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(2)

1.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


婦人臟躁,喜悲傷,欲哭,象如神靈所作,數欠伸,甘麥大棗湯主之。


甘草小麥大棗湯方

甘草(三兩)、小麥(一升)、大棗(十枚)。

上三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溫分三服。亦補脾氣。

臟指心肺而言。臟躁言臟中陽液枯乾,而臟真之氣,嘗不能自立,而有躁急之義。故其心神肺魄,如失援失依,不可自支,而悲傷欲哭者,煩冤之所致也。如神靈所作,正言無故而悲傷欲哭,如有憑藉之象。氣失所依,而時引上下則欠;氣自微長,而時欲外達則伸也。小麥為心之穀,大棗為肺之果,又皆甘寒甘溫,而偏滋津液者。得甘草以浮之在上,則正行心肺之間,而神魄優裕。又豈止食甘以緩其急躁乎哉?「亦補脾氣」,義見首卷補肝下。蓋補心中之火液,既可因母以生子;而補肺中之金液,又可因子以蔭母,故也。補脾,非補脾氣,當指脾中之津液。故本湯可與脾約丸為表裡之劑。


婦人吐涎沫,醫反下之,心下即痞,當先治其吐涎沫,小青龍湯主之。涎沫止乃治痞,瀉心湯主之。


水寒之氣上泛,肺受逼而失分布之用,故吐涎沫。是溫之燥之,滲之泄之,始為正治。乃反欲攻下以去涎沫,則誤矣。故不特涎沫不止,而且胃陽以寒下而益虛,故痞氣上塞於心下。此當先治其本病之吐涎沫。小青龍為發汗利小便之劑,則散水行飲,而涎沫自止。然後主半夏瀉心以治痞,則填膈降逆,而痞亦平矣。此是半夏瀉心,徐忠可注為三黃瀉心,誤人無限。


婦人之病,因虛積冷結氣,為諸經水斷絕,至有歷年。血寒積結,胞門寒傷,經絡凝堅。在上嘔吐涎唾,久成肺癰,形體損分;在中盤結,繞臍寒疝,或兩脅疼痛,與臟相連;或結熱中,痛在關元,脈數無瘡,肌若魚鱗,時著男子,非止女身。在下來多,經候不勻,令陰掣痛,少腹惡寒,或引腰脊,下根氣街,氣衝急痛,膝脛疼煩,奄忽眩冒,狀如厥巔;或有憂慘,悲傷多嗔,此皆帶下,非有鬼神。久則羸瘦,脈虛多寒。三十六病,千變萬端。審脈陰陽,虛實緊弦,行其針藥,治危得安。其雖同病,脈各異源,子當辨記,勿謂不然。


人身心肺間之氣,其先天從命門溫溫之火,歷膂脊而上蒸於胸中;其後天從胃中之精悍,歷脾充肺,而外托於胸中。二者合德,而化為太和之瑞,充周遍滿於胸膈。外為經絡衛氣鼓動之根,內司中下二焦溫被之化,且其運血養神,提精御氣之妙,為有生之大寶,故曰宗氣。宗氣者,言雖非鼻祖,而實為宗子之義,猶之後天離火,正位南方,所以繼乾坤,而主化生萬物之權者也。是氣男女同貴,而尤為婦人之所更重者。雖已補詳虛勞注中,而本條所論諸症,理奧詞古。苟不悉此氣之根源,及其關係處,則必不能讀;即讀亦必不能解也。

虛即指此宗氣空淺而言。蓋謂婦人之病,皆因上焦如霧之氣虛餒,則諸氣漸寒,寒久則凡各處俱積冷矣。如下文所謂胞門、經絡、繞臍、兩脅、少腹、腰脊、氣街、膝脛俱是矣。夫氣以充滿溫和,為流行之本。因虛而積冷,虛則滯結,冷則寒結,故結氣。但虛者氣不運血,冷者氣不溫血,結者氣不行血,三者得一,即能斷經。非至結氣而始不月者,故曰「為諸經水斷絕」也。至有歷年,謂宗氣虛至日久。其血寒積結之地,雖不止二者,即此內而胞門寒傷,生機歇絕;外而經絡凝堅,流通無氣。則其經,焉得不斷絕耶?以上為一段。首四句,言婦人諸病,起於宗氣上虛,成於經水下斷。「歷年」四句,又推所以經斷之故。蓋胞門之氣,逼近血室,而司經水之總區;經絡之血,趨歸血室,而為經水之原委,故兩揭之耳。

