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瘧病五

病瘧以月一日發,當以十五日愈,設不瘥,當月盡解,如其不瘥,當云何?師曰: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,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。

病瘧以此月之初一日發,五日一候,三候一氣,十五日氣候一變,故當愈。設其不瘥,再過一氣,月盡解矣。如其仍然不瘥,此其邪氣盤郁,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當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,鱉甲行厥陰而消癥瘕,半夏降陽明而消痞結,柴胡、黃芩,清瀉少陽之表熱,人參、乾薑,溫補太陰之裡寒,桂枝、芍藥、阿膠,疏肝而潤風燥,大黃、厚朴,瀉胃而清郁煩,葶藶、石葦、瞿麥、赤硝,利水而瀉濕,丹皮、桃仁、烏扇、紫葳、蜣螂、鼠婦、蜂窠、蟅蟲,破瘀而消症也。

鱉甲煎丸,十八

鱉甲(十二分,炙),半夏(一分),柴胡(六分),黃芩(三分),人參(一分),乾薑(三分),桂枝(三分),阿膠(三分,炙),芍藥(五分),大黃(三分),厚朴(三分),葶藶(一分,熬),石韋(三分,去毛),瞿麥(二分),赤硝(十二分),桃仁(四分),烏扇(三分,燒),紫葳(三分),蜣螂(六分,熬),鼠婦(三分,熬),峰窠(四分,炙),蟅蟲(五分,熬),丹皮(五分)

上二十三味,為未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浸灰,俟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內諸藥,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,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

眉批:見涵初等欲加減此方,直是非聖無法。孫真人亦只酌換兩味,何況凡庸!小柴胡、桂枝合大承湯三方,去甘草之和緩,枳實之破氣。《千金》去赤硝、鼠婦,加海藻、大戟,咸能軟堅,破其堅壘,加減亦善。

白話文:

瘧疾如果從每月初一發作,應該在十五日痊癒。如果沒有好轉,應該在當月底會自行痊癒。如果仍然沒有好轉,該怎麼辦?醫師說:這是邪氣結聚成腫塊,稱為「瘧母」,要趕快治療,應該使用鱉甲煎丸。

瘧疾如果從這個月初一發作,每五天發作一次,三次發作算一候,三候算一個氣候週期,十五天時氣候會轉變,所以應該會痊癒。如果沒有好轉,再過一個氣候週期,到月底就會痊癒。如果還是沒有好轉,那就是邪氣盤踞,結成腫塊,叫做瘧母。要趕快治療,適合用鱉甲煎丸。鱉甲能引導藥力到厥陰經,消除腫塊;半夏能降陽明經的氣,消除痞結;柴胡、黃芩能清除少陽經的表熱;人參、乾薑能溫補太陰經的裡寒;桂枝、芍藥、阿膠能疏理肝氣並滋潤風燥;大黃、厚朴能瀉胃氣並清除鬱悶;葶藶、石葦、瞿麥、赤硝能利水並排除濕氣;丹皮、桃仁、烏扇、紫葳、蜣螂、鼠婦、蜂窩、蟅蟲能破除瘀血並消除腫塊。

鱉甲煎丸,共有十八味藥:

鱉甲(烤過,十二份)、半夏(一份)、柴胡(六份)、黃芩(三分)、人參(一份)、乾薑(三分)、桂枝(三分)、阿膠(烤過,三分)、芍藥(五份)、大黃(三分)、厚朴(三分)、葶藶(熬過,一份)、石韋(除去絨毛,三分)、瞿麥(二份)、赤硝(十二份)、桃仁(四份)、烏扇(燒過,三分)、紫葳(三分)、蜣螂(熬過,六份)、鼠婦(熬過,三分)、蜂窩(烤過,四份)、蟅蟲(熬過,五份)、丹皮(五份)。

以上二十三味藥,研磨成粉末。取燒過的灶底灰一斗,加入清酒一斛五斗浸泡。等酒剩下一半時,放入鱉甲,煮到鱉甲爛成膠狀,絞取汁液,再放入其他藥材,煎煮成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。空腹服用七丸,一天三次。

眉批:有人想隨意加減這個藥方,真是違背了聖賢的法則。孫思邈也只是稍微換了兩味藥,更何況是普通人!小柴胡湯、桂枝湯合大承氣湯這三個藥方,都去掉了甘草的緩和作用,以及枳實的破氣作用。《千金方》去掉了赤硝和鼠婦,加入了海藻和大戟,都能夠軟化堅硬的腫塊,攻破其堅固的壁壘,這樣的加減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