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虛勞五
勞之為病,其脈浮大,手足煩,春夏劇,秋冬瘥,陰寒精自出,酸削不能行。
脈浮大,手足煩者,陽氣內虛而外盛也。春夏陽氣浮升,內愈寒而外愈熱,故劇。秋冬陽氣沉降,外熱輕而內寒減,故瘥。緣中氣虛敗,不能交濟水火,火炎而上熱,水凘而下寒。腎者,蟄閉封藏之官也,水冷不能蟄藏陽氣,則陰寒精自出,水寒不能生髮肝木,則酸削不能行也。
白話文:
虛勞這種病,它的脈象會呈現浮大,而且會有手腳煩熱的感覺,通常在春夏兩季會更加嚴重,到了秋冬兩季則會比較好轉。同時,會有陰寒精液自己流出的情況,並且會感到腰痠腿軟、身體虛弱到無法行走。
脈象浮大、手腳煩熱,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,導致陽氣浮散在外的現象。春夏時節,陽氣向上升發,體內更加虛寒,而體表反而感覺更加燥熱,所以病情會加劇。秋冬時節,陽氣向下沉降,體表燥熱的感覺減輕,體內虛寒的狀況也相對減少,所以病情會好轉。這是由於中焦的氣虛敗弱,無法使體內的水火之氣互相協調,導致火熱之氣上炎,而水寒之氣則向下凝結。腎臟是負責封藏精氣的器官,如果腎水寒冷,就無法封藏住陽氣,導致陰寒精液自動流出。水寒也無法生發肝木之氣,所以會感到腰痠腿軟,虛弱到無法行走。
2. 虛勞六
男子脈浮弱而澀,為無子,精氣清冷。
脈浮者,陽虛而不斂也,弱者,氣衰而不振也,澀者,血寒而不流也。此其肝腎陽虧,精氣清冷,不能生子也。
冬水蟄藏,地下溫暖,春時木氣發泄,則陽升而物生。人之所以生子者,腎肝之陽旺也,若水寒木枯,生意不旺,不能生子也。
白話文:
男子把脈時,如果摸到脈象浮、弱又澀,代表他無法生育,因為他的精氣清冷虛弱。
脈浮表示陽氣虛弱,沒有收斂的力量;脈弱表示氣虛衰弱,沒有振奮的活力;脈澀表示血液寒冷,運行不順暢。這些都是因為肝腎陽氣虧損,導致精氣清冷虛弱,所以無法生育。
就像冬天水會結冰藏起來,但地底下是溫暖的,等到春天木氣開始發散,陽氣上升萬物才能生長。人之所以能生育,也是因為腎肝的陽氣旺盛。如果像寒冷的水和枯萎的木頭一樣,生機不旺盛,自然就無法生育。
3. 虛勞七
男子平人,脈虛弱細微者,喜盜汗也。
脈虛弱細微者,里陰盛而表陽虛,寐時衛氣不交,陰分外泄而不斂,故喜盜汗。
白話文:
一般男子,如果脈象虛弱、細小,就容易有盜汗的現象。
脈象虛弱細小,表示體內陰氣偏盛而陽氣虛弱,睡覺時衛氣無法正常在體表運行,導致陰液外洩而無法收斂,所以容易有盜汗。
4. 虛勞八
人年五六十,其病脈大者,痹挾背行,若腸鳴,馬刀挾癭者,皆為勞得之。
病脈大者,陽不歸根而外盛也。痹挾背行者,足太陽之經,行身之背,太陽不降,則經氣痹著,挾背而行也。腸鳴者,水寒而木鬱,乙木陷於寒水之中,鬱勃激宕,故雷鳴而氣轉也。馬刀挾癭者,瘰癧之瘡,足少陽之病也。足少陽之經,循頸側而入缺盆,隨足陽明而下降,水寒土濕,胃逆不降,則膽脈上壅,瘀結而生瘰癧。
《靈樞·經脈》:膽足少陽之經,是動則病口苦,心脅痛,缺盆中腫痛,腋下腫,馬刀挾癭。《靈樞·癰疽》:其癰堅而不潰者,為馬刀挾癭。此皆勞傷水土,不能滋培木氣故也。
白話文:
人到了五六十歲,如果出現脈搏大而無力,並且伴隨麻木感延伸到背部,或者肚子經常咕嚕咕嚕叫,又或者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像馬刀一樣的形狀,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所引起的疾病。
