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(3)

回本書目錄

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(3)

1.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

五條 胸痹。心中痞,留氣結在胸,胸滿,脅下逆搶心。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,人參湯亦主之。

枳實薤白桂枝湯方

枳實(四枚) 薤白(半斤) 桂枝(一兩) 厚朴(四兩) 栝蔞實(一枚搗)

上五味。以水五升,先煮枳實、厚朴,取二升。內諸藥,煮數沸,分溫三服。

人參湯方 人參 白朮 甘草 乾薑(各三兩)

上四味。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胸分之陽虛而下陰上湊,故心中痞。但痞之為病,常隨陽氣之起伏以為消長,故腹滿時減者,痞之候也。今其氣逗留而結在胸,以致胸滿不減者,此留氣也。譬之天地:寒云斷腳,冷霧橫拖,逗留於太虛,而不收不散之象,是從胃脘中路上浮,而已據胸中矣。加之脅下以肝膽之逆,從旁搶心,而爭趨空處。此雖胸中陽虛之所招致,填膈之品,固宜首重,以降逆陰。然其留氣結胸,猶之賊據城郭,掃除之法,不得不與撫綏兼施矣。故以散氣之枳實、開痞之厚朴為主,而先煮之者,其意以微風蕩雲霧而去留氣也。然後以薤白、桂枝之辛溫而甘者,填胸陽以引其氣;以栝蔞實之甘寒而潤者,走絡脈以入其痹,猶之人尿、豬膽及柏葉等之反佐也。於是留氣散而胸陽上覆,則不治逆而逆將自靖矣。至於枳實、厚朴,欲並用其苦味以泄土邪,故久煮之以取其重濁耳。薤桂二味,欲單用其溫陽以通天氣,故略煮之以取其輕清耳。人參湯亦主之者,蓋人參補氣,白朮填胸,乾薑散結開痞,甘草浮緩上托,使一團太和之氣,氤氳胸中,上則旁導陽氣而治痹,下則照臨陰氛而消逆,其於留氣之結胸者,舞干羽而有苗格化矣。或曰:前湯是治全症之方,後湯是單治脅下逆搶之方。又曰:服前湯而留氣已散,痞結已開,後湯所以愈痹,而為善後之劑也。二說雖與仲景一條,而主兩湯之文例不合,然皆近理,故俱存之,以俟有識者之鑑定焉。

六條 胸痹。胸中氣塞,短氣。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,橘枳生薑湯亦主之。

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(三兩) 杏仁(五十個) 甘草(一兩)

上三味。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不瘥,更服。(以煮五升服一升按之,則日三服之下當缺夜二服一語。蓋不瘥更服是更作一服之謂。若謂即服此二升,金匱前後諸湯並無一劑分作數服,今日服一半至明日服完為更服之例也。)

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(一斤) 枳實(三兩) 生薑(半斤)

上三味。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溫再服。

胸痹上虛而中下之逆邪有二:濕與寒是也。肺性惡濕復惡寒,濕則肺滯,寒則肺斂,俱能使膈膜之痹處作痛外,而又能令其氣塞且短也。濕氣上逆者,以茯苓之溫胸燥濕者為主,佐杏仁以利肺竅,而以浮緩之甘草,托之上行而留戀之,則濕去滯通,而氣之塞且短者可愈矣,故主之。寒氣上逆者,以辛溫之橘皮為君,溫則暖膈,辛則散結也。生薑祛寒止逆,而性復宣通,與犀利之橘皮相濟,則成和風爽氣之象。然後佐以破留氣之枳實,則寒去而肺暢,氣之塞且短者亦愈,故曰亦主之。然二湯皆微弦兩責之方也。

白話文:

[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]

五、 胸痹,感覺胸口悶脹,有氣體停留在胸腔,胸部脹滿,脅肋下方有氣體衝向心臟。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枳實薤白桂枝湯來治療,也可以使用人參湯來治療。

枳實薤白桂枝湯的配方:

枳實(四個)、薤白(半斤)、桂枝(一兩)、厚朴(四兩)、栝蔞實(一個,搗碎)

以上五味藥,用水五升煮,先煮枳實和厚朴,煮到剩二升時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幾次沸騰後,分三次溫服。

人參湯的配方:

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(各三兩)

