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(2)
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 (2)
1. 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
三條,寸口脈遲而緩。遲則為寒,緩則為虛。營緩則為亡血,衛緩則為中風。邪氣中經,則身癢而癮疹。心氣不足,邪氣入中,則胸滿而短氣。
遲,就至數之不及四五至而言;緩,就體狀之懈弛鬆寬而言。陽氣微,而鼓動之機不能貫珠連續,則遲,故曰遲則為寒。精悍衰,而不能充滿脈體,則緩,故曰緩為虛也。夫寸口之外應者,則主營衛經絡;今其部位見緩,若系中取之而在營分,則精血衰而不能充於脈中,故為鬆寬不飽之象,則知緩為亡血所致矣。此句是客。若系浮取之而在衛分,則是悍氣衰而不能令於脈外,故為懈弛不挺之象,則知緩為中風所致矣。此句是主,以下文單言氣而不言血故也。營衛屬經表,是邪已中其經矣。於是經氣自虛之因,則經大氣小,而串動如蟲行皮中,故身癢;中風之因,風為陽邪而善化熱,則傷其絡血,而發為忽起忽落、半含半露之癮疹矣。又寸口之上應者,則主心肺胸膈;今其部見緩,則是心肺夾空之氣不足,以致風邪入於其中。胸中為真氣氤氳之位,邪氣乘之,則相犯而不容,故滿;又胸中為息道遊溢之鄉,邪氣入之,則機滯而艱澀,故短氣也。此承首節,而言陽虛之人,外風中入經絡,而為未經勾結臟邪之症也。但細按本篇前後,共論九條,計方二道;除下文等六條俱論歷節外,而論中風者,止此三條。又除第一條及第三條言單中外風之外,其言兼中臟邪者,僅有第二一條。且後文兩方俱確係歷節治例,而中風一門並無方藥,殘缺無疑。嗟乎!照妖之寶鏡失圓,垂世之鼎彝折足,真令人飲恨無窮也!海內藏仲景全書之古本,或原文具在,或論條方治有坊本所遺失而未經載刻者,倘能賜教示知,以廣鄙陋,是有望於博雅之君子焉。
四條,寸口脈沉而弱。沉即主骨,弱即主筋。沉即為腎,弱即為肝。汗出入水中,如水傷心,歷節痛,黃汗出,故曰歷節。
寸口,當指左心右肺而言。右寸之脈屬肺,肺主氣而配天,天者高遠之象也,故其脈常浮;今反浮為沉,是肺氣下郁之應。又肺腎為子母,腎藏精而主骨,肺脈下沉,是肺以金母之氣,而下伏於腎子之骨間矣,故曰沉即主骨,沉即為腎也。左寸之脈屬心,心主血而應夏,夏者開張之象也,故其脈常來盛去衰;今反盛為弱,是心血內滯之應。又心肝為子母,心脈內弱,是心以火子之液,而內結於木母之筋脈矣,故曰弱即主筋,弱即為肝也。夫諸筋皆屬於節,節者神氣遊行出入之所。又陽氣者,柔則養筋。今神氣內郁下伏,不能遊行出入以養筋,其故何也?惟是夏月及用力而汗出,則心肺之氣血正在發揚,若乘此入水,則水寒之氣束肺抑心而下結,內伏於筋骨之節縫,故歷節痛。黃汗出者,郁水寒而成濕,鬱氣血而生熱,濕熱交併於歷節之外故也。此言歷節之成於寒濕者。
白話文:
中風歷節病脈證治第五
第一部分:
寸口的脈象呈現遲緩的狀態。脈象遲,代表身體有寒氣;脈象緩,代表身體虛弱。如果是營氣運行緩慢,就表示有失血的情況;如果是衛氣運行緩慢,就表示是中風。邪氣侵入經絡,就會導致身體發癢,出現像蕁麻疹一樣的紅疹。心氣不足,邪氣趁虛而入,就會感到胸悶、呼吸短促。
