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溪心法附餘》~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(4)
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(4)
1.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
上五味,末之。棗肉和丸彈子大,以飲服一丸,日三夜二服。有熱者,倍白薇。煩喘者,加柏實一分。
婦人乳,謂當兒乳食時也。中虛,指胃脘中之陰津陽氣而言。乳從胃腑之陰津,上浮脘中之絡脈,而注於乳房者,吸乳則精汁奔赴之,而陽熱獨盛,故脘中一時枯澀而煩亂。又吸乳則膈氣亦虛,而下氣乘之,故咳逆也。此非新產之症,亦非產後之重症。凡陽氣素盛之婦人,產後二三月,及歲余中,常有之候。但於兒乳時,每當奶陣經流,心中如焦渴而慌慌者,即其初候也。以甘寒辛涼之味,濟陰以抑陽,則安中而煩亂可除;以辛溫甘平之品,補上以御下,則益氣而咳逆可止。此竹皮大丸之所以獨任也。嘗觀竹生干山,貫四時而青翠不衰;薇根長細,歷久遠而柔軟可屈;則其自多精汁,而善滋陽液者可見。又何止甘寒苦寒,而僅能降氣伏熱耶?與辛涼之石膏為偶,則微雨輕風,滋干解熱,而得清和之化矣。非安中而何?桂枝辛溫,而具生陽之性,得甘浮之甘草,重用至七倍,而上托之;則所益者,在上中之氣。譬之旭日照臨,而陰氛之氣不得上犯,復何咳逆之有哉!此益氣之義也。棗肉為丸,即重用甘草之義。蓋取浮諸藥以補上治上,故知所謂中虛者,指胃脘之上穿胸膈而言也。丸大如彈子,而以飲嚼服者,取其易發,而且使渣質少停也。一丸而日夜五服者,又取其緩滋,而並令藥力之無間也。白薇微苦而寒,苦能泄熱,寒能解熱,故有熱者倍二分。柏枝凌冬指西,不畏霜雪,得木氣之正,其西指者,受金氣之吸引也。花於三月,實於九月。柏實更得金木之精,其味甘平。故中虛而煩肺逆而喘者,加一分。古份,作分。原方當作十三份,如倍白薇,加柏實,則十五份矣。
產後下利虛極,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。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方: 白頭翁(二兩) 秦皮(三兩) 黃連(三兩) 黃柏(三兩) 甘草(二兩) 阿膠(二兩)
上六味,以水七升煮,取二升半,內膠令消盡,分溫三服。
此肝血失藏,肝陽妄泄之症也。產後血虛,大便當堅,因便堅而結熱於大腸,以致熱極而旁流,是猶其標也。夫人身之血,藏於肝;肝泌膽汁,下灌二腸;所以大便通調,不堅亦不利也。今產後血虛,肝無藏血;而肝陽急躁之氣,仍從膽管走注二腸,成為腹痛、裡急、後重、欲下不能、不下不得之下利。本屬血虛之產婦,乘以下利努撐,更傷其氣。虛極者,血虛而氣極也。仲景一眼覷定本症之由於血虛肝旺,直任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。白頭翁方,注已見傷寒厥陰下利。加甘草阿膠者,緩中以補血也。主之者,可加減,而不能挪移。如下利赤多,加當歸;白多,加白芍;氣滯溲少,加枳實、車前。在司診者之臨時斟酌耳。
白話文:
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
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泥和成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用溫水服用一丸,白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如果有發熱症狀,就將白薇的用量加倍。如果感到煩躁、氣喘,就加入柏實十分之一的量。
