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(9)
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(9)
1.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
此言支飲日久,必從中脘而旁滲為懸飲,故其治同懸飲之例也。支飲從腸而積滿至胃,從胃而積滿至脘,以致從脘外滲而至胸,支架撐鼓,故謂之支飲。支飲留久成家,其氣上射於肺,則咳;且水飲化熱,則煩。又胸中孫絡灌滿脹滿者,多致飲高氣絕而卒死。若不卒死,延至百日或一歲,是其中路之支飲旁滲於脅下而為懸飲,故支飲之勢中衰而不死也。因其機而治從懸飲之例,則主十棗湯為的對矣。
三十四條 久咳數歲,其脈弱者可治;實大數者死。其脈虛者,必苦冒。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。治屬飲家。咳者百脈振動,故勞咳、熱咳、寒咳等症,久則多死,必無至數歲者。惟寒飲之氣上射,因而致咳者有之。蓋胸中之陽氣有起伏,而火土之月日有平持故也。脈,指右寸而言。脈弱者,是肺與胸中之陽氣雖微,而飲尚不高,故其氣猶得寬展,如囊槖中貯物少,而有軟和之象。其主苓桂術甘等劑,去飲填胸,猶為易易,故曰可治。若夫脈體內堅而實;脈形外鼓而大;脈至迫促而數。三者見一即死,況全見乎?蓋水飲上抬,氣界逼窄,自塞臟中陰精之奧府,則實;窮走氣宇既盡之極邊,則大;地界匾短,氣機之往來俱促,則數。譬之趙宋,北兵勢大,畏避臨安,聚臣民於彈丸,播宗社於南鄙,地促費繁,民貧賦重,此國脈實大而數之象。彼張、韓、劉、岳諸公,其醫國者,未嘗非盧扁之妙手;然亦不過苟延數主,終歸不振,而自亡於海,即長沙所謂死不治之義也。脈虛以下,承上文而詳言脈弱之可治者。蓋自其鼓微而言曰弱;自其中空而言曰虛;以弱脈多虛故也。冒見二十五條注。復言其脈症者,見水飲自有確據,而不必眩惑之意。曰:治屬飲家。以懸飲、支飲,各有治例,且見不必治咳,飲去而咳將自愈矣。
三十五條 咳逆、倚息、不得臥,小青龍湯主之。小青龍湯下已,多唾口燥,寸脈沉,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小腹上衝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覆冒者,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其沖氣。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胸滿者,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,加乾薑、細辛以治其咳滿。咳滿即止而更復渴,沖氣復發者,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故也。服之當遂渴,而渴反止者,為支飲也。支飲者,法當冒;冒者必嘔;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。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去甘草、去桂,加細辛、乾薑、半夏湯主之。水去嘔止,其人形腫者,加杏仁主之。其症應內麻黃,以其人遂痹,故不內之。若逆而內之者,必厥。所以然者,以其人血虛,麻黃髮其陽故也。若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,熏其面,加大黃以利之。
小青龍湯方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支飲這種疾病,它長時間累積會從身體的中部滲透到旁邊變成懸飲,所以治療方法和懸飲類似。支飲是從腸道開始累積,一直到胃部,然後到胸腔,像支架一樣撐著,所以叫做支飲。支飲如果長時間留存,會影響到肺部,導致咳嗽,而且水飲會化熱,讓人感到煩躁。如果胸部的細小血管被水飲灌滿,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而猝死。如果沒有猝死,病情會拖延數月甚至一年,這表示支飲已經從中間滲透到脅肋下面變成懸飲,所以支飲的勢力減弱,人才不會死。治療方法要根據懸飲的原則,用十棗湯這樣的藥方最合適。
另外,咳嗽很多年,如果脈象虛弱,表示還可以治療;如果脈象洪大而數,表示病情危急。如果脈象虛,則會有頭暈的症狀,這是因為身體本來就有支飲在胸腔。這種情況屬於飲邪引起的疾病。咳嗽時全身脈搏都會震動,所以勞累、發熱、寒冷引起的咳嗽,時間長了都容易導致死亡,很少有咳嗽拖延到數年的。只有寒飲之氣向上衝擊,才有可能導致咳嗽持續很久。這是因為胸中的陽氣有起伏變化,而人體內的火土之氣則比較平穩。這裡說的脈,指的是右手的寸脈。脈象虛弱,表示肺和胸腔的陽氣雖然微弱,但水飲還沒有積聚太多,所以氣還能伸展,就像袋子裡東西比較少,比較鬆軟。這種情況可以用苓桂朮甘等藥物來化解水飲,讓胸腔不再受壓迫,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脈象堅硬而充實,脈形鼓脹而大,脈搏跳動急促而數,這三種情況只要出現一種就表示病情危急,更何況是全部出現呢?這是因為水飲向上抬升,氣的空間被壓縮,陰精被阻塞,所以脈象堅實;氣在身體中耗盡,所以脈象洪大;身體的空間狹小,氣的運行也變得急促,所以脈象數。這就像南宋被金兵攻打,被迫遷都臨安,國土狹小,財政困難,百姓貧困,賦稅沉重,這就類似脈象實大而數的狀況。當時像張俊、韓世忠、劉琦、岳飛這些將領,他們的治國能力就如同良醫一樣,但仍然只能苟延殘喘,最終還是亡國了,這就如同醫書上說的無法醫治。脈虛以下,是承接上面的脈弱可治來說的,從脈搏鼓動微弱來說是弱,從脈搏內部空虛來說是虛,弱脈常常也伴隨著虛。頭暈的症狀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解釋過,這裡再次強調是為了明確水飲病症的確鑿證據,不必被迷惑。這部分說治療要按照飲邪的原則,因為懸飲和支飲都有各自的治療方法,而且不用刻意去治療咳嗽,只要把水飲去除,咳嗽自然會好。
另外,如果咳嗽氣喘,需要靠著東西才能呼吸,無法平躺,可以用小青龍湯治療。如果服用小青龍湯後,出現多唾沫、口乾、寸脈沉、尺脈微、手腳冰冷、氣從小腹向上衝到胸咽、手腳麻痺、面部發熱如醉的症狀,這時表示邪氣又向下流到陰股,導致小便困難,時常出現暈厥,這時候可以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來治療氣逆衝的症狀。當氣衝的症狀緩解,但咳嗽反而加重,胸悶,這時可以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掉桂枝,加上乾薑和細辛來治療咳嗽胸悶。當咳嗽胸悶停止,但又開始口渴,且氣逆又復發,這是因為細辛和乾薑是熱性藥物造成的。如果服用藥物後,應該口渴卻反而不渴,這表示是支飲引起的。支飲應該會有頭暈的症狀,頭暈一定會嘔吐,嘔吐表示體內有水,這時要加入半夏來去除水邪。所以可以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去掉甘草和桂枝,加上細辛、乾薑、半夏湯來治療。如果水邪去除,嘔吐停止,但身體出現水腫,可以加上杏仁。原本這種情況應該用麻黃,但因為患者有麻痺的症狀,所以不能用。如果強行使用麻黃,一定會出現厥逆的症狀,這是因為患者氣血虛弱,而麻黃會發散陽氣。如果面部發熱如醉,這是胃熱上衝導致的,可以用大黃來利水。
最後提到小青龍湯的藥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