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匱懸解》~ 卷十七 (5)
卷十七 (5)
1. 腹滿十六
腹滿不減,減不足言,當須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方在「痙病」。
腹滿時減,已復如故,此為寒也,今腹滿不減,雖少減,而究不足言減,此非虛寒,是實邪也。內實,故常滿而不減。當須下之,宜大承氣湯也。
白話文:
腹部脹滿的狀況沒有減輕,即使稍微減輕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這種情況應該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記載在「痙病」篇。
腹部脹滿時好時壞,時而減輕又恢復原狀,這種情況是屬於寒症。現在腹部脹滿卻沒有減輕,即使稍微減輕,但實際上也不能算是減輕,這就不是虛寒的症狀,而是體內有實邪積聚。因為體內有實邪,所以才會持續脹滿而無法減輕。這種情況應該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
2. 腹滿十七
按之心下滿痛者,此為實也,當下之,宜大柴胡湯。
心下滿痛者,少陽之經郁迫陽明之腑也。少陽之經,由胃口而行兩脅,膽胃上逆,經腑壅塞,故心下滿痛。此為實也,法當下之,宜大柴胡湯,柴、芩、芍藥,清解少陽之經,枳實、大黃,寒瀉陽明之腑,半夏、薑、棗,降逆而補中也。
大柴胡湯(百三十五)
柴胡(半斤),黃芩(三兩),芍藥(三兩),半夏(半升,洗),生薑(五兩),大棗(十二枚),枳實(四枚,炙),大黃(二兩)
上八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如果按壓腹部心窩處感覺脹滿疼痛,這屬於實證,應該使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
心窩處脹滿疼痛,是因為少陽經的氣機鬱結,壓迫到陽明腑的緣故。少陽經從胃口處運行到兩側脅肋,膽和胃的氣向上逆行,導致經絡和腑臟阻塞,所以心窩處會脹滿疼痛。這屬於實證,治療上應該用瀉下的方法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方中的柴胡、黃芩、芍藥,是用來疏解少陽經的鬱結;枳實、大黃,是用寒性的藥來瀉陽明腑的實熱;半夏、生薑、大棗,是用來降逆氣並補養中焦脾胃。
大柴胡湯(出自《傷寒論》第一百三十五條)
柴胡(半斤)、黃芩(三兩)、芍藥(三兩)、半夏(半升,洗過)、生薑(五兩)、大棗(十二枚)、枳實(四枚,炙烤過)、大黃(二兩)
將以上八味藥材,加水一斗二升(約合現今2400毫升),煮取六升(約合現今1200毫升),去藥渣,再煎煮取三升(約合現今600毫升),溫服一升(約合現今200毫升),一天服用三次。
3. 寒疝(三章)
4. 寒疝一
腹痛,脈弦而緊,弦則衛氣不行,即惡寒,緊則不欲食,邪正相搏,即為寒疝,寒疝繞臍痛,若發則白津出,手足厥冷,其脈沉緊者,大烏頭煎主之。
腹痛,脈弦而緊者,肝脈弦,腎脈緊,寒水風木之邪,合而剋土,是以腹痛。弦則木鬱陽陷,陰乘陽位,外束衛氣,故衛氣不行。陽郁不達,是以惡寒。緊則寒水侮土,胃氣上逆,故不欲食。清陽下陷,上與陰邪相爭,不能透圍而出,木氣鬱淪,永墜寒水之中,即為寒疝。疝瘕同類,皆腎肝陰邪所凝結也。
寒疝之病,水木合邪,以侵土位,常苦繞臍疼痛。若發則木氣疏泄,腎精不藏,溲出白液。手足厥冷,其脈沉緊者,水寒而木鬱也。宜大烏頭煎,蜂蜜緩急迫而潤風木,烏頭瀉濕淫而溫寒水也。(白津出,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:脾傳之腎,名曰疝瘕,少腹冤熱而痛,出白。
白津,即白淫之類也)
大烏頭煎(百三十六)
烏頭(大者五枚,熬,去皮,不㕮咀)
上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內蜜二升,煎令水氣盡,取二升,強人服七合,弱人服五合。不差,明日更服,不可一日再服。
