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一 (2)
卷十一 (2)
1. 消渴八
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之。方在「痰飲」。
白話文:
想喝水但是喝水後會吐的,叫做水逆,這種情況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。這個藥方在痰飲的部分可以找到。
此段見《傷寒·太陽》。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以有停水在內,兩水莫容,是以吐出。五苓散,二苓、澤瀉,利水而瀉濕,白朮、桂枝,燥土而疏木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出自《傷寒論·太陽篇》。口渴想喝水,但喝水後就吐,這是因為體內有停水,新水和停水無法同時容納,因此嘔吐出來。五苓散包含茯苓、豬苓、澤瀉,可以利水排濕;白朮、桂枝則可以燥土疏通肝木。
2. 消渴小便不利九
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者,宜利小便發汗,五苓散主之。方在「痰飲」。
白話文:
如果脉象浮,小便不通畅,有轻微发热和口渴症状的人,应该使用利尿和发汗的方法来治疗,可以使用五苓散。这个药方可以在“痰飲”部分找到。
此段見《傷寒·太陽》。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消渴者,濕盛於下,火升而不降也。宜利小便以瀉下焦之濕,發汗以瀉上焦之濕。五苓散上下滲瀉,使濕淫盡化汗溺而去,止濕盛發渴之神方也。(人參白虎證,是燥盛作渴,文蛤、五苓、豬苓證,是濕盛作渴)
白話文:
當脈搏浮虛、小便不暢、身體微熱、口渴時,說明身體下焦濕氣過多,上焦有火氣上升而無法下降。這時,治療應當利尿,將下焦的濕氣排出,同時發汗,將上焦的濕氣排出。五苓散可以同時利尿和發汗,將濕氣盡量化為汗液和尿液排出體外,是治療因濕氣過重導致口渴的有效方劑。(人參白虎湯證是因燥氣過盛引起的口渴,文蛤湯、五苓散、豬苓湯證是因濕氣過盛引起的口渴)
3. 消渴小便不利十
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,豬苓湯主之。
白話文:
脈搏浮數伴有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通暢,用豬苓湯來治療。
此段見《傷寒·陽明》。濕盛於下,陽氣鬱格,故脈浮發熱。濕旺木鬱,風燥亡津,故渴欲飲水。木鬱不能泄水,故小便不利。豬苓湯,二苓、滑、澤,利水而瀉濕,阿膠滋木而清風也。
豬苓湯(五十八),(方見《傷寒·陽明》)
白話文:
此段出自《傷寒論·陽明篇》。
身體下半身濕氣過盛,陽氣被濕氣阻滯,所以脈象浮起、發燒。濕氣過盛、木氣鬱滯,風燥導致津液不足,所以口渴想喝水。木氣鬱滯無法利水,所以小便不利。
豬苓湯中,二苓(茯苓、澤瀉)、滑石、滑膩中藥,具有利水、瀉濕的作用;阿膠滋養肝氣(木氣),清熱利風。
豬苓(一兩),茯苓(一兩),澤瀉(一兩),滑石(一兩),阿膠(一兩)
上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,去滓,內阿膠,烊消盡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豬苓(50克),茯苓(50克),澤瀉(50克),滑石(50克),阿膠(50克)
4. 消渴十一
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以飲一斗,小便一斗,腎氣丸主之。
