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 (6)

1.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治第十三

十三條,渴欲飲水,口乾舌燥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(方別見) 此條當冠淋之為病、小便不利二句;否則,不當入本門淋症之末矣。蓋胸中熱極,充塞中下,氣機不行,故小便不利。又胸中熱極,呵噓真陰逼迫下注,故淋也。白虎湯為金風蕩熱之劑;加人參為金液潤枯之藥。已詳傷寒本湯注。主此而膈中熱解,則真氣得以展舒,而小便自利。又膈中熱解,則真陰得以上滋,而渴、淋俱除也。此因熱而小便不利;因小便不利,則愈熱而病淋者。故解熱之外,而淋與小便不利,可不責而自愈矣。

十四條,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豬苓湯主之。 豬苓湯方:豬苓(去皮)、茯苓、澤瀉、滑石、阿膠(各一兩)。 上五味,以水四升,先煮四味,取二升去滓,內下阿膠烊盡,溫服七合。

此條當冠淋之為病一句,與上條同。夫脈浮發熱,似屬表症;渴欲飲水,似屬裡症。因其淋而小便不利,則知渴飲為積水內熱,因而燙膈所致;而浮熱為熱水內蒸,因而外鼓所致也。主本湯者,重用豬、茯、澤瀉,以利小便為主;隨便加鎮重甘寒之滑石,以降斂浮熱;加滋陰補血之阿膠,以上止渴飲也。是此條又因小便不利,故致上渴外熱而下淋者。此利小便之外,兼止熱渴,而淋症可不責而自愈矣。二條俱言熱淋之治例也。

白話文:

第十三條:口渴想喝水,而且口乾舌燥的人,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(藥方在別處有說明)

這條應該加上「淋病」的說明,以及「小便不利」這兩個詞,不然就不應該放在這個關於淋病的部分了。這是因為胸腔內熱到極點,熱氣充滿了胸腔和下腹部,導致氣機不順暢,所以小便不順利。又因為胸腔內熱到極點,熱氣逼迫體內的陰液下流,所以產生淋病。白虎湯是像金風一樣掃蕩熱邪的藥方,加上人參是用來滋潤身體的藥,詳細內容在《傷寒論》中對此湯的解釋。使用這個方子,可以解除胸腔中的熱,這樣體內的真氣就可以伸展開來,小便自然就會順暢。另外,胸腔中的熱解除了,真陰就可以向上滋養,口渴和淋病都會痊癒。這是因為熱造成小便不順利,小便不順利又會使身體更熱,因而產生淋病。所以,只要解除熱邪,淋病和小便不利的問題,不用特別治療也會自己好起來。

第十四條:脈搏浮在表面,身體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利的人,用豬苓湯來治療。

豬苓湯的藥方:豬苓(去皮)、茯苓、澤瀉、滑石、阿膠各一兩。

將以上五味藥,用水四升,先煮前四味,煮到剩二升時,濾去藥渣,再放入阿膠煮到完全融化,溫服七合。

這一條應該加上「淋病」的說明,跟上一條一樣。脈搏浮在表面,身體發熱,好像是表證;口渴想喝水,好像是裡證。但因為患有淋病且小便不順利,就知道口渴想喝水是因為體內積水且有熱,熱氣燙傷了胸膈所導致;而脈搏浮在表面是因為體內熱水蒸騰,往外鼓動所導致。使用這個藥方,主要用豬苓、茯苓、澤瀉這些藥來利小便,同時加上性味甘寒的滑石來鎮靜並收斂浮熱,再加滋陰補血的阿膠來止渴。這一條也是因為小便不順利,導致上部口渴發熱,下部患有淋病。所以,在利小便的同時,兼顧止渴退熱,淋病不用特別治療也會自己好起來。這兩條都是在說明熱淋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