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五 (2)
卷五 (2)
1. 瘧病五
病瘧以月一日發,當以十五日愈,設不瘥,當月盡解,如其不瘥,當云何?師曰: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,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。
病瘧以此月之初一日發,五日一候,三候一氣,十五日氣候一變,故當愈。設其不瘥,再過一氣,月盡解矣。如其仍然不瘥,此其邪氣盤郁,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。當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,鱉甲行厥陰而消癥瘕,半夏降陽明而消痞結,柴胡、黃芩,清瀉少陽之表熱,人參、乾薑,溫補太陰之裡寒,桂枝、芍藥、阿膠,疏肝而潤風燥,大黃、厚朴,瀉胃而清郁煩,葶藶、石葦、瞿麥、赤硝,利水而瀉濕,丹皮、桃仁、烏扇、紫葳、蜣螂、鼠婦、蜂窠、蟅蟲,破瘀而消症也。
鱉甲煎丸,十八
鱉甲(十二分,炙),半夏(一分),柴胡(六分),黃芩(三分),人參(一分),乾薑(三分),桂枝(三分),阿膠(三分,炙),芍藥(五分),大黃(三分),厚朴(三分),葶藶(一分,熬),石韋(三分,去毛),瞿麥(二分),赤硝(十二分),桃仁(四分),烏扇(三分,燒),紫葳(三分),蜣螂(六分,熬),鼠婦(三分,熬),峰窠(四分,炙),蟅蟲(五分,熬),丹皮(五分)
上二十三味,為未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浸灰,俟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內諸藥,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,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
眉批:見涵初等欲加減此方,直是非聖無法。孫真人亦只酌換兩味,何況凡庸!小柴胡、桂枝合大承湯三方,去甘草之和緩,枳實之破氣。《千金》去赤硝、鼠婦,加海藻、大戟,咸能軟堅,破其堅壘,加減亦善。
白話文:
瘧疾如果從每月初一發作,應該在十五日痊癒。如果沒有好轉,應該在當月底會自行痊癒。如果仍然沒有好轉,該怎麼辦?醫師說:這是邪氣結聚成腫塊,稱為「瘧母」,要趕快治療,應該使用鱉甲煎丸。
瘧疾如果從這個月初一發作,每五天發作一次,三次發作算一候,三候算一個氣候週期,十五天時氣候會轉變,所以應該會痊癒。如果沒有好轉,再過一個氣候週期,到月底就會痊癒。如果還是沒有好轉,那就是邪氣盤踞,結成腫塊,叫做瘧母。要趕快治療,適合用鱉甲煎丸。鱉甲能引導藥力到厥陰經,消除腫塊;半夏能降陽明經的氣,消除痞結;柴胡、黃芩能清除少陽經的表熱;人參、乾薑能溫補太陰經的裡寒;桂枝、芍藥、阿膠能疏理肝氣並滋潤風燥;大黃、厚朴能瀉胃氣並清除鬱悶;葶藶、石葦、瞿麥、赤硝能利水並排除濕氣;丹皮、桃仁、烏扇、紫葳、蜣螂、鼠婦、蜂窩、蟅蟲能破除瘀血並消除腫塊。
鱉甲煎丸,共有十八味藥:
鱉甲(烤過,十二份)、半夏(一份)、柴胡(六份)、黃芩(三分)、人參(一份)、乾薑(三分)、桂枝(三分)、阿膠(烤過,三分)、芍藥(五份)、大黃(三分)、厚朴(三分)、葶藶(熬過,一份)、石韋(除去絨毛,三分)、瞿麥(二份)、赤硝(十二份)、桃仁(四份)、烏扇(燒過,三分)、紫葳(三分)、蜣螂(熬過,六份)、鼠婦(熬過,三分)、蜂窩(烤過,四份)、蟅蟲(熬過,五份)、丹皮(五份)。
以上二十三味藥,研磨成粉末。取燒過的灶底灰一斗,加入清酒一斛五斗浸泡。等酒剩下一半時,放入鱉甲,煮到鱉甲爛成膠狀,絞取汁液,再放入其他藥材,煎煮成丸,像梧桐子般大小。空腹服用七丸,一天三次。
眉批:有人想隨意加減這個藥方,真是違背了聖賢的法則。孫思邈也只是稍微換了兩味藥,更何況是普通人!小柴胡湯、桂枝湯合大承氣湯這三個藥方,都去掉了甘草的緩和作用,以及枳實的破氣作用。《千金方》去掉了赤硝和鼠婦,加入了海藻和大戟,都能夠軟化堅硬的腫塊,攻破其堅固的壁壘,這樣的加減也很好。
