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金匱懸解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五臟風寒十

心傷者,其人勞倦即頭面赤而下重,心中痛而自煩,發熱,當臍跳,其脈弦,此為心臟傷所致也。

心為水傷,心者火也,心傷者,一遇勞倦即火上炎而頭面赤,水下凝而腿足重,寒氣逆沖而心痛,熱氣升鬱而自煩,火上鬱而發熱,木下鬱而臍跳,其脈弦而不能洪,此為心臟傷於寒水所致也。弦為肝脈,肝木心之母,心脈浮洪,木不生火,故心脈當洪而反弦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受損的人,只要一勞累就會頭臉發紅,然後身體下半部感覺沉重,心中疼痛且感到煩躁,還會發燒。肚臍部位會跳動,脈象呈現弦脈,這是心臟受到損傷所導致的。

心臟受到寒水侵襲而受損,心臟本屬火,當心臟受損時,只要一勞累,火氣就會往上衝,導致頭臉發紅;寒水往下凝結,使得腿腳感覺沉重;寒氣向上衝逆,造成心痛;熱氣鬱結上升,讓人感到煩躁;火氣鬱積在上方而發熱;木氣鬱結在下方,導致肚臍跳動;脈象呈現弦脈,但無法洪大。這就是心臟受到寒水傷害所造成的。弦脈是肝脈的特徵,肝屬木,是心火的母親,心脈應該是浮而洪大的,但現在卻呈現弦脈,代表木無法生火,所以心脈本該洪大,反而變得像弦一樣了。

2. 五臟風寒十一

邪入使魂魄不安者,血氣少也,血氣少者屬於心,心氣虛者,其人則畏,合目欲眠,夢遠行而精神離散,魂魄妄行。陰氣衰者為顛,陽氣衰者為狂。

《靈樞·本神》:心藏脈,脈舍神,腎藏精,精舍志,肝藏血,血舍魂,肺藏氣,氣舍魄,邪入使魂魄不安者,肝肺之血氣少也。血氣少者屬於心,以血者自陰而之陽,水升而化火則生血,氣者自陽而之陰,火降而化水則生氣,血氣皆原於火,故血氣少者,由於心火之虛也。

心氣虛則腎水勝火,腎之志為恐,緣火盛則神氣升達而為喜,水盛則神氣淪陷而為恐,故水勝火者,其人則恐。水寒火敗,則火升而水沉,金逆而木陷,火升水沉,則神飛而精走,金逆木陷,則魄蕩而魂馳,故合目欲眠,夢遠行而精神離散。魂魄妄行,以水火之不濟,金木之不交也。

精魄陰也,陰氣衰者,則志迷而為顛,神魂陽也,陽氣衰者,則神亂而為狂。

《難經》:重陰則顛,重陽則狂,言與此殊,而實則同也。蓋濁降則為陰,陰愈盛則愈溫,清升則為陽,陽愈盛則愈涼,故陽降而為濁陰,陰升而化清陽。陽清則化神,陰濁則化精,而神根於精,坎之陽也,水陰而抱陽,故精溫而不顛,精根於神,離之陰也,火陽而含陰,故神清而不狂。

狂者君火不降,雖上熱如爐,實陽虛而非陽盛也,顛者癸水不升,雖下寒如冰,實陰虛而非陰盛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邪氣侵入導致魂魄不安,是因為體內血氣不足。血氣不足的問題與心臟有關。心氣虛弱的人會感到害怕,想閉眼睡覺,夢見遠行,精神渙散,魂魄胡亂遊走。陰氣衰弱會導致精神錯亂,稱為「顛」;陽氣衰弱則會導致精神狂亂,稱為「狂」。

《靈樞·本神》說:心臟儲藏脈搏,脈搏是神志的居所;腎臟儲藏精氣,精氣是意志的居所;肝臟儲藏血液,血液是魂魄的居所;肺臟儲藏氣息,氣息是魄力的居所。邪氣侵入導致魂魄不安,是因為肝肺的血氣不足。血氣不足的問題與心臟有關,因為血液是從陰轉化為陽的,像水上升轉化為火一樣產生血液;而氣息是從陽轉化為陰的,像火下降轉化為水一樣產生氣息。血氣都起源於火,所以血氣不足是由於心火虛弱。

心氣虛弱會導致腎水壓制心火,腎的意志表現為恐懼。因為火旺盛時,神氣會上升而表現為喜悅;水旺盛時,神氣會沉淪而表現為恐懼。所以水壓制火的人會感到恐懼。水寒火衰時,火會向上升,水會向下沉;金氣會逆行,木氣會陷落。火上升水沉,就會導致精神飛散,精氣流失;金氣逆行木氣陷落,就會導致魄力蕩散,魂魄飛馳。所以會閉眼想睡覺,夢見遠行,精神渙散,魂魄胡亂遊走,這是因為水火不能互相協調,金木不能正常交會。

