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(9)
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(9)
1.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
二十條
其脈數而緊,乃弦,狀如弓弦,按之不移。脈數弦者,當下其寒。脈緊大而遲者,必心下堅。脈大而緊者,陽中有陰,可下之。
若病疝之人,診其陽明之脈,舉之見數,沉之則如兩頭繃急而緊;此乃弦脈。名雖同緊,而非如轉索之謂也。弦脈狀如弓弦,往下按之而不下移,如兩頭繃急之象,故亦名為緊,其實是數而弦也。下文兩緊字同義。蓋形如奪索之緊,為真正陰寒,微明將熄之應。大溫大灸,九死一生,況敢下乎?凡言弦緊緊弦,俱緊急之緊,弦脈之勁疾者是也。其謂數弦之脈,皆因陰寒之疝,上衝陽位,經久不消,以致微陽失下運之用,而大便不去;一則積成假熱,再則胃液亦枯,故數也。又弦為肝脈,弦而如弓弦之不可下按,則又木得寒而枝勁之象。夫熱而液枯者當下;陰木之邪上乘而至勁急者,又非合溫藥以下其寒不可也。下文兩脈,又從數弦而推廣之。凡陽明之脈,實弦而似緊,又大而遲者,弦緊為肝氣上乘之診;大則中空而液短,遲則鼓謾而陽虛。心下為胃之脘;胃中陰陽俱虛,而肝木以寒疝乘之,謂非心下堅硬而何?又大為陽明之本脈;按之而見實弦似緊之緊,則陽腑中有陰臟之客氣顯然矣。曰可下者,猶言皆可以溫藥下其寒之謂。
二十一條
問曰:人病有宿食,何以別之?師曰:寸口脈浮而大,按之反澀;尺中亦微而澀。故知有宿食,大承氣湯主之。
此下三條,承前十三條之腹滿不減,設為問答,而申言內實宜下之脈症也。胃為水穀之海;其所化之津液,上之從脾以滋肺,下之從肺以灌肝腎者也。寸口為心肺之應。若其脈舉之見浮大,按之見澀。夫浮為氣機上郁之診,大為陽明本脈,澀則津液不滋之象;且浮又底虛,大又中芤,以浮大之反面,與無陰之澀脈正合;則是陽明之氣不下通,而上郁心肺之夾空,並無胃液上滋之應矣。尺中為肝腎之診。浮之見微,而沉之亦澀。則是胃中無悍氣下充,故微;無精汁下潤,故澀。即經所謂二陽發病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之理也。夫寸口,則逆熱浮而土液不蒸;尺中,則悍氣衰而精汁不灌。謂非宿食內結胃腑,陽液不暇自救,焉得有此干浮虛燥之脈乎?此從胃之上下兩頭,而知宜主大承之脈者,一也。
二十二條
脈數而滑者,實也;此有宿食,可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不言部位而但曰脈,蓋亦指陽明而言。末後兩言脈緊同義。數為在腑,又數為熱;滑者,穀氣自結,而不灌注四旁之象。夫在腑有熱,而穀氣自結,非胃實而何?此從胃之本位,而知宜主大承之脈者,又一也。既曰實而又曰有宿食者,非復也;蓋以實言症,而以宿食句,還答問語耳。
二十三條
下利,不欲食者,有宿食也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此緊承上文脈數而滑句;蓋脈不數滑,則下利不欲食,便不得斷以宿食故也。言陽明之脈,數而且滑;倘然下利,則數為胃火自盛,而滑為穀氣自還之應,便當能食;今不欲食,則系宿食占其胃分,而其所以下利者,為氣滯旁流之故。猶云:但不欲食,雖已經下利,亦不得為數滑者寬其下也。此從消息飲食而知宜主大承之症者,又一也。
白話文:
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
第二十條:如果脈搏跳動快且繃緊,像弓弦一樣,按壓下去不會移動,這種快速又繃緊的脈象,應該用藥物來驅散體內的寒氣。如果脈搏繃緊而搏動較慢,心下部位一定會覺得堅硬。脈搏搏動有力而又繃緊,這是陽氣中有陰氣的表現,可以用藥物來攻下體內積滯。
