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(2)
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(2)
1. 瘧病脈證並治第四
病瘧,以月一日發,當以十五日愈。設不瘥,當月盡解。如其不瘥,當云何?師曰:「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,急治之。宜鱉甲煎丸。」
鱉甲煎丸方
鱉甲(一十分,炙)、柴胡(六分)、人參(一分)、半夏(一分)、黃芩(三分)、桂枝(三分)、芍藥(五分)、乾薑(三分)、阿膠(三分,炙)、丹皮(五分,去心)、桃仁(二分)、厚朴(三分)、赤硝(十二分)、葶藶(一分,熬)、瞿麥(二分)、大黃(二分)、烏扇(三分,燒)、蜣螂(六分,熬)、蜂窠(四分,炙)、紫葳(三分)、鼠婦(三分,熬)、䗪蟲(五分,熬)、石韋(三分,去毛)。
(鼠婦色如鶯背,白足,俗呼為濕屎蟲,北地坑席下長有之,蓋亦走隙縫之陰類也。䗪蟲北方未見,浙江陰濕灰土中最多,大者徑寸,慄殼色,形如壁蝨而大,亦縫絡中之陰蟲類也。)
上二十三味,為末。取鍛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五斗,浸灰。俟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納諸藥,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(清酒一斛五斗,猶云以五斗斛一斛之謂。)
此謂瘧邪之在下焦血分者也。病瘧之人,假如以月之初一日發。月之初一,為逐漸生明之候,是其邪在陽分矣。至十五則將生魄而屬陰矣。陽分之病氣,滿而將移,則陰分之平氣,更而用事。此二十四氣中之一氣為病,氣盡則邪無所憑,而所承之治氣,又格而驅之,故當愈。設此期不瘥,則又以瘧為陰邪,月屬陰象,故瘧邪嘗依月之明晦,以為聚散。且十二經與月,各有所屬。此月既盡,則次經之治氣代之,故當月盡解。是十五日愈者,則云一經中之氣分為病;月盡解者,則云一經中之陰陽俱病。如其再不瘥,當云此邪在何地乎?
癥者,徵也,如往跡未化,而可徵驗之象。瘕者,瑕也,如美玉未純,而有瑕疵之象。夫瘧邪中人,不離氣血。氣血勝,則流行無滯,譬諸風之飄葉,水之流花,終歸烏有,而風與水無著也。若其人氣血不勝,則瘧邪沉於下焦陰分,寒熱交煎。則大腸之絡血,及腸外肝腎所管之孫絡血,有為邪所結,而無流行之妙。比之大化中有未化之跡,純粹中有未純之疵,故曰「結為癥瘕」。瘧之所以自愈者,以血氣流行,而能托邪外出故也。今血與邪相結而為癥瘕,不特不能外托,而且有卵翼之義,故曰瘧母。是瘧母者,本身下焦孫絡中之死血為之也。夫瘧為外邪,外邪內薄,以氣血為之關隘,故陽瘧不逾陰分,經瘧不傳他經,有十五日月盡自愈之例。瘧之母為內邪,內邪外薄,則本身敗血之氣,與瘧並行為祟。復何氣候經絡之限乎?故雖月盡不瘥也。治之或緩,則死血老而堅不可破,瘧將與死俱休矣。故宜急治之。