2. 附方
外臺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(三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小柴胡湯加減)。治瘧病發渴者。亦治勞瘧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栝蔞根(四兩)
上七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外臺柴胡桂薑湯,四(方見《傷寒·少陽》)。治瘧寒多微有熱,或但寒不熱。服一劑如神。
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甘草(三兩,炙),桂枝(三兩,去皮),乾薑(二兩),牡蠣(二兩),栝蔞根(四兩)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初服微煩,復服汗出便愈。
眉批:《外臺秘要》,唐·王燾撰,多載古人秘方,其方自有所本。尚有牡蠣湯一方,專治牝瘧多寒者,亦《外臺》方。牡蠣四兩,麻黃四兩(去節),甘草二兩,蜀漆三兩。上四味,以水八升,先煮蜀漆、麻黃,去上沫,得六升,內諸藥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。若吐,則勿更服。
黃氏不錄此方,以有柴胡桂薑湯,足以概括此方也。其意重在和解,溫散寒邪,故無取麻黃。仲景自有蜀漆散治牝瘧,故不載此方。
白話文:
[附方]
外臺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:(這個方子是根據《傷寒論》少陽篇的小柴胡湯加減變化而來)用來治療瘧疾發作時口渴的患者,也可用於治療因勞累引起的瘧疾。
藥材組成: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栝蔞根(四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一斗二升水,煮到剩六升,去除藥渣,再將藥汁煎煮到剩三升。每次溫服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
外臺柴胡桂薑湯:(這個方子也出自《傷寒論》少陽篇)。用來治療瘧疾發作時寒冷感較重、稍微發熱,或者只有寒冷感沒有發熱的症狀。服用一劑效果就非常好。
藥材組成:柴胡(八兩),黃芩(三兩),甘草(三兩,炙過),桂枝(三兩,去皮),乾薑(二兩),牡蠣(二兩),栝蔞根(四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,加入一斗水,煮到剩六升,去除藥渣,再將藥汁煎煮到剩三升。每次溫服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。初次服用可能會感到些許煩躁,再次服用後出汗就會痊癒。
眉批:
《外臺秘要》這本書是唐朝的王燾所撰寫,書中記載了很多古人的祕方,這些方子都有其來源。書中還有一個牡蠣湯的方子,專門用來治療女性瘧疾,其症狀是寒冷感比較嚴重,這個方子也是《外臺秘要》裡記載的。
牡蠣湯的藥材組成:牡蠣(四兩),麻黃(四兩,去除節),甘草(二兩),蜀漆(三兩)。
煎煮方法:將以上四味藥材,加入八升水,先煮蜀漆和麻黃,去除水面上的泡沫,煮到剩六升時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二升。每次溫服一升。如果服用後出現嘔吐,就不要再服用了。
黃氏(指編者或評論者)沒有收錄這個方子,是因為有柴胡桂薑湯,足以涵蓋這個方子的功效。黃氏認為治療重點在於調和身體,溫散寒邪,所以不需要使用麻黃。仲景(張仲景)有使用蜀漆散來治療女性瘧疾,因此黃氏沒有另外收錄這個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