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歷節二

趺陽脈浮而滑,滑則穀氣實,浮則自汗出,少陰脈浮而弱,弱則血不足,浮則為風,風血相摶,即疼痛如掣。

趺陽脈浮而滑,滑則陽盛而穀氣實,浮則氣蒸而自汗出。少陰脈浮而弱,弱則為營血之不足,浮則為風邪之外中。風邪與血虛相合,即筋骨疼痛如掣。趺陽,胃脈,少陰,腎脈,腎水溫升,則生肝木,而化營血,水寒不能生木,是以血虛。血中溫氣,實胎君火,血虛則溫氣不足,最易感召陰邪。

水冷血寒,郁格陽明,胃氣不得下行,故穀氣蒸泄,自汗常出。水濕之邪,入於汗孔,流注關節之中,內與肝腎之寒合傷筋骨,復得風邪外閉,寒濕鬱發,即筋骨掣痛,而病歷節。水暖血溫,不作此病也。

白話文:

足背動脈的脈象呈現浮而滑的狀態,滑表示身體的消化功能良好,營養充足;浮則表示體表氣機不固,容易出汗。腎脈的脈象呈現浮而弱的狀態,弱表示體內血液不足;浮則表示有風邪侵襲。風邪與血虛結合,就會導致疼痛像抽筋一樣。

足背動脈的脈象呈現浮而滑的狀態,滑表示陽氣旺盛,消化功能良好,營養充足;浮則表示體內氣機蒸騰,導致容易出汗。腎脈的脈象呈現浮而弱的狀態,弱表示體內營血不足;浮則表示有風邪從體表侵入。風邪與血虛結合,就會導致筋骨疼痛像抽筋一樣。足背動脈是胃脈,腎脈是腎的脈象。腎的陽氣溫暖上升,才能滋養肝木,化生營血。如果腎水寒冷,就不能滋養肝木,所以會導致血虛。血液中的溫熱之氣,實際上是胎兒時就有的君火,血虛則溫熱之氣不足,最容易感受陰寒邪氣。

體內水寒血冷,阻礙了陽明的氣機,導致胃氣不能下行,所以消化吸收的能量會蒸發外洩,常常出汗。水濕之邪氣從汗孔進入,流到關節之中,在內部與肝腎的寒邪一起傷害筋骨,又加上風邪從外部封閉,導致寒濕之氣鬱積爆發,就會出現筋骨像被抽動一樣的疼痛,這就是歷節病。如果體內水暖血溫,就不會發生這種病。

2. 歷節三

盛人脈澀小,短氣,自汗出,歷節疼,不可屈伸,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也。

肥盛之人,營衛本盛旺,忽而脈候澀小,短氣自汗,歷節疼痛,不可伸屈,此皆飲酒汗出當風,感襲皮毛所致。風性疏泄,故自汗出。風泄而衛閉,故脈澀小。經脈閉塞,肺氣不得下達,故氣道短促。《素問》:飲酒中風,則為漏風,以酒行經絡,血蒸汗出,益以風邪疏泄,自汗常流,是為漏風。汗孔不闔,水濕易入,此歷節傷痛之根也。

白話文:

體格壯碩的人,本來氣血運行就旺盛,突然出現脈象變得細澀微小,呼吸短促,容易流汗,關節疼痛,無法彎曲伸直,這些都是因為喝酒後流汗又吹到風所導致的。

體格肥胖的人,體內的營氣和衛氣本來就很旺盛,突然出現脈象變得細澀微小,呼吸短促且容易出汗,關節疼痛,無法彎曲伸直,這些都是因為喝酒後流汗又吹到風,導致風邪侵襲皮膚所引起的。風的特性是疏泄,所以才會容易流汗。風邪疏泄導致衛氣閉塞,所以脈象變得細澀微小。經脈閉塞,肺氣無法向下運行,所以呼吸才會短促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喝酒後又感受風邪,就會變成漏風的狀況,因為酒會使經絡暢通,血氣蒸發而流汗,加上風邪的疏泄作用,汗就會不停地流出,這就是所謂的漏風。汗孔無法閉合,水濕就容易侵入,這就是關節疼痛的根源。

3. 歷節四

味酸則傷筋,筋傷則緩,名曰泄,咸則傷骨,骨傷則痿,名曰枯,枯泄相摶,名曰斷泄,營氣不通,衛不獨行,營衛俱微,三焦無所仰,四屬斷絕,身體羸瘦,獨足腫大,黃汗出,脛冷,假令發熱,便為歷節也。

