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(7)

回本書目錄

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(7)

1.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

烏頭煎方 烏頭(大者五枚,熬去皮不㕮咀)

上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內蜜二升,煎令水氣盡,取二升。強人服七合,弱人服五合。不瘥,明日再服。不可一日再服。

腹痛,指臍之上下而言,即下文繞臍痛是也。脈弦而緊。就下文衛氣不行、不欲飲食觀之,當單指陽明,不概六部而言。以腹痛屬陽明病,故就其部位診之。是知篇首趺陽二字,一直貫至終篇也。弦從浮見,緊從按得,故以而字斷之。且下文言緊,即曰沉緊者此也。疝者,氣病也。五臟俱有之;然腎為水臟,肝居至陰之下,故二臟病此者獨多。夫陰臟貴陽氣,陽腑重陰津,此陰陽各喜配偶之性情。倘本臟之真陽自虛,則陰氣與客寒外濕,兩相暗召,而伏結於杳冥。若他臟及別腑之陽氣各勝,則如太平之世,非無匪類,而潛蹤鄉曲,不為民害。倘陽明之氣虛,則如本條之症,而入犯中州,故腹臍為病。少陽之氣虛,則如次條之症,而旁據兩輔,故脅下為病。太陽之氣虛,則如三條之症,從腹及脅,而又外侵邊鄙,故為手足不仁,及身體疼痛等症。甚至陰氣上浮陽位,留連不去,變成假熱,如四條之脈症,不下其寒,几几乎有懷宗流寇之禍矣!故其字從山。山之為物,陽上實而陰下虛;其卦為艮,陰下連而陽上斷;其變為澤,故晴明之候,清泉白石,艮止於覆盂;而陰晦之時,冷霧寒云,兌張而吐氣。此古人命名為疝,而從山之意也。仲景謂腹痛之人,診其陽明之脈,舉之見弦,而按之得緊。弦為肝脈,又為氣削之應。夫衛氣者,陽明腑中谷氣所化之精悍為之也。今見肝脈,是土受木邪,其氣削弱,不能行其精悍,而出為衛氣,可知。故即當惡寒。緊為病脈,亦為寒診。是雖應腹中之痛,而寒氣在胃,則胃陽之不能化物,又可知。故不欲飲食也。蓋胃中正氣略勝,則陰臟之邪下伏;胃中正氣略負,則陰臟之邪復起。故邪正相搏者,是寒疝之所以為病也。胃當臍之內,故其症繞臍而痛。以下又從邪正相搏句而申言之。蓋正勝,則有時不發;若發,則陰邪上乘,而虛陽上遁,故白汗出。肝腎之逆陰起,而胃陽中伏,不但不行衛氣而惡寒,且手足厥冷而逆矣!其脈沉緊。沉為在裡,沉緊為在裡之臟氣陰寒。大烏頭煎,其可已乎?以老陽堅定之性,用甘緩之蜜,熬以為煎,而盡去其水氣;不特柔以濟剛,恐水氣易滲;蓋欲其留連胃中,獨扶陽明之意也。白汗,諸經無此名。江浙鄉語呼大汗為白浮汗。道家黑白者,陰陽之別名,亦太極之圖象也。意者,黑滿而白虧,其陰盛而格陽上浮之謂乎?錄此備考,亦禮失而求諸野之意云爾。愚謂白與自頗形似;白汗者或自汗之訛耶?

十八條 寒疝,腹中痛,及脅痛裡急者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烏頭煎的製法:

將大的烏頭五枚,烤過後去掉外皮,不要切碎。將烏頭放入三升水中煎煮,煎至剩下一升時,去掉藥渣。再加入二升蜂蜜,繼續煎煮至水分完全蒸發,剩下二升時即可。身體強壯的人服用七合,體質虛弱的人服用五合。如果沒有好轉,第二天再服用,但不可一天服用兩次。

腹痛的診斷與治療原則:

這裡說的腹痛,指的是肚臍上下的疼痛,也就是下文提到的繞臍疼痛。脈象呈現弦而緊,根據下文提到的「衛氣不行,不欲飲食」來看,應該單獨指陽明的脈象,而不是籠統地指六部的脈。因為腹痛屬於陽明病,所以要根據疼痛的部位來診斷。從這裡可以得知,篇首提到的「趺陽」二字,是貫穿整個篇章的。弦脈從浮取可見,緊脈從按取可得,所以用「而」字來斷開。下文說的「緊」,指的就是「沉緊」。疝氣,是氣的病症,五臟都可能發生。但腎為水臟,肝居至陰的下方,所以這兩臟的疝氣病變尤其多。陰臟需要陽氣溫養,陽腑需要陰液滋潤,這是陰陽各自喜好的特性。如果本臟的陽氣虛弱,陰氣和外來的寒邪、濕邪就會相互吸引,潛伏在深處。如果其他臟腑的陽氣充足,就像太平盛世一樣,即使有壞人,也會潛藏在鄉間,不會危害百姓。但如果陽明之氣虛弱,就會像本條所述的症狀一樣,侵犯中焦,導致腹部和肚臍周圍疼痛。如果少陽之氣虛弱,就會像下一條所述的症狀一樣,侵犯兩脅,導致脅下疼痛。如果太陽之氣虛弱,就會像第三條所述的症狀一樣,從腹部和脅部向外侵犯邊界,導致手腳麻木、身體疼痛等症狀。甚至陰氣上浮至陽位,滯留不去,變成假熱的症狀,就像第四條所述的脈象和症狀一樣。如果不驅散寒邪,恐怕會引起更大的禍患。所以「疝」字從「山」,山這種東西,陽氣在上而實,陰氣在下而虛,它的卦象是艮,陰氣向下連接著,陽氣向上斷開,它的變化是澤,所以晴朗時清泉白石,就像艮覆蓋著器皿,而陰晦時寒霧冷雲,就像兌卦張開口吐氣。這就是古人將這種病症命名為「疝」,並且用「山」字來表達的原因。仲景說,診斷腹痛的人,如果發現陽明脈浮取時弦,按取時緊,弦脈是肝脈,也代表氣衰弱。衛氣是由陽明腑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悍之氣。現在出現肝脈,說明土被木邪侵犯,氣衰弱,無法將精悍之氣化為衛氣。因此患者會感到怕冷。緊脈是病脈,也是寒邪的表現。雖然腹部疼痛,但寒邪在胃,導致胃陽無法運化食物。因此,患者會沒有食慾。當胃中的正氣稍強時,陰臟的邪氣會潛伏下去;當胃中的正氣稍弱時,陰臟的邪氣會重新發作。所以邪正相搏,是寒疝發病的原因。胃在肚臍的內側,所以會出現繞臍疼痛的症狀。下面又從邪正相搏的角度進一步解釋。如果正氣稍強,病情有時不會發作。如果發作,則是陰邪上乘,導致虛陽上浮,所以會出冷汗。肝腎的陰氣逆行,而胃陽被抑制,不但不能運行衛氣而怕冷,還會出現手腳冰涼的逆冷現象。其脈象沉緊,沉脈代表病在裡,沉緊則代表在裡的臟腑之氣陰寒。大烏頭煎,能夠治癒嗎?使用性質剛強的烏頭,搭配甘緩的蜂蜜,熬製成膏狀,並儘可能去除水分,不僅能夠用柔和的方法來制約剛強的藥性,而且由於擔心水氣容易滲散,希望藥力能夠停留在胃中,達到單獨扶助陽明的目的。

白汗,其他經典沒有這個名稱。江浙一帶的方言稱大汗為「白浮汗」。道家中的黑白,是陰陽的別稱,也是太極圖的象徵。大概是黑滿而白虧,說明陰盛而陽氣上浮的緣故吧。記錄這些,只是為了參考,也算是從民間尋找醫理的方法吧。我個人認為,「白」和「自」字形相似,「白汗」或許是「自汗」的訛誤。

寒疝腹痛及脅痛的治療:

寒疝導致腹中疼痛,以及脅部疼痛、裡急等症狀,可以用當歸生薑羊肉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