白話文:
男性患有消渴症,小便反而增多,喝下一斗水,小便也有一斗,這情況可以用肾气丸來治療。
凡消渴之病,率小便不行,緣土濕木遏,郁生風燥,上而津液消耗,則為消渴,下而疏泄不行,則小便不利。男子消渴,而小便反多者,乙木善泄而癸水失藏也。
白話文:
凡是患有消渴症的病人,通常是小便不通暢。原因是脾臟(土)太過濕潤,肝臟(木)被剋制,導致產生風燥。風燥向上消耗津液,就形成了消渴症。而向下疏通排泄不暢,就會導致小便不利。
男性消渴症,但小便反而很多,這是因為乙木(肝臟)過於宣洩,導致癸水(腎水)藏不住造成的。
小便之通塞,司於膀胱,而膀胱之開闔,職在三焦,《靈樞·本輸》:三焦者,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閉癃,虛則潰溺。以水性下潤而火性上炎,水欲降而火升之,則溲溺不至遺失,故三焦之火,能約小便。夫水性善藏,火性善泄,《素問·靈蘭秘典》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
白話文:
小便的通暢與不通暢,是由膀胱控制的。而膀胱的開合,則由三焦負責。
《靈樞·本輸》說:三焦的絡脈通到膀胱,約束著下焦。三焦實滯,就會導致閉尿;三焦虛弱,就會導致遺尿。
水性向下滋潤,火性向上蒸發。水往下流,火往上蒸,互相作用,就不會發生小便失禁。因此,三焦的火氣能夠約束小便。
水性擅長收藏,火性擅長泄放。《素問·靈蘭祕典》說: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官府,氣化之後,津液才能排出。
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(火盛土燥,則肺氣降灑而化水,火旺水暖,則肝氣升達而水泄,水土溫燥,金生木泄,皆三焦之力也)。膀胱主藏,三焦主出,乃火實而水虛,反閉癃而不出,火虛而水實,反遺溺而不藏,此何以故?蓋蟄藏者,腎之能也,傳輸者,膀胱之事也,火藏於腎則水道清利而不塞(癸水溫暖,則乙木榮暢,善於泄水),火泄於膀胱則水府熱塞而不通,所謂實則閉癃者,三焦之火不藏於腎而泄於膀胱也。夫三焦之火,本藏於腎,今何緣而泄於膀胱?則厥陰之咎也。
白話文:
三焦是人體的水道管理系統,所有的水道都從這裡流出(火氣旺盛、土氣乾燥,肺氣就會下降並轉化為水;火旺水暖,肝氣就會上升,水也會排出;水土溫暖乾燥,金氣就會產生、木氣就會排出,這些都是三焦的作用)。膀胱負責儲藏,三焦負責排出,如果火氣過盛而水氣不足,就會導致小便閉塞而無法排出;如果火氣不足而水氣過盛,就會導致小便失禁而無法儲藏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儲藏小便的能力來自於腎臟,而運輸小便的功能來自於膀胱。火氣儲藏在腎臟,水道就會清澈通暢而不堵塞(癸水溫暖,乙木就會旺盛,有助於排出水分);火氣排出到膀胱,水路就會熱塞而不通暢。所謂「實則閉癃」,是指三焦之火沒有儲藏在腎臟,而是泄到膀胱了。而三焦之火本來是儲藏在腎臟的,現在為什麼會泄到膀胱呢?這就要怪厥陰(肝經)了。
以腎主蟄藏,肝主疏泄,水中之火旺,藏於少陰,是謂腎氣。腎氣溫暖,木榮風靜,則癸水善藏而木不能泄,腎氣凘寒,木鬱風作,則乙木善泄而水不能藏。風木疏泄,必由水寒,而寒有微甚之差,則泄有通塞之殊。其腎水微寒而相火未至極衰,則木陷於水而生下熱,泄而不通,乃病淋澀,所謂實則閉癃者,木愈泄而水愈藏也。
白話文:
腎臟主司收斂儲藏,肝臟主司疏泄調節。水中之火旺盛,隱藏於陰暗處,這就是腎氣。腎氣溫暖,肝木通暢,風平浪靜,那麼腎水就能很好地儲存而肝木不能過度疏泄;腎氣衰弱寒冷,肝木鬱結,風力強勁,那麼肝木就能很好地疏散而腎水不能儲存。