但細按鱉甲煎丸,連灶灰、清酒,凡二十五味,為傷寒金匱中第一大方。品類既繁,冷異復夥,致使庸陋者望而畏卻。間或有以知味自居,稱賞詮釋,亦止大口嚼江瑤柱,而於仲景制方之精意,無有是處也。不知其妙想入微,以為血結癥瘕一症,合男婦凡三處。而攻去癥瘕諸法,合前後凡兩路。其間攻血者,非理氣則偏,故輔之以辛溫;攻血者,非補血則弊,故佐之以滋潤。然後兼以治瘧之例,則瘧之母去,而瘧自無所容矣。至其用藥,縱橫錯雜中,卻條分縷晰。而眼光處處不離下焦血分,真如鴻門劍色,人第驚其掣電翻虹,而不知其微芒注意,俱在沛公也。
何謂血結癥瘕,合男婦凡三處乎?一則大腸之絡血是也。大腸為多血之腑,瘧邪燒之,則乾熱下結。干則從絡而吸血,熱則從絡而傷血。吸而傷之,其結在絡。故以性喜推糞,而善走大腸之蜣螂為主;以鹹寒破血結之赤硝佐之。則其用意在大腸之旁絡可見矣。一則肝腎孫絡中之幽隱血是也。肝腎屬陰臟,孫絡為細竅。幽隱之血在隙縫中。瘧邪以寒熱結之,則其血先泣而終敗。故以濕土中善藏善穴之陰類,而又能續筋活血之䗪蟲(䗪蟲一名灰鱉,亦名土鱉。兒童戲斷其腹,能復完合。拳棍家以為跌撲秘藥。)為主;以形則扁生,功則消瘀之烏扇(烏扇即蝴蝶花葉,以其形似故名。但其葉從中扁開,故有扁竹花之名。仲景用之以走縫絡宜矣。);根行石縫,性復通利之石韋佐之。則其用意在陰竅及扁縫中,又可見矣。此二者,男子與婦人之所同也。其一則婦人之子宮,及血室之血是也。子宮清窈,非受胎則血室之血不注,而但有朝會之候。瘧邪乘之,則血得邪熱而滯結。故以多管多子而形似子宮血室之蜂窠為主;而以聶聶潛行,性能動血之鼠婦佐之。則其用意在繫胞等處,更可見矣。
何謂攻去癥瘕,合前後凡兩路乎?除桃仁動血破血,為兩路公藥之外。其用逐瘀之大黃者,則直從腸中而下血於後陰,此一路也。其用利竅之瞿麥,佐以削堅瘦結之葶藶者,則旁從血管而下血於前陰,此又一路也。(血管細小,恐結血成塊而不能下,故佐葶藶以瘦削之。妙甚細甚。下血結於前陰,惟女子則可,以男子之前陰無血路故也。讀此則知從來女子之因癥瘕而死於血枯經閉者,良可惜也。或問:既云肝腎孫絡中之血,男婦相同,又云男子前陰無血路,則其血當從何道去之?答曰:仍從大便去。傷寒少厥二陰之結血,俱主桃核承氣,其例不可類推乎?)然後以下走之芍藥,監行陽之桂枝、丹皮,而併入陰分,所謂理氣以攻血。領養陰之阿膠、紫葳,而深滋其津液,所謂補血以治結者是也。至於攻擊下焦之藥,其性陰翳,反而上乘,必生䐜脹。濟之以開痞之乾薑、厚朴,又所以防其漸而已。以上六隊,凡十八味,俱治瘧之母,而未及於瘧。瘧之寒熱嘔渴,必由少陽。故但以少陽之例,用小柴輕輕引之,則瘧邪自散。小柴湯論,見傷寒注。獨去甘草者,以邪在下焦,欲其從下以升發,故於甘浮者無取焉。鱉甲滋陰,配以鹹溫之灶灰。蓋取鹹能潤下,溫能破結之義。煮以清酒者,既用其善行,復用其滋潤也。以鱉甲煎包裹諸藥而為丸,運窮工極巧之跡,降為甘露和風。其潛滋默化之妙,能令窮泉之枯槁,乘春而復動矣。所結之癥瘕,寧有不散者哉?