以上四味藥,用水八升煮,煮到剩三升,溫服一升,每天三次。

胸部分的陽氣虛弱,導致下方的陰氣上逆,所以感覺胸口悶脹。但是這種悶脹的病症,通常會隨著陽氣的強弱而變化。如果腹脹時好時壞,這就是一般悶脹的症狀。如果氣體停留在胸腔,導致胸部持續脹滿,這就是氣體停留的現象。這就像天地間寒冷的雲層停滯不散,冷霧橫亙不散,停留在空中不散去一樣,氣體是從胃部往上浮,停留在胸腔了。加上脅肋下肝膽的氣逆,從旁邊衝向心臟,爭搶空間。這種情況雖然是胸中陽氣虛弱造成的,但用一些能填補胸膈的藥物來降逆是很重要的。然而,氣體停留在胸腔,就像盜賊佔領了城池,既要消除它,也要安撫它。所以用散氣的枳實和開散胸悶的厚朴作為主要藥物,並且先煮它們,目的是要用微風吹散雲霧般的方式去除滯留的氣體。然後用薤白和桂枝這種辛溫且帶有甘味的藥材,填補胸中的陽氣來引導氣體。用栝蔞實這種甘寒且滋潤的藥材,疏通經絡,來緩解胸痹的症狀。這就像使用人尿、豬膽、柏葉等反佐藥物的道理一樣。這樣,停留的氣體散開,胸中的陽氣就能恢復,不治氣逆,氣逆也會自行平息。至於枳實和厚朴,是因為要利用它們的苦味來去除脾胃的邪氣,所以要久煮,讓藥性重濁;薤白和桂枝,則是為了單純利用它們溫陽的特性來暢通氣機,所以略煮,取其輕清。人參湯也可以用來治療,因為人參可以補氣,白朮可以填補胸部,乾薑可以散結開胸悶,甘草可以升浮上托,讓胸中充滿祥和之氣。向上可以疏導陽氣來治療胸痹,向下可以照護陰氣來消除氣逆。對於氣體停留在胸腔的症狀,就像舞蹈干羽一樣,能讓病症得到改善。有人說,前面的湯劑是治療整個病症的方子,後面的湯劑是單獨治療脅下氣體衝心臟的方子。也有人說,服用了前面的湯劑後,停留的氣體已經散開,胸悶也已經消除,後面的湯劑是用來治療胸痹的,是善後的方子。這兩種說法雖然與仲景的原文不太一致,但都比較有道理,所以都保留下來,以便讓有見識的人來判斷。

六、 胸痹,胸中氣體阻塞,呼吸短促。這種情況,可以使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治療,也可以使用橘枳生薑湯來治療。

茯苓杏仁甘草湯的配方:

茯苓(三兩)、杏仁(五十個)、甘草(一兩)

以上三味藥,用水一斗煮,煮到剩五升,溫服一升,每天三次。如果沒好,再繼續服用。(根據煮五升,服用一升的說法,每天三次服用之後,應該缺少晚上兩次服用的說明。這裡的“更服”是指再服用一次的意思,而不是說把剩餘的兩升分幾次服用。因為《金匱要略》前後的湯劑都沒有一劑藥分幾次服用,今日服用一半,到明日才服用完的例子。)

橘枳生薑湯的配方:

橘皮(一斤)、枳實(三兩)、生薑(半斤)

以上三味藥,用水五升煮,煮到剩二升,分兩次溫服。

胸痹是因為上面虛弱,而中下焦的逆邪有兩種:濕氣和寒氣。肺的特性是既怕濕又怕寒,濕氣會讓肺氣停滯,寒氣會讓肺氣收斂。這些都會讓胸膈的痹痛加劇,也會導致氣體阻塞和呼吸短促。濕氣上逆,用溫胸燥濕的茯苓作為主要藥物,輔以杏仁來利肺竅,再用甘草這種升浮的藥材,上托並使其停留在上面,這樣濕氣就會去除,氣機也會暢通,氣體的阻塞和呼吸短促的症狀就能緩解。所以說可以用茯苓杏仁甘草湯來治療。寒氣上逆,用辛溫的橘皮作為主要藥物,溫能暖膈,辛能散結。生薑可以祛寒止逆,性味又宣通,和犀利的橘皮相輔相成,就能形成和風爽氣的景象。然後再輔以破除滯留氣體的枳實,寒氣就會去除,肺氣也會暢通,氣體的阻塞和呼吸短促的症狀也能緩解。所以說也可以用橘枳生薑湯來治療。這兩個方子都是微微偏弦的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