脈搏大而無力,是因為陽氣無法回歸根本而往外散發的緣故。麻木感延伸到背部,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經運行於背部,如果太陽之氣無法下降,經脈的氣血就會阻塞,導致麻木感沿著背部行走。肚子咕嚕咕嚕叫,是因為體內寒氣過盛,導致肝木之氣鬱結,肝木之氣被寒水困住,鬱悶而激盪,所以肚子才會像打雷一樣響,氣機也跟著轉動。頸部淋巴結腫大像馬刀一樣的形狀,是一種名叫瘰癧的瘡,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疾病。足少陽膽經循著頸側進入鎖骨上窩,接著沿著足陽明胃經向下走,如果體內寒濕過盛,胃氣無法下降,膽經之氣就會向上壅塞,瘀積結塊而產生瘰癧。
《靈樞·經脈》中提到:足少陽膽經出現病變時,會導致口苦、胸脅疼痛、鎖骨上窩腫痛、腋下腫大,以及出現馬刀挾癭。《靈樞·癰疽》中說:腫塊堅硬而不潰破的,就是馬刀挾癭。這些都是因為過度勞累,導致體內水土失調,無法滋養肝木之氣的緣故。
5. 虛勞九
脈沉小遲,名脫氣,其人疾行則喘喝,手足逆冷,腹滿,甚則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
脈沉小而遲,是名脫氣,脫氣者,陰中之陽陷而不升也。其人疾行則喘喝而仰息,喘喝者,陽中之陽逆而不降也,氣不歸根,故動則發喘。其手足逆冷,以四肢秉氣於脾胃,脾胃陽虛,四肢失秉,故寒冷不溫。陽受氣於四末(《素問》語),手足者,陽盛之處,溫則為順,不溫而寒,是謂逆也。
脾主升清,胃主降濁,陽衰濕旺,升降反作,清氣陷而濁氣逆,是以腹滿。脾陽升動,則水穀消磨,清陽下陷,磨化失職,是生飧泄,故甚則大便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
白話文:
脈象沉細而慢,這叫做「脫氣」,所謂脫氣,是指體內陰氣中的陽氣虛弱下陷,無法向上升發。這個人如果快步行走就會氣喘吁吁,需要抬頭呼吸,所謂氣喘吁吁,是指體內陽氣中的陽氣逆行向上,無法下降,氣沒有回到根本,所以一活動就會喘。他的手腳會冰冷,是因為四肢的氣是由脾胃所供應,脾胃的陽氣虛弱,四肢失去溫養,所以寒冷不溫暖。「陽氣接受來自四肢的氣」(這是《素問》裡的話),手腳是陽氣旺盛的地方,溫暖就代表正常,不溫暖反而寒冷,就叫做「逆」。
脾的功能是升舉清氣,胃的功能是降下濁氣,當陽氣衰弱,濕氣旺盛,升降的功能就會反常,清氣下陷,濁氣上逆,所以會腹脹。脾的陽氣如果能正常運作,水穀就能被消化磨碎,現在清陽下陷,消化功能失常,就會產生大便帶有未消化食物的情形,所以嚴重時就會腹瀉,而且食物也無法消化。
6. 虛勞十
夫失精家,少腹弦急,陰頭寒,目眩,發落,脈極虛芤遲,為清穀亡血失精,脈得諸芤動微緊,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,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失精之家,風木鬱陷,則少腹弦急。溫氣虛敗,則陰頭寒涼。相火升泄,則目眩發落。緣水寒不能生木,木氣遏陷,橫塞於少腹,故弦硬而緊急。肝主筋,前陰者,宗筋之聚,腎肝之陽虛,故陰頭寒冷。水木下寒而不升,則火金上熱而不降,相火升騰,離根而虛飄,故目眩而發落。
其脈極虛芤遲澀,此為清穀亡血失精之診。凡脈得諸芤動微緊,皆陰中無陽,男子則失精,女子則夢交。蓋乙木生於腎水,溫則升而寒則陷,腎主蟄藏,肝主疏泄,水寒木陷,鬱而生風,肝行其疏泄,腎失其蟄藏,故精滑而遺失也。此其中,全緣土虛。以水木為陰,隨己土而上升,則下焦不寒,火金為陽,隨戊土而下降,則上焦不熱,上清則無嗽喘吐衄之證,下溫則無清穀遺精之疾,是謂平人。脾升胃降之機,是為中氣。
