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七 (1)
卷七 (1)
1. 血痹虛勞(十八章)
血痹、虛勞,非一病也,而證有相通。血痹之證,必因於虛勞,所謂骨弱肌膚盛,重因疲勞汗出是也。虛勞之病,必致於血痹,所謂中有乾血,肌膚甲錯,兩目黯黑是也。
白話文:
血痹和虛勞,並不是同一種疾病,但兩者的症狀有些共通之處。血痹的病症,必定是由於虛勞所引起,也就是所謂的骨骼虛弱、肌肉發達,加上過度疲勞導致出汗。虛勞的疾病,必定會導致血痹,也就是所謂的體內有乾涸的血塊,肌膚乾燥粗糙,眼睛黯淡無光。
蓋勞傷在乎氣,而病成在乎血。二十二難解《靈樞·經脈》之文:是動者,氣也,所生病者,血也。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,氣留而不行者,為氣先病也,血滯而不濡者,為血後病也,故先為是動,後所生也。緣氣無形而難病,病必由於血瘀,血有質而易病,病必由於氣凝。氣倡而血隨之,故氣動則血病也。
白話文:
身體勞累損傷主要在於氣,而疾病的形成則與血有關。《靈樞·經脈》一書中的一段文字很難理解:「動」的是氣,「生病」的是血。氣的作用是溫煦,血的作用是滋潤。氣停滯不能運行,就會先出現氣病;血滯不能滋潤,就會後出現血病。所以先有「氣動」,後有「血病」。由於氣無形無質,所以不容易生病;而血有質有形,所以容易生病。生病必定是因為氣凝滯,氣一動,血就會跟著動,所以氣動就會導致血病。
其未結而方瘀,由上亡於吐衄而下脫於便溺。其既瘀而又結,則淺聚於經絡而深積於臟腑。其方瘀而亡脫,以陰氣堙鬱而中寒也。其既結而積聚,則陽氣壅阻而變熱也。而其先,總緣於土虛。土虛則火熱而水寒,金爍而木枯,中樞敗而四維不轉,故火金傷而神氣病於上,水木損而精血病於下。會仲景建中之義,則血痹、虛勞之病,隨處逢源矣。
白話文:
當血氣尚未凝結而已經淤積時,從上方會吐血流鼻血,從下方會透過大便小便排出。如果血氣已經淤積並凝結,則會淺淺地積聚在經絡中,或深藏在臟腑中。血氣淤而不排出,是因為陰氣閉塞而導致內部受寒。血氣既凝結又積聚,則是陽氣受阻而化為熱。而這些病症的根源都在於脾胃虛弱。脾胃虛弱則會導致火熱和水寒,金氣受損和木氣枯萎,中樞功能衰敗,四肢筋骨無法運轉,因此火金受傷,導致神氣病變在上,水木受損,導致精血病變在下。如果遵循仲景的建中原則,那麼血痹、虛勞等疾病就能得到全面的治療。
2. 血痹一
問曰:血痹病,從何得之?師曰:夫尊榮人,骨弱肌膚盛,重因疲勞汗出,臥不時動搖,加被微風遂得之,但以脈自微澀,在寸口關上小緊,宜針引陽氣,令脈和緊去則愈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血痹症是怎麼得來的? 老師回答:身體強壯的人,骨骼柔軟,肌肉豐厚。如果勞累過度,出汗之後,沒有及時活動,加上吹了微風,就會得這種病。 血痹症的脈象特徵是微細澀滯,在寸口關脈處稍緊。治療方法是用針灸引出體內的陽氣,使脈象和緩,緊脈消失,這樣才能痊癒。
血痹者,血閉痹而不行也。此以尊榮之人,骨弱肉豐,氣虛血盛,重因疲勞汗出,氣蒸血沸之時,安臥不時動搖,血方動而身已靜,靜則血凝,加被微風吹襲,閉其皮毛,內郁不得外達,因此痹著,而不流通。血痹不行,則脈自微澀。風寒外閉,則寸口關上小緊,緊者,寒閉之脈。
白話文:
血痹,是指血液阻塞不通暢。這種情況多見於身體虛弱、肌肉豐滿、氣虛血盛的人。當他們因勞累而大量出汗時,氣血上湧,就像蒸沸一樣。如果這時安靜地躺著不動,血液正在流動,而身體卻已經靜止。身體靜止,血液就會凝結。再加上微風吹襲,封閉了他們的皮膚毛孔,體內的鬱結之氣無法排出體外,因此導致血脈不通暢,氣血阻塞。由於血痹不通,脈象就會微弱而澀滯。如果還有風寒從外部閉塞,寸關脈就會稍緊,脈絡緊實是因寒邪閉阻所致。
清邪居上,故氣行於寸關。此宜針引陽氣,令陽氣通達,則痹開而風散,緊去而脈和,自然愈也。
久痹不已,而成乾血,則為大黃蟅蟲之證矣。
白話文:
邪氣停留在上部,所以氣在寸關部位流動。這時候應該用針刺來引導陽氣,使陽氣能夠通達,這樣痹症就能緩解,風邪散去,緊繃的症狀消失,脈象也就和順了,自然就會痊癒。
如果痹症久治不愈,進而形成乾血,那就需要用大黃和蟅蟲這類藥物來治療了。
3. 血痹二
血痹,陰陽俱微,寸口關上微,尺中小緊,外證身體不仁,如風痹狀,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。
白話文:
「血痹」是血脈不通暢的一種疾病。陰陽脈象都很微弱,寸口關脈很弱,尺脈稍緊。外部徵狀是身體麻痺不仁,就像風痹的症狀一樣。可以用黃耆、桂枝五物湯來治療。
血痹,寸陽尺陰俱微,其寸口關上則微,其尺中則微而復兼小緊,「脈法」:緊則為寒,以寒則微陽封閉而不上達,故脈緊。外證身體不仁,如風痹之狀,以風襲皮毛,營血凝澀,衛氣鬱遏,漸生麻痹,營衛阻梗,不能煦濡肌肉,久而枯槁無知,遂以不仁。營衛不行,經絡無氣,故尺寸關上俱微。
白話文:
血痹(血液循環不暢通)時,寸關尺三部脈象都微弱,其中寸口部位的脈象比較微弱,尺中部位的脈象則微弱且略帶緊促感。「脈法」中提到:脈象緊促代表寒證。寒證會導致陽氣閉塞,無法上升,因此脈象才會緊促。
臨牀上,患者的身體會出現麻木的感覺,類似於風痹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風邪侵襲皮毛,導致營血凝滯,衛氣鬱結,逐漸出現麻痹的現象。營衛氣血不能正常運行,就會阻礙肌肉的濡養,久而久之,肌肉會變得萎縮枯槁,出現麻木無知的感覺。由於營衛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中也缺乏氣血的滋養,因此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會微弱。
營瘀木陷,鬱於寒水,而不能上達,故尺中小緊。黃耆桂枝五物湯,大棗、芍藥,滋營血而清風木,薑、桂、黃耆,宣營衛而行瘀澀,倍用生薑,通經絡而開閉痹也。
白話文:
經血運行不暢,瘀血滯留,氣鬱化火,形成寒水,導致氣血無法向上運行,因此小便量少、顏色深。黃耆桂枝五物湯中,大棗和芍藥可以滋養氣血並疏通肝火;薑、桂、黃耆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並消除瘀滯。加倍使用生薑,可以疏通經絡,打開閉塞的部位。
黃耆桂枝五物湯,三十二
黃耆(三兩),桂枝(三兩),芍藥(三兩),生薑(六兩),大棗(十二枚)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一方有人參。
白話文:
黃耆桂枝五物湯,配方如下:
黃耆三兩,桂枝三兩,芍藥三兩,生薑六兩,大棗十二枚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用水六升煎煮,煮至剩二升藥汁,每次溫服七合,每日服用三次。另有一個版本的配方中包含了人參。
4. 虛勞一
脈弦而大,弦而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虛寒相傳,此名為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白話文:
脈象像琴絃一樣緊而有力,如果緊縮減弱,就叫「減」;如果有力減弱,就叫「芤」;如果減弱退縮,就叫「寒」。「芤」和「寒」相互影響,這種脈象稱為「革」。如果是女性,則多半會出現產後漏下,如果是男性,則會出現失血和虛精。
此段見《傷寒·脈法》。脈弦而大,弦則為陽衰而脈減,大則為陰衰而脈芤,減則陽氣不足而為寒,芤則陰血不充而為虛,虛寒相合,此名為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,以其陽升而不降,陰降而不升,上熱下寒,陰中無陽,精血失統故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摘自《傷寒·脈法》。脈象繃緊而強大,繃緊表示陽氣衰弱而脈搏減弱,強大表示陰氣衰弱而脈搏浮腫。脈搏減弱表示陽氣不足而導致寒冷,脈搏浮腫表示陰血不足而導致虛弱。虛寒相互結合,叫做「革」。對於女性,會導致產後期虛熱漏下;對於男性,會導致失血失精。這是因為陽氣上升而不下降,陰氣下降而不上升,上半身發熱而下半身寒冷,陰氣中沒有陽氣,精血失去了平衡。
