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7. 痙病十三

痙為病,胸滿口噤,臥不著席,腳攣急,必齘齒,可與大承氣湯

剛痙為病,陽明上逆,故胸滿口噤。脊背反張,故臥不著席。筋脈縮急,故腳攣齘齒(筋脈屈伸、牙齒開合作響,是謂齘齒)。此其土燥胃逆,病在陽明,可與大承氣湯大黃芒硝,瀉其燥熱,枳實厚朴,破其壅塞也。

大承氣湯,七(方見《傷寒》)

大黃(四兩,酒洗),芒硝(三合),厚朴(半斤,炙,去皮),枳實(五枚,炙)

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枳、樸,取五升,去滓,內大黃,煮取二升,去滓,內芒硝,更上微火一兩沸,分溫再服。得下,余勿服。

18. 濕(十一章)

19. 濕病一

太陽病,關節疼痛而煩,脈沉而細者,此名中濕,亦曰濕痹,其候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但當利其小便。

濕流關節,經脈郁阻,故生煩痛。土濕木遏,清陽不達,故脈沉細。此名中濕,亦曰濕痹。木鬱不能疏泄水道,腸胃滋濡,故大便反快,而小便不利。但當利其小便,以泄濕氣也。

20. 濕病二

濕家之為病,一身盡疼,發熱,身色如熏黃也。

濕傷筋骨,而阻經脈,故一身盡疼。陽氣鬱遏,是以發熱。木氣不達,則見黃色,以肝主五色,入脾為黃也。

21. 濕病三

濕家病,身痛發熱,面黃而喘,頭痛鼻塞而煩,其脈大,自能飲食,腹中和無病,病在頭中寒濕,故鼻塞,內藥鼻中則愈。

濕家病,身痛發熱,面黃而喘,頭痛鼻塞而煩,其脈又大,而且自能飲食,此其腹中平和無病,病在頭中寒濕,阻其肺竅,是以鼻塞頭痛,面黃作喘。納藥鼻中,散其寒濕則愈矣。

22. 濕病四

濕家,其人但頭汗出,背強,欲得覆被向火,若下之早則噦,或胸滿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渴欲得飲,而不能飲,則口燥、煩也。

濕鬱發熱,皮毛蒸泄,則汗自出。若但頭上汗出,是其陽鬱於上,而猶未盛於中也。濕在太陽之經,脈絡壅阻,是以背強。(太陽行身之背)。陽郁不得外達,是以惡寒。俟其濕熱內盛,而後可下,若下之太早,則土敗胃逆,噦而胸滿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。以太陰土濕,乙木遏陷,而生下熱,在於丹田。

至其胸中,全是濕寒,雖渴欲得水,卻不能飲,止是口中燥、煩而已。以其陽鬱於上,故頭汗口渴。舌竅於心,陽虛火敗,肺津寒凝,膠塞心宮,故舌上如胎,實非盛熱生胎也。

蓋濕證不論寒熱,總因陽虛。陽郁不達,是以生熱,陽氣極虛,則不能化熱,止是濕寒耳。

23. 濕病五

濕家下之,額上汗出,微喘,小便利者,死,若下利不止者,亦死。

濕寒之證,而誤下之,若額上汗出,微喘,則氣脫於上,小便利,下利不止,則氣脫於下,是死證也。

24. 濕病六

風濕相搏,一身盡疼痛,法當汗出而解,值天陰雨不止,醫云此可發汗,汗之病不愈者何也?答曰:發其汗,汗大出者,但風氣去,濕氣在,是故不愈也。若治風濕者,發其汗,但微微似欲汗出者,風濕俱去也。

濕為陽虛,汗多陽亡,風雖去而濕愈增,又值陰雨濕盛之時,是以濕氣仍在。此當微汗以瀉之,則風濕俱去矣。

25. 濕病七

濕家身煩疼,可與麻黃加朮湯,發其汗為宜,慎不可以火攻之。

濕鬱經絡,衛氣壅遏,而生煩疼。可與麻黃朮湯,麻、桂、杏仁,瀉營衛而利肺氣,甘草白朮,補中脘而燥土濕,汗出濕消,煩痛自止。慎不可以火攻之,生其內熱也。

麻黃加朮湯,八

麻黃(三兩,去節),桂枝(二兩,去皮),杏仁(七十枚,去皮尖),甘草(一兩,炙),白朮(四兩)

上五味,以水九升,先煮麻黃,減二升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二升半,去滓,溫服八合。覆取微似汗。

26. 濕病八

病者一身盡疼,發熱,日晡所劇者,此名風濕,此病傷於汗出當風,或久傷取冷所致也,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

汗出當風,閉其皮毛,汗液郁遏,流溢經隧,營衛壅滯,故發熱身疼。午後濕土當令,故日晡所劇。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,麻黃、杏仁,破壅而發汗,薏苡、甘草,燥濕而培土也。

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,九

麻黃(五錢,去節),杏仁(十粒,去皮尖),薏苡(五錢),甘草(一兩,炙)

上銼麻豆大,每服四錢匕,水盞半,煎八分,去滓,溫服。有微汗,避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