損指肌膚瘦削而言,分指肉輪離脫而言。膈陽上虛而沖氣犯之,則嘔吐。又肺既受下寒之窘迫,則津液不布,而涎唾上泛。且肺氣蜷縮而自壅,則生熱而成癰,又必至之勢也。於是肺不能為脾胃行精悍以及周身,而形體之肌膚,以陰血不榮,而日損其肉輪;以陽氣不充而漸分矣。以上三句為第二段,就「因虛」二字而言其症。蓋虛在心肺間之宗氣,故見在上之症者如此。

若積冷結氣,盤結在於中焦,則為繞臍寒疝者一。寒疝詳本門。其或見於臍外兩旁之季脅,疼痛下連肝臟者二。以肝居至陰之下,與寒氣尤為相召故也。且又有血因結而乾,液因血而竭,而變為燥熱之症。此亦在中焦,故名熱中。其候則拘急之痛,引於關元。又瘡脈多數,今脈數無瘡,正陰虛火熾之診。且其肌肉粗若魚鱗,皆陰不澤陽,水不濟火之候者三也。但此在上在中諸症,雖屬婦人斷經之候居多,然亦時著男子之亡血失精者,非止女身所獨有,又不可不知者也。

若因虛而積冷結氣,在於下焦。上虛則不能提挈,故一月再見,或一行半月而來多。又上虛則不能傳送,故過期不行,或行而不暢,而為不勻等病者有之。其積結在下,則為冷拘陰沁之掣痛,及少腹中惡寒者有之。又或掣痛,後引腰脊,下引氣街,以致氣衝急痛。且下引之甚,至於膝脛疼煩者有之。以膝脛屬腎,疼煩者,腎氣結而腎精竭之應也。

至統上虛下冷而合推其症,下冷上犯,必為奄忽眩冒,而一時不知人之狀。如陰陽不相順接之厥,而不得從厥治;如陰迸於上之巔,而不得從巔治者有之。以積冷結氣之上侮虛陽,而非真厥、真巔故也。又陽光上虛,而下陰乘之,譬之愁雲鬱霧,呃塞太虛之象。故其神境中,嘗若憂虞慘淡,而不勝悲傷,及煩冤而多嗔怒者有之。夫此厥巔憂慘等候,皆由上虛失提,因而赤白帶下,漸致陽愈虛而陰愈竭之症,非有鬼神憑藉,使之若是也。惟此在下來多諸候,始為婦人之所獨病,而不著男子者矣。然而症則陰虛羸瘦,脈則陽虛多寒。病機變幻,嘗於三十六病之中,千頭萬緒,不可端擬。要不外乎陰陽二氣。司診視者,詳審脈之陰陽,辨其何部正虛,何部邪實,何處脈緊氣寒,何處脈弦氣削。審得在經絡者,則行溫針以通之散之;在胞門、繞臍、兩脅、關元等處者,則行溫藥以補之益之。便可治危得安而無難。誠以病雖同症,而其致病之源各異,非審脈無以為辨症,故也。此條為女科之金針。


間曰:「婦人年五十所病下利,數十日不止,暮即發熱,少腹裡急,腹滿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何也?」師曰:「此病屬帶下,何以故?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何以知之?其症唇口乾燥,故知之。當以溫經湯主之。」

白話文:

婦人患有臟躁,會感到悲傷、想哭,就像被神靈附身一樣,常常打哈欠、伸懶腰。可以用甘麥大棗湯來治療。

甘草小麥大棗湯的配方:甘草(三兩)、小麥(一升)、大棗(十枚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,加入六升水煎煮,取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這個藥方也能夠補脾氣。「臟」在這裡指的是心肺。所謂「臟躁」,指的是心肺的陽液枯竭,使得心肺之氣無法自主,出現躁動不安的狀況。因此,心神和肺氣就像失去了依靠,無法自我支持,才會感到悲傷想哭,這是煩悶憂鬱所導致的。說「像神靈所作」,正是指無緣無故地悲傷想哭,好像有什麼憑藉一樣。氣失去了依靠,時而向上引動則會打哈欠,氣稍稍增長,時而想向外發散則會伸懶腰。小麥是養心的穀物,大棗是養肺的水果,它們都具有甘寒或甘溫的特性,偏重於滋養津液。再加上甘草,可以將藥性向上引導,在心肺之間發揮作用,使得神氣充裕,而不僅僅是靠甘味來緩解急躁。這個藥方也能夠補脾氣,其道理可參考首卷的補肝部分,也就是說,補心火的津液,可以通過母子相生的關係,進而補肺金的津液,達到子蔭母的效果。這裡所說的「補脾」,並非單純的補脾氣,而是指補脾中的津液,所以這個藥方可以和脾約丸搭配使用,作為表裡的藥物。

