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金匱懸解》~ 卷三 (2)

卷三 (2)

10. 歷節二

趺陽脈浮而滑,滑則穀氣實,浮則自汗出,少陰脈浮而弱,弱則血不足,浮則為風,風血相摶,即疼痛如掣。

趺陽脈浮而滑,滑則陽盛而穀氣實,浮則氣蒸而自汗出。少陰脈浮而弱,弱則為營血之不足,浮則為風邪之外中。風邪與血虛相合,即筋骨疼痛如掣。趺陽,胃脈,少陰,腎脈,腎水溫升,則生肝木,而化營血,水寒不能生木,是以血虛。血中溫氣,實胎君火,血虛則溫氣不足,最易感召陰邪。

水冷血寒,郁格陽明,胃氣不得下行,故穀氣蒸泄,自汗常出。水濕之邪,入於汗孔,流注關節之中,內與肝腎之寒合傷筋骨,復得風邪外閉,寒濕鬱發,即筋骨掣痛,而病歷節。水暖血溫,不作此病也。

11. 歷節三

盛人脈澀小,短氣,自汗出,歷節疼,不可屈伸,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也。

肥盛之人,營衛本盛旺,忽而脈候澀小,短氣自汗,歷節疼痛,不可伸屈,此皆飲酒汗出當風,感襲皮毛所致。風性疏泄,故自汗出。風泄而衛閉,故脈澀小。經脈閉塞,肺氣不得下達,故氣道短促。《素問》:飲酒中風,則為漏風,以酒行經絡,血蒸汗出,益以風邪疏泄,自汗常流,是為漏風。汗孔不闔,水濕易入,此歷節傷痛之根也。

12. 歷節四

味酸則傷筋,筋傷則緩,名曰泄,咸則傷骨,骨傷則痿,名曰枯,枯泄相摶,名曰斷泄,營氣不通,衛不獨行,營衛俱微,三焦無所仰,四屬斷絕,身體羸瘦,獨足腫大,黃汗出,脛冷,假令發熱,便為歷節也。

肝主筋,其味酸,味酸則傷筋,筋傷則緩弱不振,其名曰泄。腎主骨,其味鹹,味鹹則傷骨,骨傷則痿軟不堅,其名曰枯。枯泄相合,筋骨俱病,名曰斷泄,言其真氣斷絕於內而疏泄於外也。筋骨者,營衛之所滋養,營虛血澀,經脈不通,則衛氣不能獨行。營衛俱微,無以充灌三焦,三焦無所仰賴,以致四肢失秉,斷絕不通,身體羸瘦,獨足腫大,黃汗出而脛自冷,假令發熱,便是歷節也。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以其內熱不能外發也,歷節之病,兩脛發熱,以其內寒鬱格陽氣也。

13. 歷節五

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,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。

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者,濕傷關節,則生疼痛,營衛不行,則肌肉瘦削,濁陰阻格,陽不下根,則生眩暈,氣不降斂,則苦短促,胃氣上逆,則欲嘔吐。桂枝芍藥知母湯,朮、甘,培土以敵陰邪,附子暖水而驅寒濕,知母生薑,清肺而降濁氣,芍、桂、麻、防,通經而開痹塞也。

桂枝芍藥知母湯,三

桂枝(四兩),芍藥(三兩),麻黃(二兩),防風(四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二兩),生薑(五兩),知母(四兩),附子(二兩,炮)

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溫服七合,日三服。

14. 歷節六

病歷節,不可屈伸,疼痛,烏頭湯主之。

濕寒傷其筋骨,則疼痛不可屈伸。烏頭湯,甘草、芍藥,培土而滋肝,黃耆麻黃,通經而瀉濕,烏頭開痹而逐寒也。

烏頭湯,四

烏頭(五枚,㕮咀,以蜜二升,煎取一升半,出烏頭),甘草(三兩,炙),芍藥(三兩),黃耆(三兩),麻黃(三兩)

上五味,㕮咀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內蜜煎中重煎之,服七合。不知,盡服之。亦治腳氣疼痛,不可屈伸。

15. 附方

千金礬石湯,一,治腳氣衝心。

礬石(二兩)

上一味,以漿水一斗五升,煎三五沸,浸腳良。

崔氏八味丸,二,治腳氣,上入少腹不仁。方在「消渴」。

按,中風之病,仲景未嘗立方,其證與八味甚合,崔氏以之治歷節腳氣。若以治中風,則妙甚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