熱,是厥陰風木下陷的表現。乙木生於癸水,木氣下陷於水,濕氣在下淤積,所以熱在腳心。傍晚陽氣衰弱,寒濕向下活動,木火鬱積下陷,所以疾病發作。

木氣下陷於水,被壓制而無法向上舒展,所以膀胱感到急迫。風木疏泄,火氣衰敗而水氣寒冷,使得陽氣的潛藏功能失常,所以小便反而順暢。這種病稱為「女勞疸」,是因婦女過度勞累,縱慾傷精,耗泄腎肝的溫熱之氣,導致水寒木枯,脾氣衰敗而產生濕氣,因此會出現黑疸。如果病情拖延很久,腹部像積水一樣腫脹,鼓脹不消,就是水木互相侵蝕,使得中氣崩潰,就無法治癒了。

3. 黃疸十

師曰: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者,以病發時,火劫其汗,兩熱所得,然黃家所得,從濕得之。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

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,何遽至此?此以疸病發時,原有內熱,復以火劫其汗,兩熱相合,表裡燔蒸,肺金受傷,故致於此。然黃家所以得病,從濕得之,非從熱得,濕鬱則為熱耳。若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皮又熱,此濕熱在裡,當下之也。《靈樞·師傳》:胃中熱,則消穀,臍以上皮熱,腸中熱,則出黃如糜,臍以下皮熱,即此肚熱,熱在裡之義也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得到黃疸病,出現發燒、煩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的症狀,是因為發病時,用火熱的方法逼迫出汗,導致體內外都有熱,兩種熱加在一起造成的。然而,黃疸病通常是從濕氣引起的。如果全身都發熱且變黃,肚子也發熱,這是熱在體內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。

得到黃疸病,出現發燒、煩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這些症狀,怎麼會這麼嚴重呢?這是因為黃疸病發作時,原本體內就有熱,又用火熱的方法逼迫出汗,兩種熱加在一起,導致體內外都像被火烤一樣,肺部受到損傷,才會變成這樣。然而,黃疸病會發生的原因,通常是因為濕氣,而不是熱氣,是濕氣鬱積才會變成熱。如果全身都發熱且變黃,肚子也發熱,這表示濕熱在體內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。《靈樞·師傳》說:胃裡有熱,就會容易消化食物;肚臍以上的皮膚發熱,表示腸道有熱,會排出像稀粥一樣黃色的東西;肚臍以下的皮膚發熱,就是這裡說的肚子發熱,表示熱在體內的意思。

4. 黃疸十一

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皆發黃。

脈沉者,水盛而木陷也。木鬱不能疏泄,則小便不利。風燥津亡,則渴欲飲水。濕熱在中,而下無泄路,凡有此證,無不發黃。

白話文:

脈象沉在底下,且口渴想喝水,小便又不順暢的人,都會出現黃疸。

脈象沉在底下,是因為體內水氣過多而導致肝木功能受阻。肝木鬱結無法疏通宣洩,就會小便不順暢。體內乾燥,津液不足,就會口渴想喝水。濕熱積聚在身體中間,又沒有向下排出的管道,凡是有這些症狀的,沒有不出現黃疸的。

5. 黃疸十二

腹滿,舌痿黃,躁不得睡,屬黃家。

土鬱不運,則病腹滿。《素問·痿論》:治痿獨取陽明,舌痿黃者,土濕脹滿,陽明上逆,君火不得下降,鬱於戊土之中,火土合邪,濕熱熏蒸,故舌痿而發黃,黃為土色而舌為心竅也。火不根水,故躁不得睡。此屬黃家也。

白話文:

腹部脹滿,舌頭萎軟且呈現黃色,煩躁不安難以入睡,這屬於黃疸的症狀。

這是因為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氣機運行不暢,所以會腹部脹滿。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痿論》說:「治療肢體萎軟無力,要從陽明經下手。」舌頭萎軟發黃,是因為脾胃濕氣太重,導致脹滿,陽明經的氣向上逆行,心火無法下行滋養腎水,鬱積在脾胃之中。火和濕邪結合在一起,濕熱向上蒸騰,所以舌頭會萎軟且呈現黃色。黃色是脾胃的顏色,而舌頭是心臟的通道。心火不能下行滋養腎水,就導致心神不寧,所以會煩躁不安難以入睡。這些都屬於黃疸的表現。

6. 黃疸十三

黃疸之病,當以十八日為期,治之十日以上瘥,反劇者,為難治。

《素問·太陰陽明論》:脾者,土也,治中央,當以四時長四臟,各十八日寄治,不得獨主於時也,黃疸,太陰濕土之病,故以十八日為期。土氣未敗,治之十日以上當瘥。反劇,則土敗不應常期,故為難治。

白話文:

黃疸這種病,應該以十八天為一個療程觀察期。如果治療十天以上病情好轉,就表示可以治癒;如果反而加重,就比較難治療。

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太陰陽明論》提到:脾屬於土,主宰身體中央,負責在一年四季中滋養其他四個臟腑,每個臟腑各寄治十八天,不能單獨只主導某個季節。黃疸是太陰濕土(脾)的病變,所以以十八天為觀察期。如果脾的土氣沒有衰敗,治療十天以上應該會好轉。如果反而病情加重,就表示脾的土氣已經衰敗,不能按照正常的週期恢復,所以就很難治療。

7. 黃疸十四

疸而渴者,其疸難治,疸而不渴者,其疸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人必嘔,陽部,其人振寒而發熱也。

疸而渴者,濕蒸為熱,濕為陽虛,熱為火盛,泄火則損其陽,補陽則益其火,故為難治。疸而不渴者,濕多熱少,故為可治。發於陰部,其病在裡,濕盛土鬱,胃氣上逆,必作嘔吐。發於陽部,其病在表,濕旺經郁,寒氣外襲,必發熱而惡寒也。

白話文:

黃疸病人如果感到口渴,這種黃疸就比較難治療;如果黃疸病人不覺得口渴,這種黃疸就比較容易治療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陰面部位,這個人一定會想吐;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陽面部位,這個人就會發冷顫抖,然後發高燒。

黃疸病人感到口渴,是因為體內的濕氣鬱積化為熱,濕氣本身是陽虛的表現,而熱則是火氣旺盛。如果用瀉火的方式來治療,就會損傷陽氣;如果用補陽的方式來治療,又會助長火氣,所以很難治療。黃疸病人不覺得口渴,是因為體內濕氣多而熱氣少,所以比較容易治療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陰面部位,表示病邪在體內,濕氣過盛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胃氣上逆,一定會出現嘔吐。黃疸如果出現在身體的陽面部位,表示病邪在體表,濕氣旺盛阻塞經絡,寒氣從外侵襲,一定會出現發熱而且怕冷的症狀。

8. 黃疸十五

谷疸之病,寒熱不食,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,久久發黃為谷疸,茵陳蒿湯主之。

谷疸之病。濕盛而感風寒,郁其營衛,則病寒熱。濕土鬱滿,不甘飲食。食下不消,濁氣上逆,即頭目眩暈而心胸不安。久而穀氣瘀濁,化而為熱,熱流膀胱,發為谷疸。茵陳蒿湯,茵陳利水而除濕,梔、黃,瀉熱而清煩也。

茵陳蒿湯(六十四),(方見《傷寒·太陰》)

茵陳蒿(六兩),梔子(十四枚),大黃(二兩)

上三味,以水一斗,先煮茵陳,減六升,內二味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溫三服。小便當利,尿如皂角汁狀,色正赤。一宿腹減,黃從小便去也。

白話文:

谷疸這種病,會有發冷發熱、吃不下東西的狀況,如果勉強吃了,就會頭暈目眩、心胸煩悶不安。這種情況持續很久,身體慢慢變黃,就是谷疸,可以用茵陳蒿湯來治療。

谷疸這種病,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又感染了風寒,導致身體的營衛之氣鬱結不通,所以會出現發冷發熱的症狀。體內濕氣堆積,使脾胃脹滿,就不想吃東西。如果吃了東西卻消化不良,濁氣往上衝,就會導致頭暈目眩、心胸煩悶不安。時間久了,食物的精華無法順利運行,變得瘀滯渾濁,進而化為熱邪,熱邪流向膀胱,就形成谷疸。茵陳蒿湯這帖藥,其中的茵陳可以幫助身體利水除濕,梔子和黃芩則能瀉熱清火、解除煩躁。

茵陳蒿湯(此方在《傷寒論·太陰篇》有記載)

藥材組成: 茵陳蒿(六兩)、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二兩)

煎煮方法: 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水一斗(古代容量單位),先煮茵陳蒿,煮到剩六升時,再加入梔子和大黃一起煮,煮到剩三升,濾掉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小便會變得順暢,顏色像皂角汁一樣,呈正紅色。隔天早上腹脹會減輕,黃疸會從小便排出。

9. 黃疸十六

酒疸,心中懊憹,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

酒疸,心中懊憹,或生熱痛,全是濕熱熏沖,宮城鬱塞。梔子大黃湯,梔子、香豉,清熱而除煩,枳實、大黃,瀉滿而蕩瘀也。

梔子大黃湯(六十五)

梔子(十四枚),香豉(一升),枳實(五枚),大黃(三兩)
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四升,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因為喝酒引起的黃疸,會感到心中煩悶不安,或者發熱疼痛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來治療。

這種因喝酒引起的黃疸,心中煩悶不安,或者發熱疼痛,都是因為濕熱之氣向上熏蒸,導致體內氣機鬱結不暢。梔子大黃湯裡面的梔子和香豉,可以清熱除煩;枳實和大黃,則可以消除腹脹和排除瘀滯。

梔子大黃湯(方劑編號六十五)

組成:梔子(十四枚),香豉(一升),枳實(五枚),大黃(三兩)

使用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煮,煮至剩下四升,分三次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