白話文:
腹部疼痛,脈象呈現弦而且緊的狀態,弦代表身體的防禦機能(衛氣)運行不順暢,就會感到怕冷;緊代表沒有食慾,這是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的結果,就形成了寒疝。寒疝會導致肚臍周圍疼痛,發作時會有白色黏液流出,手腳冰冷,脈象沉而緊,這種情況可以用大烏頭煎來治療。
腹部疼痛,脈象弦而緊,弦脈通常與肝有關,緊脈通常與腎有關,是寒氣、水氣和風木之邪合在一起,侵犯了脾胃(土)的功能,所以會導致腹痛。弦脈代表肝氣鬱結、陽氣下陷,陰氣佔據陽氣的位置,外在束縛住衛氣,所以衛氣運行不順暢。陽氣鬱結無法舒展,就會感到怕冷。緊脈則代表寒水侵犯脾胃,導致胃氣上逆,所以沒有食慾。清陽之氣下陷,與陰邪之氣相互爭鬥,無法突破阻礙,肝木之氣鬱悶下沉,永遠陷落在寒水之中,就形成了寒疝。疝氣和瘕病是同一類,都是腎肝的陰邪凝結而成。
寒疝這種病,是水邪和木邪合在一起,侵犯脾胃的位置,常常會感到肚臍周圍疼痛。發作時,肝木之氣疏泄,腎精無法藏匿,小便會排出白色黏液。手腳冰冷,脈象沉而緊,這是因為水寒之氣加上肝木鬱結的緣故。應該使用大烏頭煎來治療,蜂蜜可以緩解急迫的症狀並且潤澤肝木,烏頭則可以去除體內的濕氣,溫暖寒冷的氣機。(白色黏液的排出,《素問·玉機真臟論》說:脾臟的病氣傳到腎臟,就叫做疝瘕,會導致少腹悶熱疼痛,排出白色黏液,白津就是白色分泌物的意思。)
大烏頭煎(方劑編號136)
烏頭(大的五枚,用火烤過,去掉外皮,不要搗碎)
將上述藥材加入三升水,煎煮到剩下一升,去除藥渣,再加入兩升蜂蜜,繼續煎煮到水分蒸發,剩下兩升。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七合,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五合。如果沒有改善,第二天再服用,不可以一天服用兩次。
5. 寒疝二
寒疝,腹中痛,逆冷,手足不仁,若身疼痛,灸刺諸藥不能治,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。
寒疝,腹中痛,手足逆冷不仁者,腎肝之邪,合而賊土,土敗而四肢失養也。或身上疼痛,灸刺諸藥不能治,是臟病而經亦郁,病根在裡,故但以灸刺諸藥治其表,不能愈也。抵當烏頭桂枝湯,烏頭驅寒而逐濕,桂枝疏木而通經也。
烏頭桂枝湯(百三十七)
烏頭(三枚),桂枝(三兩,去皮),芍藥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
上,桂枝五味,以水七升,微火煮取三升,去滓,烏頭一味,以水二升,煎減半,去滓,以桂枝湯五合合煎,令得一升後,初服二合,不知,即服三合,又不知,復加至五合。其知者,如醉狀。得吐者,為中病。
白話文:
寒疝,肚子裡疼痛,感覺冰冷,手腳麻木失去知覺,如果全身疼痛,用艾灸、針刺或各種藥物都無法治好,就用抵當烏頭桂枝湯來治療。
寒疝,肚子裡疼痛,手腳冰冷麻木失去知覺,這是因為腎臟和肝臟的邪氣結合在一起侵犯脾胃,脾胃衰敗,導致四肢失去營養。有時候身上疼痛,用艾灸、針刺或各種藥物都無法治好,這是因為病在內臟,而且經絡也阻塞了,病根在身體裡面,所以只用艾灸、針刺或各種藥物治療體表,是無法痊癒的。抵當烏頭桂枝湯中,烏頭能夠驅散寒氣並去除濕氣,桂枝能夠疏通肝氣並通暢經絡。
烏頭桂枝湯(第一百三十七)
烏頭(三枚),桂枝(三兩,去掉外皮),芍藥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二枚),生薑(三兩)
把桂枝等五味藥材,用水七升,用小火煮到剩下三升,濾掉藥渣。另外把烏頭單獨用水二升,煎煮到剩下一半,濾掉藥渣。然後把烏頭藥液和桂枝湯五合混合煎煮,使藥液達到一升。第一次服用二合,如果沒有效果,就服用三合,如果還是沒有效果,就增加到五合。如果有效,會有像喝醉酒一樣的感覺。如果服藥後嘔吐,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