白話文:
瘧疾病如果從每個月初一開始發作,應該在十五日痊癒。如果沒好,應該在這個月底痊癒。如果還是沒好,那該怎麼辦呢?老師說,這表示病情結成癥瘕,這種情況稱為「瘧母」,要趕快治療。可以用鱉甲煎丸來治療。
鱉甲煎丸的配方是:
炙鱉甲十分、柴胡六分、人參一分、半夏一分、黃芩三分、桂枝三分、芍藥五分、乾薑三分、炙阿膠三分、去心的丹皮五分、桃仁二分、厚朴三分、赤硝十二分、熬過的葶藶一分、瞿麥二分、大黃二分、燒過的烏扇三分、熬過的蜣螂六分、炙過的蜂巢四分、紫葳三分、熬過的鼠婦三分、熬過的䗪蟲五分、去毛的石韋三分。
(鼠婦的顏色像黃鶯的背部,腳是白色的,俗稱濕屎蟲。北方潮濕的坑席下會長出這種蟲,它們喜歡走在縫隙中,屬於陰性生物。䗪蟲在北方很少見,浙江潮濕的灰土中最多,大的直徑有一寸,顏色像栗子殼,形狀像壁蝨但比較大,也是在縫隙中的陰性蟲類。)
將以上二十三味藥材磨成粉末。取鍛造爐灶底下的灰一斗,用一斛五斗的清酒浸泡爐灰,等酒被吸收一半後,放入鱉甲,煮到鱉甲像膠漆一樣爛。過濾取出汁液,加入其他藥粉,煎煮成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空腹服用七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(這裡說的清酒一斛五斗,意思是說用五斗容量的斛來計算,總共是一斛。)
這是說瘧邪侵入下焦血分的情況。如果瘧疾病人是從每個月的初一開始發作,初一是月亮由缺轉盈的時候,代表邪氣在陽分。到了十五日,月亮將由圓轉缺,屬於陰。陽分的病氣到達頂點並轉移,陰分的平氣開始發揮作用。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所造成的疾病,當節氣結束,邪氣就失去依附,而能克制邪氣的氣,就能夠將邪氣驅逐,所以應該會痊癒。如果這個時間沒有痊癒,就表示瘧疾屬於陰邪。月亮屬於陰象,所以瘧邪會依照月亮的明暗而聚集或散開。而且十二經脈和月亮都有對應的關係。當這個月結束時,下一個經脈的氣會代替原先的氣運作,所以應該在這個月底痊癒。十五日痊癒,代表只有一個經脈中的氣分生病;月底痊癒,代表一個經脈中的陰陽都生病。如果還是沒痊癒,就表示邪氣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呢?癥是指體內有可以驗證的物質存在,像是有未消化的病邪留下的痕跡。瘕是指體內有瑕疵,像美玉有不純的地方。瘧邪侵入人體,不離氣血。如果氣血充足,就能夠順利運行,就像風吹落葉、水流過花一樣,最終都會消失,而風和水本身沒有損耗。如果人體的氣血不足,瘧邪就會沉積在下焦陰分,寒熱交替煎熬,導致大腸的絡脈血,以及腸外肝腎所管的孫絡血,被邪氣結住,無法正常運行。這就像大自然中有沒有被消化的物質,純粹中有不純粹的瑕疵。所以說病情結成癥瘕。瘧疾之所以能自癒,是因為血氣運行順暢,能將邪氣排出體外。現在血與邪氣糾結成癥瘕,不僅不能把邪氣排出,反而有滋養邪氣的趨勢,所以稱為「瘧母」。這個瘧母,就是本身下焦孫絡中的死血造成的。瘧疾是外邪入侵,外邪侵入人體,氣血是抵禦的關卡。所以陽瘧不會超過陰分,經脈的瘧疾不會傳到其他經脈,有十五日和月底自癒的例子。瘧母是內邪,內邪向外侵犯,就會讓身體本身的敗血之氣與瘧邪一起作祟,哪裡還有什麼氣候經絡的限制呢?所以即使到了月底也不會好。如果治療緩慢,死血會變老變硬,難以消除,瘧疾就會一直持續下去。所以應該趕快治療。仔細分析鱉甲煎丸,連同爐灰和清酒,一共二十五味藥材,是傷寒金匱裡的第一大方劑。藥材種類繁多,屬性寒熱溫涼複雜,使得庸醫看了害怕。有些人自以為懂得藥理,稱讚這方子,也只是像吃大塊的干貝一樣,沒有真正理解仲景製方的精妙之處。