所謂「遲」,是指脈搏跳動的次數比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四到五次還慢;所謂「緩」,是指脈搏的形態鬆弛無力。陽氣衰微,鼓動的力量無法貫通連續,就會出現脈象遲緩,所以說「遲則為寒」。精氣衰弱,無法充滿脈搏,就會出現脈象緩弱,所以說「緩則為虛」。寸口脈所對應的外部組織,主管營氣、衛氣和經絡。如果這個部位出現脈象緩慢的情況,如果是按壓較深在營分感受到的,就代表精血衰少,無法充盈脈中,所以脈象鬆散不飽滿,這就說明脈緩是由於失血引起的。這部分內容是從客觀角度來說。如果是按壓較淺在衛分感受到的,就代表衛氣衰弱,無法控制脈外,所以脈象鬆弛無力,這就說明脈緩是由於中風引起的。這部分內容是從主觀角度來說。以下內容只說氣而不提血,也是這個原因。營衛屬於經絡的表層,說明邪氣已經侵入經絡了。由於經氣虛弱,經絡的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像有蟲子在皮膚裡爬動一樣,所以會感到身體發癢。中風是由於風邪這種陽邪容易化熱,會損傷經絡的血脈,導致出現忽隱忽現、半含半露的紅疹。又寸口脈對應的上部,主管心、肺和胸膈。如果這個部位出現脈象緩慢,就說明心肺的氣不足,導致風邪侵入。胸中是真氣聚集的地方,邪氣侵入就會相互衝突,所以會感到胸悶。胸中又是呼吸的通道,邪氣侵入就會導致呼吸不暢,所以會感到呼吸短促。這是承接前面的內容,說明陽虛的人,外部的風邪侵入經絡,但還沒有與臟腑的邪氣結合的症狀。但仔細分析本書的前後內容,總共討論了九條,提出了兩個方子。除了下文的六條都討論歷節病之外,討論中風的只有這三條。又除了第一條和第三條說的是單純的外感風邪之外,說到兼有臟腑邪氣的只有第二十一條。而且後面的兩個方子,都確實是治療歷節病的例子。而中風這一部分,卻沒有任何方藥,顯然是有缺失的。唉,就像照妖的寶鏡失去了圓滿,傳世的鼎彝折斷了腳,真令人感到無比遺憾。希望海內有收藏仲景全書古本的人,如果原文完整,或是有論述、方藥、治療方法是坊間版本所遺漏而沒有刊刻的,能夠不吝賜教,以便增廣我的學識。這是我對博學之君子的期望。
第二部分:
寸口的脈象沉而弱。脈沉,代表與骨骼有關;脈弱,代表與筋有關。脈沉,代表與腎有關;脈弱,代表與肝有關。在出汗後進入水中,如果水寒之氣傷及心臟,就會出現歷節疼痛,並流出黃色的汗水,所以稱之為歷節病。
寸口脈,應該是指左邊的心脈和右邊的肺脈。右寸脈屬於肺,肺主氣,與天相對應,天代表高遠的象徵,所以肺脈通常是浮在表面的。現在反而變成了沉脈,這是肺氣向下鬱積的表現。而且肺和腎是母子關係,腎藏精,主骨。肺脈下沉,是肺作為金母的氣,向下伏藏於腎子所主的骨骼之間,所以說「沉即主骨,沉即為腎」。左寸脈屬於心,心主血,與夏天相對應,夏天代表開放擴張的象徵,所以心脈通常是來盛去衰。現在反而變成了脈弱,這是心血內裡停滯的表現。而且心和肝是母子關係,心脈內弱,是心作為火子的液體,向內結於木母所主的筋脈之中,所以說「弱即主筋,弱即為肝」。筋脈都屬於關節,關節是神氣運行出入的地方。而且陽氣柔和才能滋養筋脈。現在神氣內裡鬱積下伏,無法運行出入來滋養筋脈。原因是什麼呢?只因為夏天氣候炎熱,或者是用力過度而出汗,這時心肺的氣血正處於發散的狀態。如果這時進入水中,那麼水寒之氣就會束縛肺部,抑制心臟,向下凝結,伏藏在筋骨的關節縫隙之中,所以會出現歷節疼痛。黃汗,是因寒水鬱積而形成濕氣,鬱積氣血而產生熱氣,濕熱交織在歷節之外的原因。這是說歷節病是由於寒濕引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