婦人吐口水,醫生反而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結果導致心下痞塞。這種情況應該先治療吐口水的問題,可以用小青龍湯來治療。等到口水停止後,再用瀉心湯來治療痞塞。

這是因為水寒之氣向上泛濫,迫使肺功能失調,導致吐口水。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用溫、燥、滲、泄的方法。如果反而用攻下的方法來去除口水,那就錯了。這樣不僅口水不會停止,而且胃陽會因寒邪下陷而更加虛弱,導致痞氣向上堵塞在心下。所以,應該先治療吐口水的根本原因,小青龍湯具有發汗和利小便的作用,可以散水行飲,使口水自然停止。之後再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痞塞,可以填塞胸膈、降逆,痞塞自然就會平復。這裡提到,徐忠可將半夏瀉心湯誤解為三黃瀉心湯,是誤導人的做法。

婦人的疾病,是因為身體虛弱、積聚寒冷,導致氣血凝結,使得各經脈的水液斷絕,甚至持續多年。由於血遇寒而凝滯,胞門受寒損傷,經絡凝結僵硬。表現在上,會嘔吐口水,久而久之會形成肺癰,身體也會消瘦;表現在中,會盤踞結塊,導致繞臍寒疝,或兩脅疼痛,與內臟相連,或在體內積熱,導致關元部位疼痛。脈搏跳動快速,卻沒有瘡瘍,肌肉像魚鱗一樣粗糙。這種情況有時也會出現在男子身上,而不只是女性獨有。表現在下,會出現月經量多或不規律,導致陰部抽痛、小腹發冷,或牽引至腰背。氣衝到氣街時會產生急痛,膝蓋和小腿會疼痛煩躁,有時會突然眩暈,就像要昏厥一樣,或者感到憂愁、悲傷、憤怒。這些都是帶下病引起的,並非鬼神作祟。久而久之會變得消瘦,脈象虛弱且多寒。總之,婦人的病症有三十六種,千變萬化。要仔細診察脈象的陰陽、虛實、緊弦,運用針灸或藥物來治療,才能化險為夷。即使是相同的疾病,病因也可能各不相同,一定要仔細分辨,切不可輕忽。

