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二十一 (1)
卷二十一 (1)
1. 卷二十一
2. 婦人
3. 產後(十一章)
婦人產後,血室空洞,陰虛之病固多,而溫氣亡泄,陽虛之病亦自不少,產後三病,痙、冒、便難,皆陰虛而兼陽弱者也。至於胃實腹痛,血瘀惡露,未嘗不用瀉下,此以物聚而成實耳。若非陳宿凝聚,不得實也,故產後之病,切以中氣為主。蓋血亡木枯,乃中氣克傷之本,徒知木燥而不知土虛,非良工矣。
白話文:
婦女產後,身體內部血脈空虛,陰液不足的病症固然很多,但溫煦的氣息散失,陽氣虛弱的病症也不少。產後常見的三種疾病,像是抽搐、昏厥、排便困難,都是陰液不足又兼帶陽氣虛弱的表現。至於胃脹腹痛、血瘀導致惡露不淨,雖然也會用到瀉下的藥物,那是因為有東西積聚成實證。如果不是陳舊積聚的,就不會形成實證。所以產後的疾病,最重要的是顧護中焦脾胃之氣。因為失血過多會導致肝木枯槁,這就是中焦脾胃受損的根本原因。如果只知道肝木燥熱而不知道脾胃虛弱,就不是好的醫生了。
4. 產後一(三病十一)
問曰:新產婦人有三病,一者病痙,二者病鬱冒,三者大便難,何謂也?師曰:新產血虛,多汗出,喜中風,故令病痙。亡血復汗,寒多,故令鬱冒。亡津液,胃燥,故大便難。
新產血虛,多汗,易感風邪,風閉皮毛,血虛筋燥,經脈攣縮,故令病痙。亡血復汗,陽泄汗多,木遏陽陷,不能外發,陰邪閉束,清氣幽埋,故令神昏而鬱冒。汗亡津液,腸胃乾燥,故竅澀而便難。此新產婦人之三病也。
白話文:
請問:剛生產完的婦人有三種常見疾病,第一種是抽搐,第二種是昏迷,第三種是大便困難,這是怎麼回事呢?
醫生說:剛生產完的婦人因為失血導致身體虛弱,容易流汗,容易受到風邪侵襲,所以會抽搐。又因為失血後又流汗,導致身體更加虛寒,所以會昏迷。因為失去體液,胃腸乾燥,所以會大便困難。
剛生產完的婦人因為失血導致身體虛弱,容易流汗,容易感受風邪,風邪阻塞毛孔,加上身體虛弱筋脈乾燥,導致筋脈攣縮,所以會抽搐。又因為失血後又流汗,陽氣隨著汗液大量流失,造成肝氣無法疏泄,陽氣無法向外發散,陰邪閉鎖,清陽之氣被壓制,所以會神志昏迷。因為流汗導致體液流失,腸胃乾燥,所以腸道乾澀導致大便困難。這就是剛生產完的婦人常見的三種疾病。
5. 產後二(鬱冒十二)
產婦鬱冒,其脈微弱,嘔不能食,大便反堅,但頭出汗,所以然者,血虛而厥,厥而必冒,冒家欲解,必大汗出,以血虛下厥,孤陽上出,故頭汗出,所以產婦喜汗出者,亡陰血虛,陽氣獨盛,故當汗出,陰陽乃復,大便堅,嘔不能食,小柴胡湯主之。方在「嘔吐」。
產婦陽陷,而病鬱冒。溫氣亡泄,故其脈微弱。胃氣上逆,故嘔不能食。血脫腸燥,故大便反堅。陽不歸根,故頭上汗出。所以然者,血性溫暖,而胎君火,血脫則溫氣亡瀉,寒盛而發厥逆,厥則木遏陽陷,必生鬱冒。冒家欲解,陽氣外達,必大汗出,以其發於群陰之中,透圍而出,故作大汗也。
血虛下厥,孤陽不歸,泄而失藏,故頭上汗出。蓋陰中之陽下陷,則病鬱冒,陽中之陽上逆,則見頭汗也。所以產婦喜汗出者,以其亡陰血虛,陽不歸根,獨盛於上,蒸泄皮毛,故當汗出。陽隨汗泄,與陰氣相平,陰陽之顛倒而反常者,乃復其本位也。其大便堅硬,嘔不能食者,膽胃上逆,飲食不下。
宜小柴胡湯,柴、芩、半夏,清膽火而降胃逆,薑、甘、參、棗,補脾陽而滋肝血也。
白話文:
產婦產後感到鬱悶昏迷,脈象微弱,想吐吃不下東西,大便反而變得乾硬,只有頭部出汗。這是因為產後血虛導致氣血逆亂,氣血逆亂就會導致昏迷。昏迷想要好轉,必定會大量出汗,這是因為血虛導致陽氣下陷,虛陽向上浮越,所以頭部出汗。產婦喜歡出汗的原因,是因為陰血虧虛,導致陽氣過盛,所以應該出汗,這樣陰陽才能恢復平衡。大便乾硬,想吐吃不下東西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藥方在「嘔吐」篇中有記載。
