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黃疸(二十三章)

黃疸者,水旺土濕,外感風邪,濕鬱為熱,傳於膀胱者也。水土合邪,法當利水而燥土,但高低不同,表裡攸判。其表在經絡,發其汗孔,里在膀胱,利其小便,高在上脘,吐其敗濁,低在下脘,下其陳菀,四路清泄,黃疸無餘矣。第黃生於土濕,濕原於陽虛,其小便清白,腹滿欲利者,是濕寒之黃也。濕熱者,黃疸之標證,濕寒者,黃疸之本色也。

白話文:

黃疸的形成:是因為水氣過盛,濕氣過重,再加上外來的風寒之邪,濕氣停留體內化為熱氣,傳到膀胱所致。水氣和濕氣夾雜邪氣,治療方法應該是利水氣、祛除濕氣。但是,黃疸的證狀有高低之分,表裡之別。如果黃疸在經絡上,就要發汗驅邪;如果在膀胱裡,就要利尿通便;如果在胸腹之上,就要嘔吐排出污濁之氣;如果在胸腹之下,就要瀉下積滯之物。這樣四處疏通排泄,黃疸就可以痊癒。不過,黃疸是由於濕氣過重所致,而濕氣的根源在於陽氣虛弱。如果小便清白,腹部脹滿,有腹瀉傾向的,這是寒濕引起的黃疸。濕熱是黃疸的表象,寒濕纔是黃疸的根本原因。

濕寒之黃,仲景未嘗立法,然痙濕暍中桂、附、朮、甘諸方,具在推而擴之,附子、真武、茯苓四逆,亦何非濕寒之法也,讀者變通而化裁之,法不可勝用矣。慎勿株守梔子大黃一法,以概寒熱無定之黃疸也。

白話文:

濕熱型黃疸的治療,張仲景沒有明確制定方劑。但是,他提出的痙濕暍症治療的方劑(包括桂枝、附子、白朮、甘草等藥物),可以推廣到濕熱型黃疸的治療。此外,附子、真武湯、茯苓四逆湯等方劑,也都適用於濕熱型黃疸的治療。讀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,制定適當的方劑。切勿拘泥於梔子和生地大黃這兩種藥物,將其作為治療所有黃疸的通用方劑,因為黃疸的病因複雜,寒熱虛實不一。

2. 黃疸一

寸口脈浮而緩,浮則為風,緩則為痹,痹非中風,四肢苦煩,脾色必黃,瘀熱以行。

白話文:

寸口的脈象浮而且緩,浮是因為風邪,緩是因為痹症。這痹症不是因為中風,會感到四肢困重煩悶,脾臟的顏色必定會偏黃,這是因為有瘀熱在體內。

寸口以候三陰,寸口脈浮而緩,浮則為表中於風,緩則為肌膚之痹,是為風痹,非中風也。風痹於表,則四肢苦煩,脾色必黃,瘀熱以行。蓋脾為濕土,其色為黃,脾氣內遏,不得四達,故濕瘀為熱,黃色外發。四肢秉氣於脾,脾病不得行氣於四肢,故四肢煩生。

白話文:

寸口脈象可以反映三陰經的狀況。如果寸口脈浮而且緩,浮脈表示表層受到風邪侵襲,緩脈表示肌肉皮膚痺痛,這是一種風痹,而不是中風。

風痹侵襲表層,就會導致四肢痠痛,面部顏色發黃,因為風邪瘀滯在體內化熱。脾臟屬濕土,色澤為黃色,脾氣鬱結在內,不能暢通全身,所以濕氣瘀滯化熱,黃色表現在外。四肢由脾臟供應氣血,脾臟有病就無法疏通氣血到四肢,所以四肢會痠痛。

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溺黃赤,安臥者,黃疸。目黃者,曰黃疸。《靈樞·論疾診尺》:身痛而色微黃,齒垢黃,爪甲上黃,黃疸也。黃疸者,土濕而木鬱,木主五色,入土則化黃。溺者,肝木之疏泄,目者,肝木之開竅,爪甲者,筋之餘,肝木之主司,安臥者,脾之倦,肝木之傷克,風木不郁,不成黃疸也。