中氣者,交濟水火之媒(眉批:道家黃婆嬰奼之旨),水火不濟,總以中氣之虛。後世醫法不傳,治此乃用清涼滋潤,中氣崩敗,水走火飛,百不一生。今之醫事,不可問也。(漏下者,非經期而血下。血暴脫者,謂之崩中,如堤崩而水泄也。血續失者,謂之漏下,如屋漏而水滴也)
白話文:
中氣:是水火運化的媒介(注:道家認為,黃婆嬰奼就是這個原理)。
如果水火運化不暢,通常是中氣虛弱所致。但是,後世醫術失傳,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只用清涼滋潤的藥物,結果中氣崩潰,水火暴走,幾乎沒人能活下來。現在醫學界的做法實在不敢恭維。
(漏下:非經期而月經來潮。血暴脫:即崩中,像堤壩崩塌而水流不止。血續失:即漏下,像屋頂漏水而水珠滴落。)
5. 虛勞二
夫男子平人,脈大為勞,極虛亦為勞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男人的脈搏很大,這表示他過於勞累了,同樣地,如果脈搏非常虛弱,也表示他過於勞累了。
脈大者,表陽離根而外浮,所謂大則為芤也。極虛者,里陽虧乏而內空,所謂芤則為虛也。或大或芤,皆以勞傷元氣之故也。
白話文:
脈搏強大的,表示體表陽氣脫離根源而外浮,因此脈大就是脈浮。脈搏非常虛弱的,表示體內陽氣不足而內部空虛,因此脈浮就是脈虛。脈搏時而強大,時而虛弱,都是因為勞累傷及元氣所致。
6. 虛勞三
男子面色薄者,主渴及亡血,卒喘悸,脈浮者,裡虛也。
白話文:
男人如果臉色蒼白,通常是因為口渴和失血,會突然間氣喘心悸,脈搏浮弱,這表示體內虛弱。
血者,色之華也,亡血而無以華色,故面色清薄。血弱則發熱而作渴,《傷寒》所謂諸弱發熱,熱者必渴也。熱盛火炎,則刑金而作喘。血亡肝虛,風木鬱沖,則生悸動。凡脈浮者,皆緣裡氣之虛,表陽不能內交也。
白話文:
血液是氣色的表現,沒有了血液就沒有氣色,所以面色會顯得蒼白。血液虛弱時會發熱口渴,《傷寒論》中說各種虛弱都會發熱,發熱的人一定口渴。熱盛火旺,會剋制肺金而導致喘息。血液虧虛肝氣不足,風木鬱結上升,就會產生心悸。凡是脈浮的人,都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,體表陽氣無法與內部相交所致。
7. 虛勞四
男子脈虛沉弦,無寒熱,短氣裡急,小便不利,面色白,時時瞑,兼衄,少腹滿,此為勞使之然。
白話文:
這位男士的脈象虛弱且沉弦,沒有發燒或怕冷的症狀,呼吸短促,腹部有緊急感,小便不通暢,臉色蒼白,常常感到昏昏欲睡,同時有鼻出血的情況,下腹部有脹滿感,這是過度勞累所致。
脈虛者,空虛而不實,沉者,陽陷而不升,弦者,水寒而木枯也。無寒熱者,無表證也。短氣者,氣不歸根。裡急者,木鬱不達。小便不利者,土濕木陷,不能行水。面色白者,血不華色。時時瞑者,陽不歸根,升浮而眩暈。衄者,肺金之不斂。少腹滿者,肝木之不升。此皆勞傷中氣,不能升降陰陽,故使之然也。
白話文:
脈象虛弱,表示身體虛空而不充實。脈象沉滯,表示陽氣下陷而不上升。脈象緊繃,表示水寒導致肝木枯萎。如果沒有發熱或發冷的症狀,則說明沒有外感病。
氣短,說明氣息不能歸入臟腑。裡急(大便急而少),說明肝氣鬱結不通。小便不通暢,說明脾胃濕熱,肝氣下陷,無法運行津液。
面色發白,表明氣血不足,血色暗淡。經常眩暈,說明陽氣不能歸入臟腑,上浮引起頭暈目眩。鼻出血,說明肺氣不固攝。小腹脹滿,說明肝氣不能升發。
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過度勞累傷及中氣,導致陰陽失衡,不能正常升降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