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二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1)

1. 卷二十二

2. 婦人

3. 雜病(二十二章)

婦人雜病,緣於脾腎寒濕,風木枯燥,淫泆而傳化也。或有寒水不能生木,木鬱而變熱者,究竟標熱而本寒。除熱入血室外,余皆陽浮假熱之病,未可恣用陰涼之品。末以因虛積冷,總結婦人諸證,妊娠、產後、雜病,共計三十六證,無不皆然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罹患各種雜病,原因多是脾腎虛寒、濕氣過重,或是肝氣不足、乾燥,也可能是因為性生活過度而導致這些問題互相影響轉化。有些情況是體內寒氣太重,無法滋養肝木,導致肝氣鬱結而產生熱象,但實際上是表面發熱而根本體寒。除了熱邪侵入血室的情況外,其他大多是陽氣浮越的假熱症狀,不宜隨意使用寒涼藥物。最後總結,因為虛弱積寒導致的婦女各種疾病,包括懷孕、生產後以及其他雜病,總共三十六種病症,大多都是這種情況。

4. 雜病—(熱入血室二十二)

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得之七八日,熱除,脈遲,身涼和,胸脅滿,如結胸狀,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也,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少陽篇》。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而值經水適來之時,得之七八日後,熱解,脈遲,身體涼和,是當愈矣。乃胸脅脹滿,如結胸之狀,而作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熱不在外而在內也。蓋少陽之經,下胸貫膈,而循脅裡,經氣不降,橫塞胸脅,故滿如結胸。相火逆升,而爍心液,故作譫語。

以肝主血,心主脈,甲乙同氣,君相交通,故血熱而心病。當刺厥陰之期門,瀉其經中之實熱,以散血室之瘀蒸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中風後,出現發燒、怕冷,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過了七八天,熱退了,脈搏變慢,身體也涼爽平和,但卻感到胸口和兩側肋骨脹滿,像是有結胸一樣,還開始胡言亂語,這就是熱邪侵入血室的現象。應該針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來瀉熱。

這段文字出自《傷寒論·少陽篇》。婦女中風,發燒怕冷,又正值月經來的時候,經過七八天後,熱退了,脈搏也慢了,身體也涼快了,這本該是快好了。但卻出現胸口、肋骨脹滿,像是結胸一樣,而且開始說胡話,這就是熱邪跑進了血室,熱不在體表而在體內。因為少陽經脈,下行經過胸部,穿過橫膈膜,沿著肋骨內側,經氣不能下降,橫塞在胸脅之間,所以脹滿像是結胸。相火(指肝腎之火)向上逆行,灼燒心臟的津液,所以才會胡言亂語。

因為肝臟主管血液,心臟主管脈搏,肝屬木(甲)、心屬火(乙),兩者氣機相通,心肝功能相互影響,所以血中熱邪熾盛,連帶心臟也受到影響而生病。應該針刺肝經的期門穴,瀉掉經脈中的實熱,以此來散去血室中的鬱熱。

5. 雜病二

婦人中風,七八日續來寒熱,發作有時,經水適斷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故使如瘧狀,發作有時,小柴胡湯主之。方在「嘔吐」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少陽篇》。婦人中風,七八日後續得寒熱往來,發作有時之證,而值經水適斷之時者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當瘀結。熱結血分,少陽之經氣不得外達,陰陽交爭,互相束閉,故使寒熱如瘧,發作按時。小柴胡發少陽之經邪,熱去則血可自下。不下,然後用下瘀之劑也。

婦人中風,而值經水適來、適斷之時,及當經傳少陽,相火鬱發,不得泄路,邪熱隨經內傳,必入血室。以其經脈新虛,最易受邪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中風後,經過七八天持續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,而且發作時間有規律,又剛好遇到月經停止的時候,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所導致,血液一定會凝結成瘀塊,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,發作時間固定。這種情況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這種情形是說,婦女中風後,七八天後陸續出現忽冷忽熱,發作時間規律的症狀,又正好遇到月經剛結束的時候,這是熱邪跑進血室,血液應該會瘀積成塊。熱邪積在血分,少陽經的氣無法向外疏散,陰陽之氣互相交戰,互相阻礙,所以才會像瘧疾一樣忽冷忽熱,發作時間固定。用小柴胡湯可以疏散少陽經的邪氣,熱邪消退後,瘀血自然就會排出。如果沒排出來,才需要用活血化瘀的藥。

婦女中風,又剛好遇到月經來或剛結束的時候,或者正值邪氣從少陽經傳入體內,體內的相火因為鬱結而發作,無法宣洩,邪熱就跟著經脈進入血室。因為這個時候經脈剛好虛弱,最容易受到邪氣侵入。

