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三 (1)
卷三 (1)
1. 附方
外臺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(三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小柴胡湯加減)。治瘧病發渴者。亦治勞瘧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栝蔞根(四兩)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外臺柴胡桂薑湯,四(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)。治瘧寒多微有熱,或但寒不熱。服一劑如神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甘草(三兩,炙),桂枝(三兩,去皮),乾薑(二兩),牡蠣(二兩),栝蔞根(四兩)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初服微煩,復服汗出便愈。
眉批:《外臺秘要》,唐·王燾撰,多載古人秘方,其方自有所本。尚有牡蠣湯一方,專治牝瘧多寒者,亦《外臺》方。牡蠣四兩,麻黃四兩(去節),甘草二兩,蜀漆三兩。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蜀漆、麻黃,去上沫,得六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。若吐,則勿更服。
黃氏不錄此方,以有柴胡桂薑湯,足以概括此方也。其意重在和解,溫散寒邪,故無取麻黃。仲景自有蜀漆散治牝瘧,故不載此方。
白話文:
[附方]
外臺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:(這個方子是根據《傷寒論》少陽篇的小柴胡湯加減變化而來)用來治療瘧疾發作時口渴的患者,也可用於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瘧疾。
藥材組成: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栝蔞根(四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一斗二升水,煮到剩六升,去除藥渣,再將藥汁煎煮到剩三升。每次溫服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外臺柴胡桂薑湯:(這個方子也出自《傷寒論》少陽篇)。用來治療瘧疾發作時寒冷感較重、稍微發熱,或者只有寒冷感沒有發熱的症狀。服用一劑效果就非常好。
藥材組成: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甘草(三兩,炙過),桂枝(三兩,去皮),乾薑(二兩),牡蠣(二兩),栝蔞根(四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一斗水,煮到剩六升,去除藥渣,再將藥汁煎煮到剩三升。每次溫服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初次服用可能會感到些許煩躁,再次服用後出汗就會痊癒。
眉批:
《外臺秘要》這本書是唐朝的王燾所撰寫,書中記載了很多古人的祕方,這些方子都有其來源。書中還有一個牡蠣湯的方子,專門用來治療女性瘧疾,其症狀是寒冷感比較嚴重,這個方子也是《外臺秘要》裡記載的。
牡蠣湯的藥材組成:牡蠣(四兩),麻黃(四兩,去除節),甘草(二兩),蜀漆(三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八升水,先煮蜀漆和麻黃,去除水面上的泡沫,煮到剩六升時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二升。每次溫服一升。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,就不要再服用了。
黃氏(指編者或評論者)沒有收錄這個方子,是因為有柴胡桂薑湯,足以涵蓋這個方子的功效。黃氏認為治療重點在於調和身體,溫散寒邪,所以不需要使用麻黃。仲景(張仲景)有使用蜀漆散來治療女性瘧疾,因此黃氏沒有另外收錄這個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