不知道這個方劑的巧妙之處在於,它將血結成癥瘕這種疾病,在男女身體的三个不同部位進行治療,並且採用前後兩種途徑來攻除癥瘕。其中,攻血的方法如果沒有理氣,就會偏頗,所以要用辛溫的藥來輔助;攻血的方法如果沒有補血,就會產生弊端,所以要用滋潤的藥來佐助。然後再配合治療瘧疾的方法,這樣瘧母就會被去除,瘧疾自然沒有容身之處。至於用藥,縱橫交錯之中,卻條理分明,而且目光始終沒有離開下焦血分。真的就像鴻門宴上的寶劍,人們只驚訝於它如閃電般的劍光,卻不知道它細微的關注點,都在於保護劉邦。什麼叫做血結癥瘕,在男女身體的三个不同部位?第一是指大腸的絡脈血。大腸是多血的腑臟,瘧邪侵襲會使它乾熱,熱會導致絡脈中的血受損,乾燥會導致從絡脈中吸收血液。血液在絡脈中凝結,所以要以喜歡推糞、善走大腸的蜣螂為主藥,以鹹寒、破血結的赤硝為輔助,這樣就可以看出方劑的用意在大腸的旁邊絡脈。第二是指肝腎孫絡中隱藏的血液。肝腎屬於陰臟,孫絡是很小的孔竅,隱藏的血液在縫隙中。瘧邪以寒熱侵襲它,會使血液先凝滯,最後敗壞。所以要用潮濕土壤中善於隱藏和鑽洞的陰性蟲類,並且能續筋活血的䗪蟲(䗪蟲也叫灰鱉、土鱉。小孩子玩耍時把它肚子弄斷,它能自己復原,練武的人把它當作跌打損傷的秘藥)為主藥,以形狀扁平、能消瘀血的烏扇(烏扇就是蝴蝶花葉,因為形狀像而得名,但它的葉子是從中間扁開的,所以又叫扁竹花。仲景用它來走縫隙中的絡脈很合適)為輔助,以根長在石縫中,性質通利的石韋來佐助。這樣就可以看出藥方的用意是在於治療陰竅及扁平的縫隙中。以上這兩點是男女都相同的。第三點是指婦女子宮以及血室的血液。子宮清靜幽深,只有懷孕時血室的血才會注入,平常只有朝會的血脈。瘧邪侵襲它,會讓血液因邪熱而凝滯,所以要以能生育多個孩子、形狀像子宮血室的蜂巢為主藥,以經常潛行、能推動血液的鼠婦佐助。這樣就可以看出藥方的用意是在於胞胎等部位。什麼叫做攻除癥瘕,合前後凡兩路?除了桃仁能活血、破血,是兩路都用得到的藥之外,使用能逐瘀血的大黃,是直接從腸道排出後陰的血,這是一條路。使用能通利孔竅的瞿麥,並佐以能削堅破結的葶藶,是從血管排出前陰的血,這是另一條路。(血管細小,怕凝血成塊無法排出,所以用葶藶來削磨它,非常精妙。從前陰排出血塊,只有女性可以,因為男性的前陰沒有血路。了解這一點,就知道以往許多女性因為癥瘕導致血枯經閉而死,實在可惜。有人問,既然說肝腎孫絡中的血,男女相同,又說男性的前陰沒有血路,那他們的血要從哪裡排出呢?答案是,仍然是從大便排出。傷寒少陰厥陰的血瘀,都用桃核承氣湯來治療,這個例子不可以類推嗎?)然後,用往下走的芍藥,監管陽氣運行的桂枝、丹皮,一起進入陰分。這就是所謂的理氣以攻血。用能滋養陰液的阿膠、紫葳,來滋潤津液。這就是所謂的補血以治結。至於攻擊下焦的藥物,藥性陰翳,反而會使病情加重,產生腹脹。所以要用能開通痞塞的乾薑、厚朴來調和,防止病情惡化。以上六組藥物,一共十八味,都是治療瘧母的,還沒涉及到瘧疾本身。瘧疾的寒熱、嘔吐、口渴,一定是由少陽經所引起,所以只需要用少陽的例子,用小柴胡湯輕輕引導,瘧邪自然就會散去。小柴胡湯的理論,可以參考傷寒論的註解。方中獨獨去掉甘草,是因為邪氣在下焦,想要讓它從下往上發散,甘草性味甘甜上浮,所以沒有採用。鱉甲能滋陰,配上鹹溫的灶灰,是因為鹹能潤下,溫能破結。用清酒來煮,既利用它能運行藥性,又利用它滋潤的作用。用鱉甲煎液包裹各種藥材做成藥丸,運用的技巧已經到了極致,化為甘露和風一樣的溫和。它潛移默化的作用,能讓乾枯的泉水,在春天重新流動起來。體內結成的癥瘕,哪有不消散的道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