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二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2)

1. 雜病六(陷經漏黑二十四)

婦人陷經,漏下黑不解,膠薑湯主之。

婦人經水,溫則升而赤,寒則陷而黑。血藏於肝而肝生於腎,腎寒不能生木,木鬱血陷,則漏下黑色。久而不解,此以寒水之失藏,風木之善泄也。膠薑湯,阿膠滋木而息風,乾薑溫肝而暖血也。

膠薑湯(百六十六)

阿膠,乾薑

原方闕載。

白話文:

婦女的經血,如果經脈下陷,導致經血淋漓不斷且顏色發黑,久久無法改善,可以用膠薑湯來治療。

婦女的經血,如果身體溫熱,經血就會上行而呈現紅色;如果身體寒冷,經血就會下陷而呈現黑色。血儲藏在肝臟,而肝臟的生機來自於腎臟,腎臟寒冷就無法滋養肝木,肝木鬱結,血就下陷,因此會導致經血淋漓不斷且顏色發黑。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很久沒有改善,是因為寒邪導致腎的封藏功能失調,同時肝木的疏泄功能又太過旺盛的緣故。膠薑湯中,阿膠可以滋養肝木並抑制肝風,乾薑可以溫暖肝臟並溫養血脈。

膠薑湯

阿膠、乾薑

(原方沒有寫明用量)

2. 雜病七(經水不利二十五)

婦人經水不利下,抵當湯主之。

經水不利,必有瘀血壅阻,宜抵當湯下其瘀血也。

抵當湯(百六十七),(方見《傷寒·太陽》)

水蛭(三十枚,熬),虻蟲(三十枚,熬,去翅足),桃仁(二十枚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,酒浸)

上四味,為末,水五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溫服一升。不下,再服。亦治男子膀胱滿急,有瘀血者。

白話文:

婦女月經不順,排不出來,可以使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
月經不順,一定是有瘀血阻塞的緣故,應該用抵當湯來去除這些瘀血。

抵當湯(出自百六十七方,藥方在《傷寒論·太陽篇》中可見)

藥材包含:水蛭(三十隻,炒過)、虻蟲(三十隻,炒過,去除翅膀和腳)、桃仁(二十個,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大黃(三兩,用酒浸泡)。

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五升水煎煮,煮到剩三升,去除藥渣,溫服一升。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,可以再服一次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男子膀胱脹滿急迫,有瘀血的情況。

3. 雜病八(帶下二十六)

問曰:婦人年五十所,病下利數十日不止,莫即發熱,少脾裡急,腹滿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何也?師曰:此病屬帶下。何以故?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何以知之?其證唇口乾燥,故知之。當以溫經湯主之。

婦人年五十所,病下利數十日不止,脾土濕陷而風木疏泄也。土濕水寒,暮而陽不內斂,是以發熱。乙木鬱陷,不得升達,故腹滿裡急。手厥陰之脈,行手掌而上中指,手少陰之脈,行手掌而走小指,下寒而君相之火不根於水,故手掌煩熱。陰精脫泄,肺津枯槁,故唇口乾燥。

此屬帶下之證,以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,陰精不能上濟,故少陰失其閉藏,厥陰行其疏泄,下流而為帶也。蓋神藏於心,精藏於腎,半產之家,腎氣虛寒,瘀血凝澀,結於少腹,阻格陰陽交濟之路,故陰精流溢下脫,而為帶證。《素問·骨空論》: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

以任者,諸陰之統任,任中陽秘,則能受妊,任脈寒冷,陰精失溫,凝聚則為瘕,流溢則為帶。陰精之不脫者,帶脈橫束,環腰如帶,為之收引也,水寒木陷,帶脈不引,故謂之帶下。何以知其為帶下也?其證唇口乾燥,是陰精之下脫而不上濟,故知之也。帶下之病,下寒上熱,下寒故下利裡急,上熱故煩熱乾燥,此當溫腎肝兩經之下寒。