白話文:

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:

  • 小便顏色發黃或淡紅,而且患者喜歡臥著,可能是黃疸。
  • 眼睛發黃,稱為黃疸。

《靈樞·論疾診尺》:

  • 身體疼痛,皮膚微微發黃,牙垢黃,指甲上有黃色斑點,也是黃疸。
  • 黃疸的形成是由於脾臟濕氣過重,導致肝氣鬱結,肝主五色,進入脾臟後便變成黃色。
  • 小便是肝氣疏通的表現,眼睛是肝氣通達的地方,指甲是筋腱的餘部分,由肝氣掌管。
  • 如果患者喜歡臥著,表示脾氣虛弱,肝氣受損,風氣無法鬱結,因此不會形成黃疸。

3. 黃疸二

趺陽,眉批:趺陽即陽明胃脈。「下利」篇云:少陰免趺陽者為順。在足趺上之衝陽,故曰趺陽。脈緊而數,數則為熱,熱則消穀,緊則為寒,食即為滿,尺脈浮為傷腎,趺陽脈緊為傷脾,風寒相摶,食谷即眩,穀氣不消,胃中苦濁,濁氣下流,小便不通,陰被其寒,熱流膀胱,身體盡黃,名曰谷疸。

白話文:

趺陽,也就是陽明胃脈。

《下利》一章中說:「少陰不足,不流注於趺陽,這是順勢。」它位於足背上,屬於衝陽經,因此稱為趺陽。

脈象緊而數,數表示有熱,熱會消耗谷氣;緊表示有寒,進食後容易飽脹。尺脈浮主傷腎,趺陽脈緊主傷脾。風寒交搏,進食後就會頭暈,穀氣消化不良,胃中濁氣滋生,濁氣下流膀胱,小便不通,陰部受寒,熱流入膀胱,全身發黃,稱為谷疸。

趺陽脈以候三陽,趺陽脈緊而數,數則為熱,內熱則消穀,緊則為寒,內寒則不能消穀,食即為滿。尺脈之浮,為風傷於腎(上章:寸口脈浮而緩,浮則為風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三部俱浮。

白話文:

趺陽脈可以反映三陽脈的狀況。趺陽脈緊繃且快速,快速表示體內有熱,熱氣過盛就會消耗食物;緊繃表示體內有寒,寒氣過盛就會影響食物消化,吃東西容易脹滿。尺脈浮脈,表示風寒侵襲了腎臟(上章:寸口脈浮而緩,浮脈表示風邪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三部都浮)。

其尺中之浮,乃風傷於腎),趺陽脈緊,為寒傷於脾(緊為腎脈,風邪外束,郁其腎家之寒,寒水侮土,則脾氣受傷,脾傷於寒,故趺陽脈緊也),外風與內寒相摶,脾傷不能磨化,故食谷則頭暈而目眩(水穀不化,中氣脹滿,甲木不降,是以目眩)。穀氣陳宿不消,胃中敗濁,化生瘀熱(趺陽脈緊而數,數則為熱,熱在胃也,緊則為寒,寒在脾也),濁氣下流,出於溲溺,則瘀熱泄矣。

白話文:

手腕外關穴脈搏浮起的現象,是風邪傷及腎臟所致。腳背趺陽穴脈搏緊促,是寒邪傷及脾臟所致(緊脈屬腎,風邪在體外鬱滯腎臟的寒氣,寒水剋制脾土,導致脾氣受傷,脾受寒傷,所以趺陽穴脈搏緊促)。外來的風邪和體內的寒邪相互作用,脾臟受傷,不能消化吸收食物,所以吃飯後會頭暈目眩(水穀不消化,中氣脹滿,肝木不能下降,因此目眩)。穀氣在胃中積存不消,胃中出現腐敗濁氣,化生出瘀熱(趺陽穴脈搏緊促而且跳動頻率快,跳動頻率快表示有熱,熱在胃,緊脈則表示有寒,寒在脾)。濁氣向下流動,排出於小便,則瘀熱得以排除。