中氣者,升降陰陽之樞,交濟水火之媒,奼女嬰兒之配合,權在於此,道家謂之黃婆,義至精也。其位居坎離之中,戊己之界,此即生身之祖氣,胎元之元神,陰陽之門,天地之根也(《老子》: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,指此)。桂枝龍骨牡蠣湯,桂枝、芍藥,達木鬱而清風燥,薑、甘、大棗,和中氣而補脾精,龍骨、牡蠣,斂神氣而澀精血也。
桂枝龍骨牡蠣湯,三十三
桂枝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龍骨(三兩),牡蠣(三兩)
上七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白話文:
那些因為失去精液而身體虛弱的人,通常會感到小腹繃緊、陰莖頭部冰冷、眼睛昏花、頭髮脫落,脈搏極度虛弱、空虛且遲緩。這表示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清稀大便,並伴隨血氣虧損和精液流失。如果脈象出現空虛、跳動微弱且緊繃的情況,男性通常是精液流失,女性則是會做春夢而遺精。這種情況適合用桂枝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
這是因為精液流失的人,體內風氣和木氣會鬱結下陷,導致小腹繃緊;體內溫煦之氣虛弱衰敗,就會感覺陰莖頭部寒冷。如果虛火往上竄,就會導致眼睛昏花和頭髮脫落。這是因為腎水寒冷無法滋養肝木,導致木氣鬱結下陷,橫堵在小腹,所以感到繃緊和僵硬。肝臟主管筋脈,而陰部是宗筋聚集之處,當腎和肝的陽氣虛弱時,陰莖頭部就會感到寒冷。如果水和木的氣機寒冷而無法向上升發,就會導致火和金的氣機往上熱而不向下,虛火上浮,失去根基,因此會出現眼睛昏花和頭髮脫落的現象。
其脈象極度虛弱、空虛、遲緩而帶澀,這是因為消化不良導致的清稀大便,並伴隨血氣虧損和精液流失的徵兆。凡是脈象呈現空虛、跳動微弱且緊繃的,都表示體內陰氣過盛而陽氣不足。男性就會精液流失,女性則會做春夢而遺精。這是因為肝木依賴腎水滋養,溫暖則向上升發,寒冷則向下陷落。腎臟負責收藏精氣,肝臟負責疏通氣機,當腎水寒冷導致肝木陷落,就會鬱結而產生風氣。肝臟執行疏通氣機的功能,而腎臟失去了收藏精氣的能力,因此精液就會滑脫遺失。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,都是因為脾胃虛弱。因為水和木屬於陰,它們會隨著脾土的升發而向上,這樣下焦就不會寒冷;火和金屬於陽,它們會隨著胃土的降濁而向下,這樣上焦就不會燥熱。當上焦清爽,就不會有咳嗽、喘氣、嘔吐、流鼻血等症狀;下焦溫暖,就不會有消化不良、遺精等疾病,這就是健康的人。脾氣上升,胃氣下降,這個運轉的機制就是中氣。
中氣是升降陰陽的樞紐,是水火交融的媒介,是陰陽調和的關鍵,其重要性就在於此。道家稱之為黃婆,意義非常精深。它的位置在坎卦(水)和離卦(火)的中心,戊土和己土的交界處。這就是生命之本源的祖氣,胎兒的元神,是陰陽的門戶,天地的根基(《老子》所說的“玄牝之門,是謂天地根”就是指這裡)。桂枝龍骨牡蠣湯,用桂枝和芍藥來疏通肝木的鬱結,消除風邪和燥氣;用生薑、甘草、大棗來調和中氣,補養脾精;用龍骨和牡蠣來收斂神氣,固澀精血。
桂枝龍骨牡蠣湯,共七味藥材:
桂枝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龍骨(三兩),牡蠣(三兩)
