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(4)
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(4)
1.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
帶下,經水不利,少腹滿痛,經一月再見者,土瓜根散主之。
土瓜根散方:土瓜根,桂枝,芍藥,䗪蟲(各三分)。
上四味,杵為散;每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陰㿗腫亦主之。
此即上條之初症也。帶下,亦指赤帶;詳已見。經水不利,因經脈之血,止有脾胃一路上供,而肝臟之血,陸續漏下,以致經脈之氣血虧淺,故至期之經水不暢利也。少腹滿痛者,血瘀氣滯之應也。經一月再見,又承帶下而言,蓋謂帶下一症,又致各經經氣上虛,因而不能包護,以至一月再見者。二者耽延日久,俱成上條利下等症,故宜即主此以愈之,無使漸成溫經湯之候也。芍藥,下引而入血分;䗪蟲,陰性而行血結;桂枝,辛以散之,溫以行之。合三味,而去瘀之功用全矣。土瓜根,為蔓引之本,其性上行;蓋蔓引則走經脈,上行則托住肝臟之血,而使上充十二經脈之義也。以其為上條之初症,陰血未傷,故於溫經湯,則少用歸、芎、膠、麥;陽氣未寒,故於溫經湯又少用參、姜、吳茱萸者,此也。夫瘀去而肝血得從血室以歸經脈,故帶下除,而少腹之滿痛亦止;經脈氣充,而下伏於血室者有勢,故經水自利;又血上滋而氣自裕,則包護有力而尤能提挈,故一月再見者亦愈矣。血下瘀,則陰㿗;氣下郁,則陰腫。本方為行血提氣之藥,故亦主之。
寸口脈弦而大。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;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;寒虛相摶,此名曰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,旋覆花湯主之。
旋覆花湯方:旋覆花(三兩),蔥(十四莖),新絳(少許)。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。
文義脈象,注見血門。婦人半產漏下,以上虛失提,外虛失裹之所致。蔥性辛溫,而先降後升,為下通腎陽以外達之品;故白通湯之用之者,蓋取諸此也。旋覆花用至三兩,而且以之名湯,其意有二:夫上虛者必有陰氣乘之,旋覆能降逆陰,以為升陽之地者,一也;又取併力下趨蔥性,以溫腎陽者,二也。淺紅曰絳。新絳者,新紬所染之絳色也。以繭絲口吐,其性上行,而紅花所染之絳,又從其色而上入心膈之義。明系一小腎氣丸,蓋以辛熱多氣之蔥莖,代桂、附;以收降之旋覆,代地黃、山萸;以上行心膈之新絳,代丹皮。則其先資下降,而徐引上升,以補益其宗氣,俾上提外裹者有力,而半產漏下自止矣。然本方,不過救急之劫棋;若求穩著,畢竟以建中、腎氣湯丸,為的當而無弊。千載以後,自有高明者以余言為不謬,又豈止仲景在天之靈,默為之首肯乎哉!
婦人陷經,漏下黑不解,膠薑湯主之。(方缺。又林億曰:臣億等校諸本無膠薑湯方,想是妊娠中之膠艾湯。細按膠艾湯方意,與本條之症逼對;或姜字為艾字之訛耶?今從之。)
白話文:
婦女帶下病,月經不順暢,感覺下腹部脹滿疼痛,如果月經一個月來兩次,可以用土瓜根散來治療。
土瓜根散的成分包含土瓜根、桂枝、芍藥、䗪蟲,各取等份。將這些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小匙,一天服用三次。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陰部腫脹的疾病。
這個情況其實是前面說的病症的初期表現。帶下,也指赤帶。經水不利,是因為經脈的血液只靠脾胃供應,而肝臟的血不斷流失,導致經脈氣血虛弱,所以月經來的時候不順暢。下腹脹滿疼痛,是因為血瘀氣滯的緣故。月經一個月來兩次,是承接帶下這個問題來說的,因為帶下這個疾病,導致各經的經氣虛弱,不能好好保護經血,才會一個月又來一次。這兩種狀況如果拖久了,就會變成前面說的漏下等病症,所以要趕快用這個藥方來治療,不要讓病情變成需要用溫經湯的程度。芍藥可以把藥效引到血液中,䗪蟲是陰性的藥,可以活血化瘀,桂枝可以辛散、溫通,三種藥合起來,可以有效去除瘀血。土瓜根是蔓藤植物的根,藥性向上走,蔓藤有疏通經脈的作用,向上走可以托住肝臟的血,讓血可以供應到全身十二經脈。因為這是前面說的病症的初期,陰血還沒有受到損傷,所以溫經湯中就不用加當歸、川芎、阿膠、麥門冬這些藥材。陽氣也沒有虛寒,所以溫經湯中也少用了人參、生薑、吳茱萸。瘀血去除後,肝臟的血液就可以順利回到經脈中,帶下就會停止,下腹的脹痛也會消失。經脈氣血充足,藏在血室的經血就自然有力量流出來,月經就會順暢。血液供應充足,氣也自然旺盛,就能有力氣保護和提攜,所以一個月來兩次的情況也會好轉。血瘀在下,就會陰部腫脹,氣鬱在下,也會陰部腫大。這個藥方是活血提氣的藥,所以也能治療這些疾病。
如果寸口的脈象是弦而大的,弦表示氣血不足,大表示虛空,不足表示寒,虛空表示虛弱,寒虛兩種情況結合在一起,就稱為「革」脈。婦女出現這種脈象,就會發生半產或持續出血的狀況,可以用旋覆花湯來治療。
旋覆花湯的成分包含旋覆花、蔥、新絳,各取適量。用水煮這三種藥材,煮好後一次喝完。
這段文字的醫理和脈象在前面已經詳細說明。婦女發生半產或持續出血,是因為氣虛不能提舉,外表虛弱不能保護所導致。蔥的性質是辛溫,可以先下降再上升,是能夠向下通腎陽,向外疏通的藥物,所以白通湯會用到它。旋覆花用到三兩這麼多,而且用它來命名這個藥方,有兩個意思:第一,上面虛弱一定會有陰氣侵犯,旋覆花可以降逆陰,讓陽氣可以上升。第二,利用蔥的藥性,可以和旋覆花一同向下走,溫補腎陽。淺紅色的稱為絳色,新絳指的是用新絲綢染成的絳色。用蠶絲的口吐出,有向上走的性質,加上紅色,又有進入心膈的含義,這其實就像一個小的腎氣丸。用辛熱多氣的蔥莖代替桂附,用收斂下降的旋覆花代替地黃、山茱萸,用向上走心膈的新絳代替丹皮,這樣可以先讓藥力下降,再慢慢引導藥力上升,來補益宗氣,讓提舉保護的力量增強,半產或持續出血的狀況自然就會停止。但是這個藥方只是救急用的,如果要求穩妥,還是用建中湯或腎氣丸比較好。千年以後,會有高明的人覺得我說的是對的,不只張仲景在天之靈會默默認同吧。
婦女出現經血逆行,漏下黑血且無法停止的情況,可以用膠薑湯來治療。(這個藥方已經失傳。林億說,我們查了很多版本都沒有膠薑湯的藥方,猜想可能是妊娠時用的膠艾湯。仔細研究膠艾湯的藥方,跟這段文字描述的症狀非常接近,或許是把薑字寫成艾字了。現在我們就用膠艾湯來代替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