婦人乳汁的產生,是在嬰兒需要哺乳時發生的。所謂「中虛」,指的是胃部陰液和陽氣的虛弱。乳汁是從胃部的陰液,向上浮動到胃部絡脈,然後注入乳房的。當嬰兒吸吮乳汁時,精液會快速流出,導致陽熱過盛,使得胃部一時之間乾澀煩亂。而且吸吮乳汁也會導致橫膈膜的氣機虛弱,使下方氣機向上衝逆,因而產生咳嗽。這種情況不是產後新發生的疾病,也不是產後嚴重的疾病。一般來說,陽氣旺盛的婦女,在產後兩三個月,甚至一年多的時間裡,常常會出現這種狀況。特別是在哺乳時,每次乳汁湧出時,心中會感到焦渴慌亂,這就是最初的徵兆。這時候可以採用甘涼、辛涼的藥物,來滋養陰液、抑制陽氣,使身體安穩、煩亂去除。也可以採用辛溫、甘平的藥物,來補益上焦、抵禦下焦的逆氣,使氣機順暢,咳嗽停止。這就是竹皮大丸之所以能獨自發揮作用的原因。竹子生長在山中,經歷四季依然翠綠茂盛,薇根細長,經過長時間依然柔軟可彎曲,可見其含有豐富的精汁,善於滋養陰液。它不僅僅是甘寒苦寒的藥物,僅能降氣伏熱而已。若能與辛涼的石膏搭配使用,就像微風細雨,能夠滋潤乾燥、解除熱氣,達到清平和諧的效果,這難道不是使身體安穩嗎?桂枝辛溫,具有生髮陽氣的特性,得到甘甜、輕浮的甘草輔助,且用量加到七倍,能向上托舉,就能補益上焦的氣。這就像旭日當空,陰氣就無法向上侵犯,又怎麼會有咳嗽逆氣的情況呢?這就是補益氣機的道理。用棗肉製成藥丸,其實也是加重甘草用量的意思,主要是想利用這些藥物來向上補益、治療上焦。所以說的中虛,指的是胃脘以上,穿過胸膈的部位。藥丸像彈珠大小,用溫水嚼服,是為了讓藥效快速發揮,並且減少藥渣的殘留。每天服用五次,也是為了讓藥效緩慢滋潤,並且使藥力持續不斷。白薇微苦而寒,苦味能洩熱,寒性可解熱。所以有發熱情況就加倍用量。柏樹枝在寒冬時節依然向西生長,不畏懼霜雪,得到木氣的正氣,之所以向西,是因為受到金氣的吸引。它在三月開花,九月結果,柏實更得到金木的精華。它的味道甘平,甘味能緩解中焦,平性可降逆氣。所以中焦虛弱、煩躁、肺氣逆行、氣喘的人,就加用十分之一的柏實。古時的「份」就是「分」,原方應該是十三份,如果白薇加倍,柏實就加十分之一,那就是十五份。
產後出現腹瀉,並且身體虛弱到極點時,可以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來治療。
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
白頭翁二兩,秦皮三兩,黃連三兩,黃柏三兩,甘草二兩,阿膠二兩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,用水七升煮,煮至二升半時,加入阿膠使其融化,分三次溫服。
這是肝臟無法儲藏血液,導致肝陽外泄的症狀。產後血虛,大便應當堅硬,因為大便堅硬,熱氣結聚在大腸,導致熱到極點而旁流,這只是一種表象。人體的血液儲藏在肝臟,肝臟分泌膽汁,向下灌注二腸,因此大便才能正常通暢。現在產後血虛,肝臟無法儲藏血液,而肝陽急躁之氣,仍然從膽管注入二腸,造成腹痛、裡急、後重、想拉卻拉不出來、不拉又難受的腹瀉。產婦本身就血虛,又因腹瀉而用力,更加損耗氣機。所謂「虛極」,指的是血虛而且氣也虛到極點。張仲景一眼就看清這個病症是源於血虛肝旺,直接採用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。白頭翁的用法,在傷寒厥陰下利的篇章裡已經提到。加入甘草阿膠,是為了緩解中焦、補益血液。所謂「主之」,指的是可以根據情況加減藥物,但不能改變基本方劑。如果腹瀉排出紅色的血多,就加當歸;如果白色的粘液多,就加白芍。如果氣滯、小便少,就加枳實、車前子。這需要醫生在診斷時臨時酌情處理。