如果患有疝氣的人,診斷其陽明經脈時,輕取時感覺脈搏跳動較快,重按時則感覺像兩頭被繃緊的繩子一樣,這種脈象稱為弦脈。雖然也稱為緊脈,但並非像絞繩子一樣的感覺。弦脈像弓弦一樣,按下去不會移動,像兩頭被繃緊的樣子,所以也稱為緊脈,其實是快速的弦脈。下文中的兩個「緊」字意思相同。如果是形狀像絞繩子一樣的緊脈,那是真正的陰寒,是陽氣衰微、將要熄滅的徵兆。此時應該用大熱大灸來治療,九死一生,哪裡還敢用藥來攻下呢?凡是提到弦緊、緊弦,都是指緊急的緊,是弦脈那種強勁快速的樣子。所謂快速的弦脈,都是因為陰寒的疝氣向上衝擊到陽氣的位置,長時間沒有消散,導致微弱的陽氣失去向下運化的功能,以致大便無法排出。一方面會積聚成虛假的熱象,另一方面胃液也會枯竭,所以脈象才會快。弦脈又是肝脈的代表,如果弦脈像弓弦一樣按壓不下去,則是肝木受寒而變得僵硬的表現。發熱而體液枯竭的情況應該用藥攻下,如果是陰木的邪氣向上侵襲而導致脈象強勁急促,就必須用溫熱的藥物來驅散寒氣。下文提到的兩種脈象,是從快速的弦脈推廣而來的。凡是陽明經脈,脈象是實弦而又像緊脈,而且又大又慢的,弦緊是肝氣上乘的表現。脈搏大則表示中空而體液不足,脈搏慢則表示氣機鼓脹而陽氣虛弱。心下部位是胃的所在,胃中陰陽都虛弱,而肝木又以寒疝的狀態侵犯它,這不是心下堅硬是什麼?脈象大是陽明經脈的根本脈象,按壓下去卻發現脈象是實弦而又像緊脈,這就表明陽腑中有陰臟的邪氣顯現出來了。說「可下」,是指可以用溫熱的藥物來攻下體內的寒邪。
第二十一條:有人問:「人患有宿食,要如何分辨呢?」醫師回答:「寸口脈浮而有力,按下去反而變得澀滯,尺中脈也微弱而澀滯,這就是有宿食的表現。」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
以下三條是承接前面第十三條講的腹部脹滿不減的情況,設為問答的方式,進一步闡述了體內有實邪、應該攻下的脈象和症狀。胃是水穀的海洋,它所化生的津液,向上從脾輸送以滋養肺,向下從肺灌溉肝腎。寸口是心肺的反應,如果此處的脈象輕取時感覺浮大,按壓下去卻感覺澀滯。浮脈是氣機鬱滯的表現,大脈是陽明經脈的根本脈象,澀脈則是津液不足的徵象。而且浮脈又顯示脈體虛弱,大脈又呈現脈中空虛,以浮大的反面與沒有陰氣的澀脈相互印證,這就表明陽明經的氣機沒有向下通暢,而是向上鬱滯在心肺的空隙中,並沒有胃液向上滋潤的情況。尺中是肝腎的反應,輕取時感覺脈象微弱,重按時也感覺澀滯,這就表明胃中沒有強勁的氣向下充實,所以微弱而沒有精汁向下滋潤,這就是經典中所說的「二陽發病,有不得隱藏的地方,女子就會月經不來」的道理。寸口脈浮,則表明逆熱向上浮動而脾土的精微不能蒸化;尺中脈弱,則表明氣機衰弱而精汁無法灌溉。這不是宿食積結在胃腑,陽氣沒有時間自救,怎麼會出現這種乾澀虛燥的脈象呢?這就是從胃的上下兩方面,而知道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的脈象,這是第一點。
第二十二條:脈搏跳動快而又滑利,這是體內有實邪的表現,是有宿食的徵象,可以用藥攻下,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
這裡沒有提到脈搏的部位,只是說脈象,應該也是指陽明經脈而言。最後兩句的「脈緊」意思相同。脈象跳動快,說明是腑有熱;滑脈,則是穀氣自行凝結,而不能灌注到身體各處的表現。體內有熱,而穀氣又自行凝結,這不是胃實是什麼?這就是從胃的本位,而知道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的脈象,這是第二點。這裡既然說「實」,又說「有宿食」,並非重複,而是用「實」來說明症狀,用「有宿食」來回應提問。
第二十三條:腹瀉、不想吃飯,這是體內有宿食的表現,應該用藥攻下,適合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這是緊接著上文「脈數而滑」而說的。如果脈象不是快速滑利,那麼腹瀉不想吃飯就不能判斷為宿食所致。陽明經脈的脈象,如果跳動快而且滑利,如果出現腹瀉,快速是因為胃火旺盛,滑利是因為穀氣自行流動,應該會想吃飯。現在卻不想吃飯,是因為宿食佔據了胃的位置,而之所以腹瀉,是因為氣機阻滯,導致腸道中的水液旁流。這就是說即使已經腹瀉,只要不想吃飯,就不能因為是快速滑利的脈象而寬恕不使用瀉下藥。這是從飲食情況,而知道應該用大承氣湯來治療的脈象,這是第三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