產婦因為陽氣下陷而感到鬱悶昏迷。體內的溫熱之氣散失,所以脈象微弱。胃氣上逆,所以想吐吃不下東西。血虛腸道乾燥,所以大便反而變得乾硬。陽氣不能歸於根本,所以頭部出汗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血液屬性溫熱,而胎兒屬火,產後失血導致溫熱之氣散失,寒邪過盛而發生氣血逆亂。氣血逆亂就會導致肝木鬱遏,陽氣下陷,必然會產生鬱悶昏迷的症狀。昏迷想要好轉,必須讓陽氣向外發散,所以會大量出汗,這是因為陽氣從陰氣中透發出來,所以會大量出汗。
血虛導致陽氣下陷,虛陽不能歸位,散失而無法收藏,所以頭部出汗。這是因為陰氣中的陽氣下陷,就會導致鬱悶昏迷;而陽氣中的陽氣上逆,就會出現頭部出汗的症狀。產婦喜歡出汗的原因,是因為陰血虧虛,導致陽氣不能歸於根本,而過盛於上,蒸發體表,所以應該出汗。陽氣隨著汗液排出,與陰氣達到平衡,陰陽顛倒而反常的狀態,就會恢復正常。大便乾硬,想吐吃不下東西,是因為膽和胃氣上逆,導致食物難以下嚥。
應該使用小柴胡湯,用柴胡、黃芩、半夏來清除膽火、降逆胃氣;用生薑、甘草、人參、大棗來補益脾陽、滋養肝血。
6. 產後三(胃實發熱十三)
病解能食,七八日更發熱者,此為胃實,大承氣湯主之。方在「痙病」。
鬱冒病解,嘔止能食,七八日後,更發熱者,此產後陽虛,飲食不消,宿谷壅阻,陽格於外,而發熱也。病本為虛,而宿食停留,則為胃實,大承氣下其宿食,則陽秘而熱止矣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症已經解除,可以進食,但過了七八天又再次發燒,這是因為胃裡有實熱,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,藥方在「痙病」篇。
如果是產後鬱悶昏迷的病症解除,嘔吐停止並且能進食,但過了七八天之後又再次發燒,這是產後陽氣虛弱,飲食消化不良,積存的食物堵塞,陽氣被阻擋在體表,所以才發燒。病症的根本是虛弱,但因為有積存的食物停留,所以又變成胃裡有實熱,用大承氣湯把積存的食物排出,那麼被阻礙的陽氣就能順暢,發燒自然就會停止了。
7. 產後四(腹痛十四)
產後腹中㽲痛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方在「寒疝」。並治腹中寒疝,虛勞不足。
產後陽亡土濕,血虛木燥,濕土遏陷,風木不達,郁迫擊沖,則病腹痛。當歸生薑羊肉湯,當歸滋風木而潤燥,生薑、羊肉,溫肝脾而行郁,治腹痛血枯之良法,亦寒疝虛勞之善方也。
白話文:
產後肚子裡悶痛,可以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治療。這個方子也適用於治療腹部寒疝,以及因虛勞導致的體力不足。
產後如果陽氣虛弱、脾胃濕氣過重,再加上血虛導致肝木乾燥,濕氣淤積使得脾土功能受阻,肝木無法疏通,氣機鬱積而上衝,就會引起腹痛。當歸生薑羊肉湯中,當歸可以滋養肝木並潤燥,生薑和羊肉則可以溫暖肝脾、疏通行氣。這是治療腹痛、血虛的良方,也是治療寒疝和虛勞的好方子。
8. 產後五(腹痛煩滿十五)
產後腹痛,煩滿,不得臥,枳實芍藥散主之。
產後腹痛,煩躁脹滿,不得眠臥,是木燥而剋土,土鬱而氣滯也。枳實芍藥散,瀉土鬱而清木燥也。
枳實芍藥散(百六十)
枳實(燒令黑,勿太過),芍藥(等分)
上二味,杵為散,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並主癰膿,以麥粥下之。
白話文:
產後腹部疼痛,煩躁脹滿,無法躺臥,這是因為肝木太燥而剋制脾土,導致脾土鬱悶而氣機停滯。用枳實芍藥散,可以疏泄脾土的鬱滯,並清除肝木的燥熱。
枳實芍藥散的組成是:枳實(燒黑,不要燒過頭)、芍藥(等量)。
將這兩味藥研磨成散劑,每次服用一小匙,一天服用三次。這個方子也可用於治療癰瘡膿腫,服用時用麥粥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