人體心肺間的宗氣,它的先天來源於命門溫煦的火力,經由脊柱向上蒸騰至胸中;它的後天來源於胃中精微的物質,經由脾臟充養肺臟,然後向外擴散至胸中。兩者合力,化為和諧的宗氣,充盈於胸膈,向外為經絡衛氣提供動力,向內主管中下二焦的溫養。它還具有運血養神、固精御氣的作用,是人體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宗氣雖然不是人體氣的始祖,但實際上具有主導地位,就像後天的離火位於南方,繼承乾坤,主管萬物化生。這種氣對男女都很重要,但對女性尤為重要。雖然在虛勞的章節中已經詳細論述,但本條所論述的各種病症,道理深奧,文字古奧,如果不了解宗氣的來源及其作用,就無法理解其含義。所謂「虛」,就是指宗氣的空虛淺薄。婦人的疾病,都是由於上焦宗氣虛弱,導致各處逐漸寒冷。寒冷久了,各個部位都會積聚寒邪,例如胞門、經絡、繞臍、兩脅、少腹、腰脊、氣街、膝脛等處。氣的運行需要充沛和溫和,如果虛弱就會積聚寒冷,虛則運行不暢,寒則凝滯。因此會形成結氣。虛弱導致氣不能運送血液,寒冷導致氣不能溫養血液,凝滯導致氣不能運行血液。這三者只要出現一種,就會導致月經斷絕,並非只有結氣才會導致月經不來。所謂「至有歷年」,是指宗氣虛弱的時間很久,血寒積聚的地方不僅僅有兩處,內則胞門受寒損傷,生機斷絕,外則經絡凝結僵硬,流通不暢,這樣月經怎麼可能不停止呢?以上是第一段,前四句說明婦人諸病,起源於宗氣虛弱,發展為月經斷絕;後四句又推導了月經斷絕的原因。胞門之氣靠近血室,是主管月經的總樞;經絡之血歸於血室,是月經的源頭。因此兩者都強調了。所謂「損」,是指肌膚消瘦;「分」,是指肌肉離散。膈陽虛弱導致沖氣上逆,就會嘔吐;肺部受到下寒的困擾,津液無法正常輸布,就會導致口水上泛;肺氣收縮壅塞,就會產生熱邪,形成肺癰,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。這樣,肺就不能為脾胃運行精微物質,到達全身,身體的肌膚就會因為陰血不足而日益消瘦,肌肉會因為陽氣不足而逐漸離散。以上三句是第二段,是從虛弱的角度來說明病症。由於虛弱的根源在心肺之間的宗氣,所以表現在上部的症狀是這樣的。如果積聚的寒冷結氣盤踞在中焦,就會形成繞臍寒疝,詳細情況可參考本門的內容。或者表現在肚臍兩旁的肋骨下緣,疼痛向下連及肝臟,因為肝臟位於至陰之處,特別容易招致寒邪。還有的情況是因為血凝結而乾燥,津液因血而枯竭,轉變為燥熱的症狀,這也屬於中焦的病變,所以稱為熱中,其症狀是拘急疼痛,牽引至關元部位。此外,還會脈搏跳動快速,但沒有瘡瘍,這是陰虛火旺的表現。而且肌肉粗糙如魚鱗,都是陰液不能潤澤陽氣,水液不能滋養火氣的表現。以上這些在上部和中部的症狀,雖然多數屬於婦女月經斷絕的表現,但也時常發生在男子身上,因亡血失精所導致,不可不知。如果因虛而積冷結氣在下焦,上部虛弱則不能提挈,就會出現一個月來兩次月經,或者月經來半個月就量多的情況。而且上部虛弱也不能正常傳送,就會出現月經過期不來,或者來了也不暢順,導致月經不規律。積聚在下部的寒邪,會導致陰部冷痛,小腹發冷。或者這種疼痛會牽引至腰背,向下牽引至氣街,導致氣衝急痛。向下牽引嚴重時,還會出現膝蓋和小腿的疼痛煩躁。這是因為膝脛屬於腎,疼痛煩躁是因為腎氣凝結、腎精枯竭的表現。將上虛下寒的症狀綜合起來看,下寒之氣會向上侵擾虛弱的陽氣,導致突然眩暈,一時失去知覺,就像陰陽不相順接的昏厥,但不能按照昏厥來治療;又像陰氣上湧至頭頂,但不能按照頭頂的疾病來治療,這是因為積冷結氣侵擾了虛弱的陽氣,並非真正的昏厥或頭頂的疾病。又如陽光虛弱,陰寒趁虛而入,就像愁雲濃霧籠罩天空一樣,導致精神恍惚,感到憂愁悲傷,煩悶憤怒。這些昏厥、頭頂不適、憂愁悲傷等症狀,都是因為上部虛弱不能提挈,導致赤白帶下,陽氣越來越虛弱,陰液越來越枯竭所致,並非鬼神附身所致。只有這些月經量多等症狀,才是婦女獨有的,男子不會出現。但是症狀表現為陰虛消瘦,脈象表現為陽虛多寒。病機千變萬化,在三十六種疾病中,千頭萬緒,無法一概而論。總的來說,不外乎陰陽二氣失調。診斷時,要仔細辨別脈象的陰陽,判斷哪個部位是虛弱的,哪個部位是實邪的,哪個部位脈象緊而寒,哪個部位脈象弦而弱。如果發現病邪在經絡,就要用溫針來疏通和發散;如果病邪在胞門、繞臍、兩脅、關元等處,就要用溫補的藥物來補益。這樣就能化險為夷。誠然,雖然病症相同,但病因卻各不相同,如果不通過診脈仔細辨別,就無法確診病因。此條是女科的寶貴經驗。有人問道:「婦人年過五十,出現腹瀉,持續數十天不止,晚上還會發熱,小腹發緊,腹部脹滿,手掌煩熱,嘴唇乾燥,這是怎麼回事?」醫生回答說:「這個病屬於帶下病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她曾經流產,導致瘀血留在小腹無法排出。怎麼知道的呢?因為她有嘴唇乾燥的症狀,所以可以判斷出來。應該用溫經湯來治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