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(4)
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 (4)
1. 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
十二條:夫病人飲水多,必暴喘滿。凡食少飲多,水停心下,甚者則悸,微者短氣。
此暴飲也,與前懸飲、支飲之留飲不同。此暴飲之在上者,與前伏飲、並十八條之微飲又不同。凡兩段,前二句為一段,言病人胸膈熱而飲水多,則水不及滲而停於心下,於是水迫肺氣而喘,水浮胸分而滿。雖非四飲之已成者,而其為病亦暫與支飲同也。後四句為一段,言不必病人,凡屬胃虛而食少、膈熱而飲多者,俱能病此。悸及短氣,詳已見。其意以為雖屬暴飲,倘不主豬苓、五苓等湯以止渴除飲,則漸成四飲等候矣。
十三條:脈雙弦者,寒也。皆大下后里虛。脈偏弦者,飲也。
此及下文共三條,總言四飲之脈,而本條當是言懸飲也。夫弦為陽虛氣削之診;飲以陽氣不能呵噓下滲所致,故飲脈必弦。但兩手雙弦,陽氣當虛於中,又另為中寒之脈,蓋因大下后里虛而其氣中餒之故,不可誤認為飲脈。惟一手偏弦,則左見為左脅之懸飲,右見為右脅之懸飲也。然以十二篇積脈之例准之,則左右雙見,飲在中央;支飲之在胸膈心下者,其脈未嘗不雙弦也。第以其症辨之耳。蓋飲症則有喘渴短氣等候,而下后里虛者無此也。十條言留飲之脈曰沉,此條言懸飲之脈曰弦,則飲脈其沉弦兼見者乎?然愚嘗試之,大概飲之初病,其脈多弦;飲之久病,其脈多沉。長沙分別言之,豈無意耶?
十四條:肺飲不弦。但苦喘,短氣。
肺飲者,支飲之上浮胸膈而肺已受傷者是。弦為氣削之脈。水飲屯胸膈,則其氣不得下展,而自聚於飲上,故氣削之弦脈不見也。喘與短氣,詳已見。言飲脈弦,而肺飲獨不可以不弦自誤,但憑其外症為合,與胃有宿食而脈見滑者同義。
十五條:支飲亦喘,不能臥,加短氣。其脈平也。
支飲者,就支飲之在心下而言。蓋謂同是支飲,卻有高下:高者逼肺,故為肺飲;下者在心下,與肺較遠,故以支飲概之。但胃脘聚飲,氣機便艱於下引,故亦喘。不能臥者,臥則胃脘橫,而注飲迫肺故也。短氣一症,為肺飲之候。言飲支心下,其脈還弦;飲略高而見短氣一症,則氣亦高而聚於肺,氣聚,故其脈平而不弦削也。
十六條:痰病者,當以溫藥和之。
此總言用藥之治例。病痰飲者,當合四飲而言;以諸飲俱由痰飲傳變,故以痰飲統之耳。夫飲之由來,大概起於腎及脾肺之臟陽衰冷,成於三焦之腑化虛寒。溫藥和之,則陽回氣化而飲自去矣。蓋指後文苓桂術甘、腎氣、及大小青龍等劑也。
十七條:心下有痰飲,胸脅支滿,目眩。苓桂朮甘湯主之。
苓桂朮甘湯方:茯苓(四兩),桂枝、白朮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。
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小便則利。
白話文:
第十二條:如果病人喝水過多,一定會突然氣喘、胸悶腹脹。凡是食量少卻喝水多的人,水會停留在胃部下方,嚴重時會心悸,輕微時會呼吸短促。
這是因為暴飲造成的,跟之前說的懸飲和支飲的留飲不同,這是暴飲積在上焦的狀況,又跟之前說的伏飲和第十八條的微飲不同。這裡分兩段,前兩句說的是病人胸腔有熱,又喝很多水,導致水來不及代謝而停留在胃部下方,於是水壓迫肺氣導致氣喘,水往上浮於胸部造成胸悶腹脹。雖然還沒形成四種飲證,但發病時的症狀和支飲相似。後四句說的是不一定是病人,只要是胃虛弱而食量少,又因胸腔有熱而喝水過多的人,都會發生這種情況。心悸和呼吸短促的狀況,前面已經提過。這裡的意思是說,雖然是暴飲,如果不用豬苓湯或五苓散等方劑來止渴去水,就會漸漸發展成四種飲證的狀況。