肝木過度疏泄,必定是由於腎水過寒,而寒氣有輕重之分,疏泄就有暢通和閉塞之別。如果腎水只有輕微的寒氣,而相火(心火)還未十分衰弱,那麼肝木就會陷於腎水之中而產生下焦熱氣,疏泄不暢,就會出現排尿困難的淋澀症狀,也就是中醫所說的「實則閉癃」,這是因為肝木越疏泄,腎水就越能儲藏。
其腎水極寒而相火不存微焰,則木鬱於水而無下熱,泄而不藏,乃病注傾,所謂虛則遺溺者,水莫藏而木善泄也。
白話文:
腎水寒涼,而相火僅存微弱火苗。這樣,木氣被水壓制,不能下行溫熱,導致水無法儲藏,出現遺尿的病症。所謂虛弱導致遺尿,是因為水無法儲存,而木氣容易疏泄。
消渴者,厥陰風木之病,厥陰水母而子火,病則風木疏泄,火不根水,下寒而上熱。上熱則善渴,故飲水一斗,下寒則善溲,故小便一斗,「診要經終論」:厥陰終者,中熱而善溺是也。而木鬱風動之由,全因土濕,土濕之由,全以水寒,水寒者,腎氣之敗也。腎氣丸,附子、桂枝,溫腎氣而達木,山萸,薯蕷,斂肝氣而攝水,茯苓、澤瀉,滲己土而瀉濕,地黃、丹皮,滋乙木而清風也。
腎氣丸(五十九)
白話文:
患有消渴症的人,是厥陰經風木旺盛導致的疾病。厥陰經為水母而子火,風木旺盛時會導致津液流失,火不滋水,身體下半身寒涼,上半身發熱。上半身發熱就會口渴,所以會喝很多水;下半身寒涼就會頻尿,所以會排很多尿。根據《診要經終論》的說法,厥陰經終極表現就是身體發熱且頻尿。而導致風木旺盛的原因,完全是因為身體濕熱,身體濕熱的原因,則全是由於體內寒氣。體內寒氣,是腎氣虛弱所造成的。腎氣丸的成分包括附子、桂枝,可以溫暖腎氣並舒達肝木;山茱萸、山藥,可以收斂肝氣並吸收水氣;茯苓、澤瀉,可以滲透脾土並排出濕氣;地黃、丹皮,可以滋養肝木並清熱利尿。
附子(一兩),桂枝(一兩),薯蕷(四兩),山茱萸(四兩),茯苓(三兩),澤瀉(三兩),丹皮(三兩),乾地黃(八兩)
上八味,末之,煉蜜和丸,梧子大,酒下十五丸,日再服。
白話文:
- 附子:一兩
- 桂枝:一兩
- 山藥:四兩
- 山茱萸:四兩
- 茯苓:三兩
- 澤瀉:三兩
- 丹皮:三兩
- 熟地黃:八兩
5. 消渴小便不利十二
小便不利者,有水氣,其人若渴,栝蔞瞿麥丸主之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順的人,是因為體內有水氣,如果这个人感到口渴,應該使用栝蔞瞿麥丸來治療。
小便不利者,內有水氣,在下郁其乙木。其人若渴,是寒濕格其君相之火,上爍肺津也。栝蔞瞿麥丸,瞿、苓、附子,瀉水而溫腎寒,薯蕷、栝蔞,斂金而清肺燥也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順利的人,體內有水氣,積聚在下焦,傷害了肝臟(乙木)。如果這個人還感到口渴,那是因為寒濕困阻了心火和腎火,導致肺部津液乾涸。
治療方法是使用栝蔞瞿麥丸。瞿麥、茯苓和附子可以利水化濕,溫暖腎臟;山藥和栝蔞可以滋陰潤肺,清熱利尿。
此與腎氣丸證,皆上有燥熱,下有濕寒,彼則小便反多,此則小便不利。緣彼無水氣,則上燥偏多,此有水氣,則下濕偏盛。燥多則風木上達而善泄,濕多則風木下鬱而不能泄也。
栝蔞瞿麥丸(六十)
白話文:
這跟腎氣丸證候類似,都有上熱下寒的情況,區別在於腎氣丸證小便很多,而這個證候小便不利。這是因為腎氣丸證沒有水氣,所以上焦燥熱偏多;而這個證候有水氣,所以下焦濕寒偏盛。燥熱多就會導致風木上行而容易瀉泄,濕寒多就會導致風木下陷而不能瀉泄。
栝蔞根(二兩),薯蕷(三兩),瞿麥(一兩),茯苓(三兩),附子(一枚,炮)
上五味,末之,煉蜜和丸,梧子大,飲服二丸,日三服。不知,增至七八丸,以小便利,腹中溫為知。
白話文:
栝樓根(120 克),山藥(180 克),瞿麥(60 克),茯苓(180 克),炮附子(1 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