溫經湯,歸、膠、芍藥,養血而清風,丹、桂、芎藭,破瘀而疏木,半夏、麥冬,降逆而潤燥,甘草、人參,補中而培土,茱萸、乾薑,暖血而溫經也。

溫經湯(百六十八)

當歸(二兩),芎藭(二兩),芍藥(二兩),阿膠(二兩),桂枝(二兩),丹皮(二兩),半夏(一兩),麥冬(一兩,去心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乾薑(二兩),茱萸(三兩)

上十二味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亦主婦人少腹寒,久不受胎。兼治崩中去血,故月水來過多,或至期不來。

白話文:

有個人問:婦女大概五十歲左右,拉肚子持續幾十天都停不下來,也沒有發燒,只是覺得脾胃那裡有點緊,肚子脹滿,手掌心發熱煩躁,嘴唇和口乾渴,這是怎麼回事?

醫生說:這是屬於帶下病的表現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她曾經流產過,導致瘀血停留在下腹部沒有清除。怎麼知道的呢?看她嘴唇和口乾燥就知道是這個原因了。應該用溫經湯來治療。

婦女五十歲左右,拉肚子幾十天不止,是因為脾胃的運化功能虛弱,導致濕氣困滯,而肝木之氣也跟著疏泄。濕氣和寒氣停留在體內,到了晚上陽氣無法收斂,所以會發熱。肝木之氣受到壓制,無法向上升發,所以肚子脹滿、感覺到腹部緊迫。手厥陰經脈經過手掌心到中指,手少陰經脈經過手掌心到小指,下焦寒冷導致君火和相火無法得到腎水滋養,所以手掌心發熱煩躁。體內陰精耗損,肺的津液也跟著枯竭,所以嘴唇和口會乾燥。

這是屬於帶下病的症狀,因為她曾經流產過,導致瘀血停留在下腹部沒有去除,陰精無法向上滋養,導致少陰經失去閉藏功能,厥陰經則疏泄無度,所以陰液下流形成帶下。人的精神藏於心,精液藏於腎,曾經流產的婦女,腎氣虛弱寒冷,瘀血凝結阻滯,停留在下腹部,阻礙了陰陽交合的通路,所以陰精向下流失,形成帶下病。《素問·骨空論》說:任脈發生疾病,男子會出現疝氣等問題,女子會出現帶下或腹部腫塊。

任脈是全身陰經的總綱,任脈中的陽氣充足,就能夠順利懷孕;任脈寒冷,陰精失去溫養,凝聚就會形成腹部腫塊,流失就會形成帶下。陰精不外洩是因為帶脈環繞腰部,像帶子一樣有收束的作用。如果水寒木陷,帶脈失去收引功能,就會導致帶下病。為什麼知道這是帶下病呢?因為她嘴唇和口乾燥,說明陰精向下流失而無法向上滋養,所以知道是帶下病。帶下病的症狀是下寒上熱,下焦寒冷所以會拉肚子、腹部緊迫,上焦熱所以會煩躁發熱、口乾。治療時應溫補腎經和肝經的下焦寒氣。

溫經湯的組成:當歸、阿膠、芍藥,可以養血清熱;丹皮、桂枝、川芎,可以破除瘀血疏理肝氣;半夏、麥冬,可以降逆氣潤燥;甘草、人參,可以補益中氣培養脾土;吳茱萸、乾薑,可以溫暖血液,溫通經脈。

溫經湯的藥材組成:當歸(二兩),川芎(二兩),芍藥(二兩),阿膠(二兩),桂枝(二兩),丹皮(二兩),半夏(一兩),麥冬(一兩,去除心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),乾薑(二兩),吳茱萸(三兩)。

將以上十二味藥,用水一斗煮取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這個藥方也適用於治療婦女下腹部寒冷,長期不能懷孕的情況。同時也適用於治療崩漏出血,導致月經量過多,或月經不來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