第十三條:兩手脈象都呈現弦脈,表示身體寒冷,通常是因為大瀉之後身體內部虛弱。如果只有單側手脈呈現弦脈,表示有飲證。
這條和接下來的兩條,總共三條,都是在說四種飲證的脈象。這條應該是在說懸飲。弦脈通常是陽氣虛弱的表現,飲證的產生是因為陽氣不能正常運行而導致水液停滯。所以有飲證的人脈象通常會是弦脈。但如果兩手都是弦脈,表示陽氣虛於中焦,另外是身體內部有寒的脈象,多半是因為大瀉後身體內部虛弱、氣血不足導致的。不能誤認為是飲證的脈象。只有單手出現弦脈,表示左手是左脅部的懸飲,右手是右脅部的懸飲。如果依照第十二篇積脈的例子來看,兩邊手脈都出現弦脈,則表示飲停留在身體的中央,也就是支飲停留在胸腔、膈膜、胃部下方的情況。不過這仍需要配合病症來判斷,因為飲證會有氣喘、口渴、呼吸短促等症狀,而大瀉後身體虛弱的人不會有這些症狀。第十條說留飲的脈象是沉脈,這條說懸飲的脈象是弦脈,所以飲證的脈象應該是沉脈和弦脈都可能出現。但我自己嘗試觀察,發現飲證初期脈象多為弦脈,而飲證久病脈象多為沉脈,張仲景分別說明,應該有其用意。
第十四條:肺飲的脈象不會是弦脈,只會出現氣喘和呼吸短促。
所謂的肺飲,是指支飲向上浮於胸腔膈膜,而且肺部已經受到傷害的情況。弦脈表示氣衰弱,水飲停留在胸腔膈膜,氣無法向下舒展,反而聚集在水飲上方,所以氣衰弱的弦脈就不會出現。氣喘和呼吸短促的狀況,前面已經提過。這裡的意思是說,不能因為飲證的脈象是弦脈,就誤以為肺飲也一定有弦脈,應該根據外在的症狀來判斷。這跟胃中有宿食而脈象呈現滑脈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第十五條:支飲也會引起氣喘,而且無法平躺,還會加上呼吸短促,但脈象是平脈。
這裡說的支飲,是指停留在胃部下方的支飲。雖然都是支飲,但停留在身體的位置有高低之分。位置高的會壓迫到肺部,所以稱為肺飲;位置低的停留在胃部下方,離肺比較遠,所以就統稱為支飲。因為胃部積聚了水飲,氣的運行會難以下降,所以會引起氣喘。無法平躺是因為平躺時胃部橫向,水飲壓迫到肺部所致。呼吸短促是肺飲會出現的症狀。這裡說支飲停留在胃部下方,脈象還是弦脈。如果飲的位置稍微高一些,出現呼吸短促的症狀,表示氣也向上聚集在肺部,因為氣聚集,脈象就會是平脈而不是弦脈。
第十六條:痰病應該用溫性藥物來調和。
這是在說明治療痰飲病的大原則。這裡的痰飲指的是各種飲證,因為各種飲證都是由痰飲轉變而來的,所以用痰飲來統稱。飲證的產生,大多是因為腎、脾、肺等臟腑的陽氣衰弱,三焦的功能虛寒所造成的。用溫性藥物來調和,可以使陽氣恢復、氣化功能正常,水飲自然就會消失。這裡指的是後面會提到的苓桂術甘湯、腎氣丸,以及大小青龍湯等方劑。
第十七條:如果胃部下方有痰飲,胸部和脅肋脹滿,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,應該用苓桂術甘湯來治療。
苓桂術甘湯的配方是:茯苓(四兩)、桂枝(三兩)、白朮(三兩)、甘草(二兩)。
以上四味藥,用水六升煮成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服藥後如果小便順暢,表示藥效已經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