6. 雜病三

婦人傷寒,發熱,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為熱入血室,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少陽篇》。婦人傷寒,發熱,而值經水適來之時,晝日清白明瞭,暮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為熱入血室。以血為陰,夜而陽氣入陰,血熱發作,故譫妄不明。治之勿犯中焦胃氣及上焦清氣,必自愈也。

白話文:

婦女得了傷寒,發燒,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白天神智清楚明白,但到了晚上就開始說胡話,好像看到鬼一樣,這種情況是熱邪侵入了血室。治療時不要傷到腸胃的消化功能和上焦的氣機,病自然會好。

這是《傷寒論》少陽篇裡提到的。婦女得了傷寒,發燒,又正值月經來潮,白天頭腦清醒,晚上就開始胡言亂語,好像見到鬼,這是熱邪進入血室的緣故。血屬於陰,夜晚陽氣入於陰分,血熱發作,所以就會出現胡言亂語、神志不清的情況。治療時不要侵犯中焦的胃氣和上焦的清氣,病就會自己痊癒。

7. 雜病四

陽明病,下血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,但頭汗出,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,濈然汗出而愈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陽明篇》。陽明病,下血而譫語,此為胃熱入於血室。蓋心藏神,而神之魂藏於血,血熱魂擾,故心神昏亂,而作譫語。頭為手足六陽所會,陽氣上蒸,表不能閉,故頭上汗出。而身無汗,則熱入血分,不得外泄。宜刺厥陰之期門,以瀉血熱。隨其實處而瀉之,一得濈然汗出,則熱解而病愈矣。

白話文:

陽明病,如果出現便血且胡言亂語的症狀,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所導致。此時雖然頭部會出汗,但應該針刺期門穴,並依照實際情況瀉熱,只要能順利出汗,病就會痊癒。

這段話出自《傷寒論·陽明篇》。陽明病,如果出現便血和胡言亂語,這是因為胃熱侵入血室。因為心臟主管精神,而精神中的魂魄又藏於血液之中,當血液發熱時,魂魄會受到干擾,導致心神昏亂,因而出現胡言亂語。頭部是手足六條陽經交會的地方,陽氣向上蒸騰,使體表無法閉合,所以頭部會出汗。但因為身體其他地方沒有出汗,就表示熱邪已經進入血分,無法從體表散發出去。應該針刺足厥陰肝經上的期門穴,來瀉除血分中的熱邪。依照實際熱邪的狀況來瀉熱,只要能順利出汗,熱邪就會解除,病也就痊癒了。

8. 雜病五(半產漏下二十三)

寸口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摶,此名曰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,旋覆花湯主之。

此段見《傷寒·脈法》及「虛勞」、「吐衄」二篇。水寒木枯則脈弦,營虛衛浮則脈大,弦則陽衰而外減,大則陰衰而內芤,減則陽氣不足而為寒,芤則陰血不充而為虛,寒虛相合,此名曰革,如鼓之外硬而中空也。氣血虛寒,脈如皮革,婦人見此,則胎孕殞落而半產,經脈沉陷而漏下。旋覆花湯,旋覆花行經脈之瘀,蔥白通經氣之滯,新絳止崩而除漏也。

旋覆花湯(百六十五)

旋覆花(三兩),蔥白(十四莖),新絳(少許)
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。新終,即織黃絹。

白話文:

如果把脈時,把到寸口的脈象呈現弦而且大的情況,弦代表氣血虛弱,大則代表脈象中空,氣血虛弱就會怕冷,脈象中空則表示虛弱,寒冷和虛弱互相結合,這種脈象就稱為革脈。婦女如果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可能會發生半產(流產)和產後持續出血(漏下)的情況,可以用旋覆花湯來治療。

這種脈象的解釋,在《傷寒論》的脈法篇以及虛勞和吐血的篇章都有提到。體內水寒會讓木氣枯竭,導致脈象呈現弦的狀態;營血虛弱而衛氣浮散,會讓脈象呈現大的狀態。弦脈代表陽氣衰弱而外在減少,大脈代表陰氣衰弱而內在空虛。陽氣不足就會感到寒冷,陰血不足就會感到虛弱。寒冷和虛弱互相結合,就形成所謂的革脈,就像鼓一樣,外層堅硬但內部空虛。氣血虛寒,脈象如同皮革,婦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通常是胎兒會流產或造成半產,而且經脈會下陷並導致持續出血。旋覆花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,其中旋覆花能疏通經絡中的瘀滯,蔥白能疏通經絡中的氣滯,新絳則能止住崩漏。

旋覆花湯

藥材包含:旋覆花三兩、蔥白十四根、新絳少許。

將以上三種藥材加入三升水煮成一升,一次性喝完。喝完後,用黃色的絲綢覆蓋身體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