精氣和魄力屬陰,陰氣衰弱會導致意志迷亂而出現「顛」的症狀;神志和魂魄屬陽,陽氣衰弱會導致神志錯亂而出現「狂」的症狀。

《難經》說:「陰氣過重會導致顛症,陽氣過重會導致狂症。」這與上述說法看似不同,但實際上是一致的。因為濁氣下降就會轉化為陰,陰氣越盛就越溫熱;清氣上升就會轉化為陽,陽氣越盛就越清涼。所以陽氣下降會轉化為濁陰,陰氣上升會轉化為清陽。陽氣清則化為神,陰氣濁則化為精,而神根源於精,就像坎卦的陽氣,水屬陰卻包含陽氣,所以精氣溫和而不至於錯亂;精根源於神,就像離卦的陰氣,火屬陽卻包含陰氣,所以神清明而不至於狂亂。

「狂」症是心火不能下降,雖然表現出上部如火爐般發熱,但實際上是陽氣虛弱而不是陽氣過盛。「顛」症是腎水不能上升,雖然表現出下部如冰般寒冷,但實際上是陰氣虛弱而不是陰氣過盛。

3. 五臟風寒十二

心死臟,浮之實如麻豆,按之益躁疾者,死。

心死臟者,心之真臟脈也。心火下降,則心位清虛而不實,《難經》所謂浮而大散者,心也,若浮取之實如麻豆,重按之益覺躁疾者,是心火之升炎而不降也。「平人氣象論」:死心脈來,前曲後居,如操帶鉤,曰心死,「玉機真臟論」:真心脈至,堅而搏,如循薏苡子累累然,即此義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的死脈,輕輕摸起來感覺像麻豆一樣堅硬,用力按下去反而更加躁動不安的,就是死脈。

所謂心臟的死脈,指的是心臟真正的脈象。心火應該要下降,心臟的位置才會清虛而不會感覺充實。就像《難經》所說的,脈象浮大而散亂的,就是心脈;如果輕摸起來感覺像麻豆一樣堅硬,用力按下去反而感覺更加躁動不安,這代表心火向上升騰而無法下降。「平人氣象論」說:死心脈來的時候,前彎後縮,像握著一個帶鉤子一樣,這就是心臟的死脈。「玉機真臟論」說:真心脈來的時候,堅硬而搏動,像摸到一串薏苡子一樣,這說的是同樣的道理。

4. 五臟風寒十三

腎著之病,其人身體重,腰中冷,如坐水中,形如水狀,反不渴,小便自利,飲食如故,病屬下焦,身勞汗出,衣里冷濕,久久得之,腰以下冷痛,腹重如帶五千錢,姜甘苓朮湯主之。

腎著者,腎氣痹著而凝冱也。水盛陰旺,故身體遲重,腰中寒冷,如坐水中。水漬經絡,故形如水病之狀,似乎浮腫。水旺土濕,故反不渴。水不在於臟腑,故小便自利,飲食如故。其病在腎,屬於下焦。原因身勞汗出,衣里沾濡冷濕,冷濕之氣,久久入腠理而浸經絡,同氣相感,故令腎氣痹著,而成此病。腎位在腰,自腰以下陰冷痛楚。

土位在腹,水旺侮土,故腹重如帶五千錢也。姜甘苓朮湯,薑、苓,溫中而瀉水,朮、甘,培土而去濕也。

姜甘苓朮湯,一

乾薑(四兩),甘草(四兩),茯苓(四兩),白朮(四兩)

上四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腰中即溫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叫做「腎著」,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,腰部冰冷,好像坐在水裡一樣,身體看起來像水腫的樣子,但實際上並不會口渴,小便正常,飲食也和平時一樣。這個病是下焦的問題,因為勞累出汗,衣服內層又濕又冷,時間久了,寒濕之氣侵入皮膚和經絡,導致腎氣凝滯不通,才會得這種病。腎的位置在腰部,所以腰部以下會感到冰冷疼痛。

腹部屬土,水氣太盛會反過來影響到土,所以腹部會感到像繫著五千枚錢幣一樣的沉重。治療方法可以用「姜甘苓朮湯」。這個藥方中,生薑和茯苓可以溫暖身體並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,白朮和甘草可以加強脾胃的功能,去除體內濕氣。

_姜甘苓朮湯_的配方如下:

乾薑(四兩)、甘草(四兩)、茯苓(四兩)、白朮(四兩)。

將以上四種藥材加入五升水煎煮,煮到剩下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喝完後腰部就會感到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