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水七升煎煮至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7. 虛勞十一
虛勞裡急,悸,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
裡急者,乙木鬱陷,迫急而不和也。木性喜達,鬱而欲發,生氣不遂,衝突擊撞,是以腹痛。肝主筋,諸筋皆聚於節,生氣失政,筋節不暢,故四肢痠疼。膽氣上逆,胸肋壅塞,肝脈上行,升路郁阻,風木振搖,故心下悸動。子半陽生,木氣萌櫱,而生意郁陷,不能上達,則欲動而夢交接,益以風木疏泄,是以精遺。風燥亡津,肺府枯槁,故咽乾口燥。
風木善泄,肺金失斂,故血衄鼻竅。手之三陽,足之三陰,陷而不升,故手足煩熱(手之三陽不升,則陽中之陽陷於陰中,足之三陰不升,則陰中之陽陷於陰中,故手足煩熱)。此以中氣虛敗,風木下陷而相火上逆也。小建中湯,膠飴、甘、棗,補脾精而緩裡急,薑、桂、芍藥,達木鬱而清風火也。
小建中湯,三十四(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)
桂枝(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三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膠飴(一升)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內膠飴,更上微火消解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嘔家不可用此湯,以甜故也。
白話文:
虛勞導致肚子裡急迫疼痛、心悸、流鼻血、腹部疼痛、做夢遺精、四肢痠痛、手腳煩熱、咽喉乾燥口渴,可用小建中湯來治療。
所謂的「裡急」,是因為肝木之氣鬱結下陷,迫使腸胃急迫而不調和。木的本性是喜歡舒展條達,鬱結就想往外發散,生發之氣無法順暢,就會互相衝撞,所以引起腹痛。肝主導筋,全身的筋都聚集在關節處,生發之氣失去正常運作,筋絡關節就不通暢,因此四肢會痠痛。膽氣上逆,導致胸肋部堵塞,肝脈向上運行,上升的通道受阻,風木之氣震盪搖動,所以心下會悸動。在子時陽氣開始萌生,木氣也開始發芽生長,但生機卻鬱結下陷,無法向上通達,就會產生慾望而夢見交合,加上風木之氣疏泄,所以會遺精。風邪燥熱耗損津液,導致肺部乾枯,因此會咽喉乾燥口渴。
風木之氣容易疏泄,肺金之氣失去收斂,所以會從鼻子流鼻血。手的陽經,腳的陰經,氣機都下陷而無法上升,所以會手腳煩熱(手的陽經之氣不上升,導致陽中之陽下陷於陰中,腳的陰經之氣不上升,導致陰中之陽下陷於陰中,所以手腳煩熱)。這是由於中焦脾胃之氣虛弱衰敗,風木之氣下陷,而相火之氣上逆的緣故。小建中湯使用膠飴、甘草、大棗,是為了補養脾精,緩和裡急的症狀;生薑、桂枝、芍藥,是為了疏通肝木的鬱結,清除風火。
小建中湯,方子出自《傷寒論·少陽篇》。
藥材組成:桂枝(三兩),芍藥(六兩),甘草(三兩,炙烤過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,膠飴(一升)。
製法:以上六味藥材,加入七升水煎煮,取三升藥液,去除藥渣,加入膠飴,再用小火慢慢熬煮融化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有嘔吐症狀的人不適合服用此藥湯,因為它味道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