而水道阻梗,小便不通,又無外泄之路,其太陰少陰,俱被寒傷,瘀熱不能內入於臟,因而外入於腑,流於膀胱。膀胱之瘀熱,蒸於周身,身體盡黃,名曰谷疸(冒熱入於膀胱,水土合邪,濕熱瘀蒸,則病黃疸)。谷疸者,胃熱脾寒,穀氣不消之所致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人體的水道發生阻塞,小便無法排出,又沒有其他途徑可以排出,那麼人體中的太陰(脾)和少陰(腎)就會受到寒冷的傷害。由於瘀血和熱氣無法進入內臟,因此只能外流到臟腑,並流入膀胱。膀胱中的瘀血和熱氣會蒸發到全身,使身體變黃,這種情況稱為「谷疸」(熱氣進入膀胱,水土結合形成邪氣,濕熱瘀滯蒸發,導致黃疸病)。「谷疸」是由於胃熱、脾寒導致穀物無法消化的原因造成的。

4. 黃疸三

陽明病,脈遲者,食難用飽,飽則發煩頭眩,小便必難,此欲作谷疸,雖下之,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

白話文:

陽明熱病,脈博跳動緩慢的人,吃不飽,吃飽了就會煩躁、頭暈,小便必定困難,這是要發展成穀脹病的徵兆。即使服瀉藥,腹脹也不會減輕,這是因為脈搏跳動緩慢所致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陽明》。陽明燥土,太陰濕土,陽旺土燥則脈數,陰旺土濕則脈遲,陽明病脈遲者,太陰盛而陽明虛也。陽衰濕旺,飲食不甘,故難以致飽。飽則脾不能化,中焦鬱滿,故心煩而頭眩。土濕則木鬱,不能疏泄,小便必難。濕無泄路,而穀氣陳宿,此欲作谷疸。雖下之,而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以其脈遲而陰盛故也。

白話文:

太陽(陽明)屬燥土,太陰(脾)屬濕土。當陽氣旺盛時,燥土會導致脈搏加速;當陰氣旺盛時,濕土會導致脈搏緩慢。陽明病出現脈搏緩慢的現象,是因為太陰太旺盛而陽明虛弱。

當陽氣衰弱、濕氣旺盛時,人會食慾不振,難以吃飽。吃飽了之後,脾氣無法運化食物,中焦就會出現鬱熱、膨脹的現象,因而導致心煩、頭暈。濕土導致肝木受抑,無法疏泄,會導致小便困難。濕氣無法排出,消化後的穀氣就會滯留,這將會導致谷疸疾病。即使通過瀉下治療,但是腹脹的現象依然不會好轉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脈搏緩慢,陰氣旺盛的原因。

5. 黃疸四

心中懊憹而熱,不能食,時欲吐,名曰酒疸。

白話文:

心中感到煩悶並且發熱,吃不下食物,時常想要嘔吐,這叫做酒疸。

心中懊憹煩熱,不能下食,時欲嘔吐,名曰酒疸。酒之為性,最動下濕,而生上熱,醉醒之後,往往煩渴飲冷,傷其脾陽,久而脾陽頹敗,下濕愈滋,上熱彌盛,遂生懊憹煩熱,嘔吐不食之證,將來必病酒疸。醫知其上焦之濕熱而昧其下焦之濕寒,涼泄不已,熱未去而寒愈增,土崩陽絕,則人亡矣。

酒家之病,成於飲食之生冷,酒家之命,殞於藥餌之寒涼。此千古之冤枉,而人無知者,良可哀也!

