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. 痙病十二

太陽病,無汗而小便反少,氣上衝胸,口噤不得語,欲作剛痙,葛根湯主之。

太陽病,無汗,是傷寒之證,而小便反少,寒水不降也。甲木生於壬水,太陽不降,甲木逆行,而賊胃土,故氣上衝胸,而口噤不語,以少陽之脈,下胸而貫膈,陽明之脈,挾口而環唇也。此欲作剛痙。葛根湯,薑、甘、大棗,和中宮而補土,桂枝、芍藥,達營鬱而瀉熱,麻黃散太陽之寒,葛根解陽明之郁也。

剛痙是太陽表寒束逼陽明之證,故用葛根。

葛根湯,六(方見《傷寒》)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,去節),桂枝(二兩),芍藥(二兩),生薑(三兩,切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十二枚,劈)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、葛根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,覆取微似汗,不須吸粥。余如桂枝湯將息及禁忌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沒有汗,卻反而小便量少,這是因為體內氣往上衝到胸部,導致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這是要發作剛痙的徵兆,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太陽病沒有汗,這是傷寒的症狀,小便反而減少,是因為寒氣阻礙了水液的正常運行。甲木生於壬水,太陽之氣無法下降,甲木便會逆行,反過來侵害脾胃之氣,所以氣往上衝到胸部,導致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因為少陽經脈往下通過胸部和橫膈膜,陽明經脈則通過嘴巴環繞嘴唇。這是將要發作剛痙的現象。葛根湯中的生薑、甘草、大棗,可以調和脾胃並補充脾土,桂枝和芍藥,可以疏通營衛之氣的鬱結並清除熱邪,麻黃可以驅散太陽經的寒氣,葛根則可以解除陽明經的鬱滯。

剛痙是太陽表寒束縛陽明經的病症,所以要使用葛根。

葛根湯的組成(藥方在《傷寒論》中可見):

葛根(四兩)、麻黃(三兩,去除節)、桂枝(二兩)、芍藥(二兩)、生薑(三兩,切片)、甘草(二兩,炙烤過)、大棗(十二枚,切開)。

將以上七味藥材,用水一斗,先煮麻黃和葛根,煮到水量減少兩升時,去除浮沫,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煮,煮到剩三升時,去除藥渣,溫服一升,蓋上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就好,不需要喝粥。其他注意事項和禁忌,如同服用桂枝湯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