肝主筋,其味酸,味酸則傷筋,筋傷則緩弱不振,其名曰泄。腎主骨,其味鹹,味鹹則傷骨,骨傷則痿軟不堅,其名曰枯。枯泄相合,筋骨俱病,名曰斷泄,言其真氣斷絕於內而疏泄於外也。筋骨者,營衛之所滋養,營虛血澀,經脈不通,則衛氣不能獨行。營衛俱微,無以充灌三焦,三焦無所仰賴,以致四肢失秉,斷絕不通,身體羸瘦,獨足腫大,黃汗出而脛自冷,假令發熱,便是歷節也。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以其內熱不能外發也,歷節之病,兩脛發熱,以其內寒鬱格陽氣也。

白話文:

酸味會傷害筋,筋受傷就會變得鬆弛無力,這種情況稱為「泄」。鹹味會傷害骨,骨受傷就會變得軟弱無力,這種情況稱為「枯」。當「枯」和「泄」兩種情況同時發生,稱為「斷泄」,表示體內真氣衰竭,無法固守而向外洩漏。筋骨是需要營氣和衛氣滋養的,如果營氣虛弱,血液運行不暢,經脈不通,衛氣就無法單獨運行。當營氣和衛氣都衰弱時,就無法滋養三焦,三焦失去依靠,導致四肢功能喪失,氣血斷絕不通,身體變得消瘦,只有一隻腳腫大,流出黃色的汗液,小腿冰冷。如果出現發熱的情況,這就是歷節病。

肝臟主宰筋,喜歡酸味,酸味過多會傷害筋,筋受傷就會變得鬆弛無力,稱為「泄」。腎臟主宰骨,喜歡鹹味,鹹味過多會傷害骨,骨受傷就會變得軟弱無力,稱為「枯」。「枯」和「泄」同時發生,表示筋骨都生病了,稱為「斷泄」,意思是體內的真氣已經斷絕,並向外洩漏。筋骨需要營氣和衛氣來滋養,如果營氣虛弱,血脈阻塞,經脈不通,衛氣就無法獨自行走。當營氣和衛氣都虛弱時,就無法充養三焦,三焦失去依賴,導致四肢失去支配,氣血斷絕不通,身體變得消瘦,只有一隻腳腫大,流出黃色的汗液,小腿自行發冷。如果出現發熱的情況,這就是歷節病。黃汗病的特徵是兩條小腿自行發冷,是因為體內有熱無法散發出來。而歷節病的特徵是兩條小腿發熱,是因為體內寒氣阻礙了陽氣的運行。

4. 歷節五

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,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。

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者,濕傷關節,則生疼痛,營衛不行,則肌肉瘦削,濁陰阻格,陽不下根,則生眩暈,氣不降斂,則苦短促,胃氣上逆,則欲嘔吐。桂枝芍藥知母湯,朮、甘,培土以敵陰邪,附子暖水而驅寒濕,知母、生薑,清肺而降濁氣,芍、桂、麻、防,通經而開痹塞也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,三

桂枝(四兩),芍藥(三兩),麻黃(二兩),防風(四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二兩),生薑(五兩),知母(四兩),附子(二兩,炮)

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身體各處關節疼痛,身體虛弱消瘦,腳腫脹得好像要脫落一樣,頭暈眼花、呼吸短促,且感覺溫溫的想吐,可以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來治療。

身體各處關節疼痛,身體虛弱消瘦,腳腫脹得好像要脫落一樣,頭暈眼花、呼吸短促,且感覺溫溫的想吐,這些是因為濕氣侵犯關節導致疼痛;營氣和衛氣運行不暢,導致肌肉消瘦;體內濁陰阻礙,陽氣無法向下,所以產生頭暈;氣不往下收斂,就會呼吸短促;胃氣上逆,就會想嘔吐。桂枝芍藥知母湯,用白朮、甘草來培補脾胃,以抵抗陰邪;用附子溫暖身體的水分以驅除寒濕;用知母、生薑來清肺並使濁氣下降;用芍藥、桂枝、麻黃、防風來疏通經絡,解除痹阻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的藥方如下:

桂枝(四兩),芍藥(三兩),麻黃(二兩),防風(四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二兩),生薑(五兩),知母(四兩),附子(二兩,炮製過)。

將以上九味藥材,加入七升水煮到剩下兩升,溫服七合,一天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