白話文:

心中煩悶焦躁,吃不下飯,有時想吐,叫做「酒疸」。酒精的特性容易引發下半身濕熱,再往上產生上半身燥熱。喝醉後,常常口渴想喝冷飲,這會損傷脾胃的陽氣。時間久了,脾胃陽氣衰敗,下半身濕熱更加嚴重,上半身燥熱也愈發旺盛,就會出現煩悶焦躁、嘔吐、吃不下的症狀,嚴重的話還會演變成酒疸。

醫生只看到患者上半身的濕熱,卻忽略了下半身的濕寒,於是隻用寒涼藥物治療濕熱。結果熱氣沒有去除,寒氣反而加重,脾胃虛弱,陽氣喪失,最後就會死亡。

6. 黃疸五

夫病酒黃疸,必小便不利,其候心中熱,足下熱,是其證也。

白話文:

患有酒後黃疸的人,一定會有小便不順的症狀,這種情況下的徵兆是心臟部位感覺熱,腳底也感覺熱,這些就是該病的症狀。

酒疸陽敗土濕,金鬱於上,不能化津,木遏於下,不能泄水,必小便不利。胃逆而君火不降,則心中熱。脾陷而風木不升,則足下熱(木中孕火,其氣本溫,木陷於水,溫郁為熱,肝脈起於足大指,腎脈起於足心,故足下熱也)。緣其中氣頹敗,不能升降陰陽故也。

白話文:

喝酒過多會導致陽氣衰弱,濕氣上身,金氣鬱結在上部,不能化解津液,木氣堵塞在下部,導致小便不利。胃氣上逆,君火(心火)不降,就會導致心中發熱。脾氣虛陷,風木不能升發,就會導致足下發熱(因為木氣中孕育著火氣,其氣性本溫,木氣陷於水濕中,溫鬱化為熱氣,肝經起於足大趾,腎經起於足心,所以足下發熱)。這是因為中氣衰弱,不能升降陰陽造成的。

7. 黃疸六

酒疸,心中熱,欲吐者,吐之愈。

白話文:

患有酒疸的人,如果觉得心中烦热,并且想要呕吐的,吐过之后就会好转。

酒疸,心中煩熱,欲作嘔吐者,吐之則愈。緣其濕熱鬱蒸,化生敗濁,濁氣重心,故欲作吐。吐其腐敗,則噁心嘔噦止矣。

白話文:

酒疸病,表現為心中煩熱,想吐,吐出來就好了。因為體內濕熱交阻,產生了腐敗的濁氣,濁氣上湧壓迫心臟,所以就想吐。吐出這些腐敗之物,噁心和嘔吐的症狀就會停止。

8. 黃疸七

酒黃疸者,或無熱,靖言了了,腹滿欲吐,鼻燥,其脈浮者,先吐之,沉弦者,先下之。

白話文:

患有酒黃疸的人,有的沒有發燒,說話清晰,但會感到腹部脹滿想要嘔吐,鼻子乾燥。如果脈象浮,應先用催吐的方法;如果脈象沉且弦,應先用瀉下的方法。

酒疸,或心中無熱,靖言了了,煩亂不生,而腹滿欲吐,此緣土濕而胃逆也。肺金莫降,津液不生,是以鼻燥,肺竅於鼻也。其脈浮者,濁瘀在心肺之部,當先吐之。脈沉弦者,濁瘀在肝腎之部,當先下之。以腐敗郁阻,心肺不降,是以脈浮(心肺之脈浮),腎肝不升,故脈沉弦(腎脈沉,肝脈弦),吐下之後,腐物湧泄,則心肺下降而腎肝上升矣。

白話文:

酒疸(因飲酒過量引起的黃疸),有時候心中並無熱感,神志清醒,不煩躁,但腹脹想嘔,這是因為脾胃被濕氣影響而逆上了。肺金不下降,津液無法生長,因此鼻子乾燥,鼻是肺竅的所在。如果脈象浮,表示濁瘀在心肺部位,應先用嘔吐法治療。如果脈象沉弦,表示濁瘀在肝腎部位,應先用瀉下法治療。由於腐敗之物鬱結阻滯,導致心肺無法下降,因此脈象浮(心肺的脈浮),腎肝無法上升,因此脈象沉弦(腎脈沉,肝脈弦)。嘔吐或瀉下後,腐敗之物會排出,心肺就會下降,腎肝就會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